教育文摘的读后感(2)

时间:2021-08-31

  篇四:教育文摘读后感

  最近读《教育文摘》,看到有篇文章很有感触,也十分欣赏、赞成作者的观点。题目是《以水为师》。

  水,润洁透明,乐施好善。它不管土地肥沃还是贫瘠,花草茂盛还是枯萎,牛羊膘肥还是瘦小,都一视同仁,不偏不倚,不离不弃,用甘甜的液汁哺育催生。作为老师,面对各式各样的学生,就应该像水一样,无论富贵还是贫穷,聪明还是愚钝,强壮还是羸弱,都公正对待,尽己所能,无微不至,成就高尚品德,赢来学生爱戴。

  水,宽容大度,博爱仁慈,它小可成滴,大可成洋,或方或圆,或长或短,就像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绿叶,世界上也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人。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作为老师,就应该像水一样,不管学生乖巧还是顽劣,都应以博大的胸怀去包容,对待犯错的孩子尤应如此。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小孩犯错,连上帝也会原谅他的。”

  水,滴土穿石,锲而不舍。水穿石岩,凿石壁,从无惧色,不达目的的誓不言休。教书育人大抵也是如此。面对:“后进”,即使他反复100次,教师也应该通过第101次的努力,用智慧的力量将他唤醒,用温暖的情怀将他感化,让他走上健康成长的人生正道。

  水,和顺温柔,谦逊有礼。水流必向下,遇到阻拦,绕道而往,继续奔行。泰戈尔说:“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作为教师,应该像水一样,要乐于蹲下身子,放低姿态,亲切和蔼地与学生交流,耐心细致地与学生对话,愉快从容地与学生一起行走,达到无声育人的境界。

  我班有一位学生入校时挺调皮好动的,又喜欢多嘴,课堂上老师讲什么,只要能引起他的联想,他一定会插嘴,而且一定会把话题扯远,一次课堂上他又多嘴,任课老师把他赶出教室,在教室外面站着,当时我赶着开班主任会,让他在办公室等我,事又凑巧,那天会结束的有些晚,办公室其他老师下班回家,把门锁了,让他在门口等我。开完会后,我老远就看见他一个人孤零零的笔直地站在办公室门口,心里的气一下全没有了,只剩下了疼爱。我收拾好包,和他一起走边走边讲:今天开会事情多,下班晚了,我得快点走,回家做饭,咱边走边谈吧。之后心里想,谈什么呢?正好我愁晚上买什么菜,做什么,就问他妈妈晚饭都做些什么饭,问他都爱吃什么饭,彼此聊得挺随意,之后,我问他今天上课发生了什么,他只一个劲说,后悔死了,早知道就不插嘴了,老师,以后我会管住自己,不违反纪律了。关于课堂上他违反纪律的事情,他自己都后悔的不得了,效果已经达到了,我及时肯定他,并表扬他真是男子汉,告诉他从入校到现在,他一直是说到做到的,特有志气,并希望他越来越棒。这次谈话效果出奇的好,之后他一下改掉了之前所有的坏习气,竟成了我得力的左膀右臂。

  喜欢水的温文尔雅,喜欢水的激情澎湃,喜欢水的快乐自在,喜欢水的点滴濡染,我愿以水为师,以水为镜。行走在教育的天地,漫游在教育的江海。

  篇五:教育文摘读后感

  读到教育文摘2011年12月21日第12版,教育聚焦栏目发表的“信任危机”系列文章。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经历有所感受。

  据报上报道,杨团同志的观点如下:信任危机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发展思路出了大问题。是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以现代化位主要理论基础,以工业化、城市化、为主要途径,以英美为主要赶超对象。这是一条为了高收入必须付出高消费和高耗能为代价的道路。正是这种追赶西方现代化的发展思路一直引领着中国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道路。高铁就是一例,拼命追求建设的高速度。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失衡发展带来恶性实例,几千年前,古人就总结历史经验,告诫后代子孙。有一句非常有意思的古语值得我们去反思去重新体验认识。《增广贤文》一书中有句“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的句子。那一句我们是不是应该这样理解,“钱财为下如粪土,仁义为上值千金。钱财养身,仁义养神。用一句现代的话就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应该相对平衡发展。”

  物质和精神不能颠倒,不能失衡。 如果失衡了、颠倒了会怎样?答案是很多个不幸的人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很多个不幸的家庭就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例子,现在这个社会现象就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例子。在社会生活中,相对来说,经济和物质主要是基础作用,主要是是方法、手段和途径的作用,起着辅助的作用,不能成为奋斗的目标和中心;政治和精神主要是上层作用,主要是目标,理想和信仰,在社会发展中起着目标和中心的作用。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在践踏我们的灵魂和思想,在颠倒我们的思维。回忆过去,早领会政策的人早巨富了,赶上浪潮的人也富足了,再往后的人很难再与前者平衡了。早富裕的人现在已经堕落了,赶上浪潮的人已经变形了,后来的人已经痛苦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不仅都有自己的痛,还有着共痛。现在的社会阴阳颠倒快到了极点,中国有句古语,物极必反,我们无数的人的体验和反思正在扭转我们的社会现状,这个力量的发展和壮大,直到扭转不良局面的那一天也许还要等一段时间,但总会有那么一天。也许我们经过了极度精神和极度经济后,我们会进入到一个精神和物质平衡发展的阶段,也许到那个阶段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的阶段,是社会人民最幸福的阶段,也许我们还能赶上那个阶段。

  话说回来,社会失去诚信感,诚信危机,都是会改变的。物质变精神,物质确实改变了精神,让我们体验到了物质领导精神的坏处和好处。下一步,我们该尝试精神改变物质的体验实践了。提高教育质量和提高个人素质也许是改变社会现状和个人命运的最好的途径和方法。因为太多的财富需要高素质的人来掌控和重新分配,所以现在的教育应该培养品德优良,能力卓越,身体强健的人。这个需要和趋势是现代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应该努力的方向。 可是现代的绝大部分学校和家庭正在实施分数教育还在进行着社会发展的恶性循环,还在进行着摧毁人性本能的教育。青少年视力和体能素质的下降,犯罪和心理问题的高度上升率就是最好的说明,虽不能说是教育的问题,但最终是社会的问题。聪明和智慧的学校及家长正在培养孩子的品德、能力和身体。正在反社会其道而行之,正在进行下一个新时期的社会转型而奠定基础。

  诚信是社会良好生态的衡量指数,是社会大生命体的基础标志,是个人小生命体的基础标志。到现在,我们也还是可以见到守诚信的人和团体,我想他们就是我们社会的顶梁柱,是我们社会良好转型和发展的基础力量,他们的命运一定会更好,因为他们保守住了天然的良好的生命基础——诚信,他们没有丢失大地给予的生命形式——诚信。既然他们有天地的东西,天地必然保佑,人们必会拥之。幸福必会降至于他们。

  祝福诚信的人一生幸福安康!

【教育文摘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1.教育别人总是容易的美文摘抄

2.青年文摘的读后感3篇

3.关于教育名著的读后感

4.《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的读后感

5.教育学著作的读后感

6.《生命与教育》的读后感

7.《教育走向生本》的读后感

8.《守望教育》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