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读后感900字

时间:2021-08-31

《围城》读后感范文900字(精选6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围城》读后感9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围城》读后感900字1

  对于《围城》,这是钱钟书先生的唯一一篇长篇小说。之前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说这部小说是在他与他的妻子杨绛先生在一起时突然就有了灵感,果然,著作这些东西还是需要灵感来激发的。

  文章主要以方鸿渐为主要人物进行叙述,讲述了方鸿渐从回国到结婚后的这一段喜悲交融的故事,所谓围城,我认为就是对人生的一种禁锢,社会,集体,甚至婚姻,在这部小说中,它们都是对于人性的一种束缚,是对于人心四面围起的高墙,人的生活,只能在这难以逾越的围城之中,外面的人想进去而不可,里面的人想出去而难行。

  方鸿渐在国外投机取巧弄了一张“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其实这是一座伪造的假大学。从英国坐船回家,这时的方鸿渐遇上了他的第一个女人——鲍小姐,可惜却被玩弄了感情,而同在一艘船上的还有苏文纨,这位本书中的女一号,苏文纨被方鸿渐那“儒雅,知识分子的气息”所迷惑,依次埋下了之后故事发展的线索。

  方鸿渐与苏文纨的相识引出了赵新楣和唐晓芙的出现。一位是暗恋苏文纨许久的男人,一位是与苏文纨相识许久的表妹,在这四人之间产生了前半部分的爱情故事,体现出的不只是所谓的可歌可泣,更重要的是所表现出的人心。方鸿渐爱上了唐晓芙,苏文纨就挑拨离间破坏了二者的感情;赵新楣内心狭隘,自认为方鸿渐爱着苏文纨,其实方鸿渐心中只有唐晓芙一人。到了最后,四人全都无果,在爱情这座围城之中,没有人能够走的出来,没有人能够认清现实,围城,围着的是自己的心。所以,苏文纨最后与另一人成婚,没有感情,有的只是利益。不过由此也使得赵新楣与方鸿渐能够交心彻谈,弄清原委,成为好朋友,从而引出后半段到“三闾大学”的故事。

  一所大学,鱼龙混杂,各种人穿梭于其中,每个人心中都有着不同的想法。官僚主义,学术无为,心无治学,这是书中所塑造的大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深刻而具体。在这座事业的围城之中,方鸿渐无能为力,不过还好有“柔顺,乖巧”的孙柔嘉。孙柔嘉是方鸿渐的结婚对象,结婚之前,她是安静的,温柔的,但婚姻表面是座安全的围城,她只是想钻进去而已,表面的终究也就是表面,耍了心机,结了婚,内心也就显露了出来。方鸿渐是悲哀的,进了婚姻这座围城,想逃出可内心却充斥着迷茫。

  矛盾永远充斥着一切,未知的,已知的,无论什么,满满的都是矛盾而已。最后的结局,方鸿渐离开了家,迷茫着自己,未知的前方,围城不断,矛盾不断。

  《围城》读后感900字2

  人生快事,莫如读书。书是我们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床。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里,我回味无穷。想起《围城》中的精彩语句,仿佛一只饿狼在疯狂地捕猎。

  《围城》一书是钱钟书“锱铢积累”而写成的,小说没有明确的故事线索,只是一些由作者琐碎的见识和经历”拼凑”成的琐碎的情节。作者运用了比喻手法,使文章变得生动有趣,语句十分幽默,使人忍不住要莞尔一笑。而且这本书具有讽刺的味道,与《儒林外史》十分相似。钱钟书先生只用琐碎的情节写成一本如此受人喜爱的小说,真是高呀!

  “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阳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这一句话用了比喻和拟人,“拥抱”,“陶醉”,给人以美的感受,把夜写得如此富有生命。“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耻。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呵,真幽默。一张文凭,就想到亚当夏娃,可见钱钟书先生还想得真遥远。“谁知道从冷盘到咖啡,没有一样东西可口: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时期伏在水里;除醋以外,面包、牛油、红酒,无一不酸。”这可真是本末颠倒呀!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用幽默的语言批评这间西馆的饭菜倒尽胃口,钱钟书先生知识确实渊博,想象力也十分丰富。

  方鸿渐要去县省立中学演讲,可却找不到稿子。慌忙中,只好三七二一地乱说一套:“海通几百年来,只有两件西洋东西在整个中国社会里长存不灭。一件是压片,一件是梅毒,都是明朝所收的西洋文明。”“这春所鼓动得人心像婴孩出齿时的牙龈肉,受到一种生机透芽的痛痒。”许多如此精湛、幽默的句子,都需要我们去好好品味,去感受作者那“一针见血”的写法。当然,无论书本如何妙趣横生,都会有一致命的缺点。然而《围墙》中的缺点不容易找到,需要用心感受,仔细地寻找缺点。

  《围城》读后感900字3

  人这种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人生处境实质上的尴尬与窘迫,人对此的浑然不知、洋洋自得,或者者虽有所知却也无奈,偶尔也被它深深刺痛,作家于此有深刻的洞察,调即触到痛处又有某中宽容理解,如果读进去的话——这太容易了,在哈哈大笑或含笑、讪笑之时,你会叹为观止,会惊异于作家何以竟能做到这一步。

  小说中三闾大学的学生不好对付,方鸿渐省悟天下古往今来的这个瞧不起那个,“没有学生要瞧不起想生时那样利害”,“眼光准确的可怕”,赞美未必尽然,但毁骂“简直至公至确,等于世界末日的‘最后审判’,毫无上诉重审的余地”。

  《围城》给我们一个真正的聪明人是怎样看人生,又怎样用所有作家都必得使用的文字来表述自己的“观”和“感”的。《围城》的魅力是双重的;一是生活本身被作家展现出来的,一是作家展现出自身的。

  小说的魅力就在于这种既睿智超拔又亲切入人性洞察,在于对此富有个性的智慧传达。小说中的嘲弄与幽默,写人的心态与外貌,语言简洁明快,决不滥情。

  围在城中的人想突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大抵如此。说到幽默,自然是这部小说的显着特色和最迷人之处。它来自洞见、智慧、学识、才华,以及一种观赏的情趣,处处禁不住那自己洞若观火的人性中的确存在的可笑之处开开玩笑。

  小说前半部分的那些吃饭斗嘴、争风吃醋,调意味是最浓了;而当我们看到三闾大学,辛辣的讽刺味则突出些;小说后半,芳鸿渐回到上海,往日的朋友或冤家都以星散,他的才气也就减了,更多的是谋生艰难。

  读了钱着,包括那些学术着作,尤其是读了这本《围城》,你会觉得自己周围的一切,包括自身,包括自己原来颇为热衷的一些东西,都增添了不小的戏剧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