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边城》有感(2)

时间:2021-08-31

读《边城》有感4

  《边城》讲述了民国初年,位于湘西山区的偏远小镇——茶峒,有位颇有名望的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大老天保和二老傩送同时爱上渡口老船夫的外孙女翠翠的故事。老船夫怕翠翠重蹈其母亲因婚姻而不幸殉情身亡的覆辙,对她的婚事十分上心。翠翠邂逅了二老,心生爱慕之情,却羞于表露。后又与大老相识,大老喜欢上了翠翠,于是,顺顺托杨马兵来向老船夫说媒,翠翠十分恼怒。王团总派人向二老说媒,并愿以新碾房作陪嫁,但二老只要“渡船”。大老得知弟弟爱翠翠,郁闷不乐,遂乘船外出经商,不幸毙命。二老得知消息后不愿提亲离家出走。老船夫怅然伤怀,劳累过度,在一个夜晚于是诀别。翠翠依然售后在渡船上,长年为人摆渡,等待着二老归来。

  《边城》中最令人难忘的就是老船夫,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种男性的伟大,“凡百委屈不可以包含,凡百苦难莫不可以忍受,凡百罪恶莫不可以宽容”。大老、二老、顺顺怪他,就连翠翠也不清楚他。他一肚子的委屈,可是一句话也没有说就躺下了,留下了一大堆的心事,我估计他是死不瞑目的。他生前又是那么的善良、朴实、倔强。渡头为公家所有,故渡船不必出钱,有人过意不去抓了一把钱掷在船板上,他一一拾起塞进那人手心里去,只求心安理得。他深爱孙女,为孙女的幸福操碎了心,他身上那份摆脱不掉的沉重、孤寂和寂寞又与谁诉说呢?老船夫的一生看似平淡,但却又是那么令人记忆深刻,难以忘怀。

  小说的主人公翠翠,我喜欢她的简单、善良,虽有点小孩子脾气但又是那么的`体恤人,善解人意。她会因爷爷回来晚了而生气,但只要爷爷带了“好东西”,她会马上高兴起来。面对一份清纯美好的爱情,她的内心是既复杂又矛盾的,她梦见自己“摘了一把虎耳草”,说明她内心是渴望与傩送的爱情的,但是她又羞于表露。或者说情窦初开的她,本身都还没有意识到所谓的爱情是怎么一回事。她对爱情有一份朦胧的向往和一种讲不明白的感受。沈从文细腻的描绘出了翠翠的内心世界,为我们展现了自然之中成长的女孩朦胧的哀与乐。阅读时,每当看到傩送与翠翠相遇的场景,我多么希望翠翠可以再勇敢一点,但是总是因为她的“躲避”而错过,不免让人叹息。但或许这才符合在茶峒生长的翠翠最本真的形象。也许,故事的美丽就在这遗憾中。

  某位学者说,《边城》描述的爱情大概是实际与诗情之间的关系。大老的择偶标准是“又要马儿不吃草,又要马儿走得好”,天保的性格是实际的。而二老的性格是诗意的,在如诗如画的小山城长大的纯情少女喜欢诗意的二老,想必也是可以理解的。“爱情是一出永远唱不完的悲剧”,因种种原因,有情人未能终成眷属,实际与诗意之间,哪一个才是最好的归宿,我们都不得而知。也许,就像张爱玲所说“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粘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粒朱砂痣”,谁又能说得清,道得明呢?故事的结尾说“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但是,到了冬天,那个坍圮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我相信那个让她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青年人会渡着他的船回到她的身边,这才不枉她一生对诗意执着的追求!

读《边城》有感5

  采一缕流光,携着花香,漫步于穹苍,在梦里荡漾。

  撩一开清晨的薄雾,支一叶偏舟循着酉水,来到那个叫作茶峒的一隅。在小桥流水人家里,凝视翠翠澄澈的眼眸,看着她在爷爷的关一爱一下一日一日地长大,循着她眼前的那条河的极尽,陪伴她苦苦等待傩送的身影,安托她孤独的内心……有一天翠翠会老去,有一天茶峒或许也会随风而逝,但那纯真的淳朴将定格永远,在唇齿间呢喃,轻轻吟唱……

  午后,一陽一光正好,沏一杯花茶,氤氲在书香里,依稀看见同茶峒一样的,我的故乡……

  “时间开始打盹了”村里的二娃子手里敲打着木梆子,头上戴着一顶狗皮帽子,脚上套着破棉布鞋,趿拉着,嘴里呼出的白气也像时间一般,冻结了,暖一陽一缓缓升起,渐渐融化冻结的时光,只听得“呲啦”一声,像是冰层断裂。噢, 不,这是雪白年糕放入锅中煎成金黄年糕的预响。等等,融化了时光,释放了多少能量。

  跨过门槛,口中还 咀嚼着汤圆的味道,便看见对院的爷爷拖着“吱吱呀呀”的老自行车消失在拐角处,我赶忙跑了赶上去,踏出大门,无意间瞥见那乱糟糟的鸡窝里,有一个那样可一爱一的小生命存在——肉粉粉的小鸡蛋!我朝两边飞快地望了望,大人们都在各家各户里张罗着,小孩儿呢,也大多在田野那些地儿。我赶紧转了方向,屁颠屁颠跑过去,踮起脚,伸长了手臂,使出吃一奶一的那股劲仍是够不着。但我依稀能感受得到鸡蛋的一温一热。突然,身后似乎有谁把我抱了起来,传来憨厚的笑声,“拿去吧拿去吧,我们家这小母鸡生的第一个儿,就给你吧。”够着了蛋,赶忙揣进兜里,用手捂着,腼腆地向那大伯笑笑,一溜烟又不知道跑到哪去了。

  一路上家家户户的院子里似乎都摆着一个大木桶,上面盛放着被木盖子压着的还 未成型的豆腐,各种香气夹杂而来,香肠咸肉的风味,豆腐的清香,炖汤作煲的浓郁,弥漫在整个村子里。跑着跑着,隐隐约约,就跑到了傍晚。袅袅炊烟升起,映衬那抹斜一陽一。不用呼唤,我便乖乖地知道该回家了,我嗅着炊烟,心里顿时安稳下来。

  二娃子又敲响木梆子,渐行渐远……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一方“茶峒”,一份属于故乡的乡土情怀,一丝被故土牵引的情愫,回首处,依稀不曾分离。

读《边城》有感6

  在一个清幽的小城里,住着这么一户人家,硬朗勤劳的祖父携灵动活泼的孙女相依为命。从他们流淌出来的是茶峒人的质朴纯善,是劳动人民的勤劳能干,是底层人民的清贫单一,更是那个时代——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糅杂在这个时代里了。

  许是劳动人民独有的单纯。祖父坚守渡船一五十年。这是忠于职守的体现,还是别无出路不得已而为之?没有人不想成为船总顺顺、王乡绅那样生活富足的人,“他管船,管五十年的船——他死了啊!”我听到了翠翠撕心裂肺的哭喊,翻书的手停顿了下来,一种浓烈的悲伤缠绕住指尖,飘散开去,祖父与翠翠太单纯了,单纯到得到过渡人一个铜板的赠予都觉得是对公职的一种亵渎,甚至至死都留在小屋中,大概是至死都惦念着渡船吧?

  又许是底层人民的孤苦,一个意外造就了翠翠。她灵动,跳脱,却不敢染指渡船意外的一切,因为她清苦,她会羡慕大家女儿受伤的银镯;因为她清苦,她不得不自立自强,祖父和渡船便是她的一切。“翠翠,爷爷不在,你将怎么样?”还是那种浓烈的悲伤,在瞬间攫住了我的心,这句话在我看来完全变成了“翠翠,爷爷不能许你更好的,倘若爷爷去了,你又该怎样在这里立足?”一种至深的爱晕开来了,一种质朴的、微带苦涩的爱。

  更许是天命。天命,多么简单的两个字,我却从《边城》中领略到一种酸楚的天命。翠翠未能收获属于自己的爱情,天保出意外溺死了;翠翠本能再找回自己的爱情,祖父被困在了王乡绅下人编织的谎言中;翠翠本能抓住最后的机会,她逃避了。一切的一切不正是天意弄人么?她没有输给辗坊,没有输给王乡绅,她只是输给了天命。这份天命,痛楚到令人不能自已。我想同情她,但我知道,掉一切,也有她的怯懦与不谙世事在作崇。

  怨谁呢?怨天吗?沈从文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画卷,这幅画卷极生动地展露了一代人和一个时代。“这作品或许只能给他们一点怀旧的幽情,或者只能给他们一次苦笑,过着又将给他们一个噩梦。”“但同时说不定,也许能给他们一种勇气和信心!”沈从文如此说道。

  是啊,从《边城》的苦痛中,我开始反思,人为什么不与命搏呢?一味的怯懦与逃避只会造就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隔阂,失掉一个又一个的机会。人是不是应该怀一份执着的心,去争取本该属于、本能属于自己的东西呢?

  为什么不能呢?为什么不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