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瓦尔登湖有感(2)

时间:2021-08-31

读瓦尔登湖有感3

  美国著名作家哈丁曾经这样评价《瓦尔登湖》:“《瓦尔登湖》内容丰富而又意义深远,它是简单生活的权威指南,是对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传世久远的文学名著。”

  许是在嘈杂社会中生活太久,刚翻开书的我还不太懂哈丁为何如此评价这本书,随着深入,我似乎渐渐懂了。

  《瓦尔登湖》记录了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生活的所见所得,想象彼时的梭罗漫步在瓦尔登湖畔的田地里,闻泥土和青草的芳香,品尝野果的甘甜,在田埂与农夫并肩坐下闲谈庄稼,眼中却眺望着瓦尔登湖,碧水蓝天印在眼中......

  我很欣赏梭罗的一种做法,“怀着反正可以再抵押给他的心思,以他开出的随便什么价格买下土地”,“甚至会出一个更高的价钱把每件东西都买下来”。我想称之为“随意”,而我却做不到如此的“随意”,可以说现在已鲜有人能做到如此地步,我又极羡慕这种“随意”。梭罗拥有的想象力将他带到遥远的地方,我们却被现实折断想象的翅膀,无法飞翔。想起舒伯特,他也曾在水清林碧的维也纳森林居住,这片森林带给了舒伯特的不仅是心灵的放空,还有灵感,《美丽的磨坊姑娘》便诞生于此,我想这便是大自然的魔力吧。

  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生活是孤寂的,在《访客》中梭罗说:“我也跟大多数人一样喜爱交际,任何精神旺盛的人来时,我一定像吸血的水蛭似的,紧紧吸住他不放。”与“朝圣者”交流生活意见,体验劳动带来的人生的快乐和自尊,送走严冬,迎来春天。在他眼中“春天的来临,很像混沌初开,宇宙创始,黄金时代的再现”,他是热爱生活的,是热爱春天的,春季能给人带来的是新生的喜悦。雪莱在《西风颂》中有这样一句话:“要是冬天已经来了,西风呵,春日怎能遥远?”人生的冬季来临,春日怎会遥远?阳光会照亮内心的每一个角落,一如春日的来临那般再现黄金时代。人生的低谷自会过去,我们需要勇于挑战。

  在《结束语》中作者讲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理想:“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我们身体内的生命像活动的水,新奇的事物正在无穷的注入到这个世界来,而我们却忍受着不可思议的愚蠢。”我们的确愚蠢,被欲望遮住眼睛,混混沌沌的行走于世,一生奔波劳碌却不知心灵真正追求的是何物,我们的确像水,新奇的事物如注入水中的各种东西,是被欲望玷污,还是努力前行追随梦想,全靠自己的抉择,我希望每人皆可像后者,“一个人若能自信的向他梦想的地方前行,努力经营他所向往的生活,他是可以获得通常还意想不到的成功的”,愿你我都能寻到梦想的地方。

读瓦尔登湖有感4

  又是一个难得清闲的周末,信步走入书店,来到书架前,俯下身来,希望可以挑选到一本让自己满意的书籍。

  目光正扫过排排各形各色的书,忽的,眼角的余光瞥见一本封面暗黄又略显沉淡的文集,插图是一池略显灰暗的湖水,旁长尽了苍绿色的树木,不过,依旧是一种类似于巴黎圣母院风格的米黄色,赫然写了四个字:瓦尔登湖。上方则是一行艺术的英文,显得有些龙飞凤舞,却不失优雅,下方则是一行小字:"(美)梭罗—著。

  "真是一本奇特的书。"我心里暗暗赞叹道,外表优雅,不知内容如何,匆匆翻开书,阅读起来。

  看了许久,书里讲的是作者隐居于瓦尔登湖长达两年又两个月的时间,讲述了附近的优美景色,看似是一本介绍瓦尔登湖的书籍,实际上则是作者对于世间纷扰的一种无声抗议,和一种避讳。他隐居于自然当中,享受清新与宁静。使他脱胎换骨,重塑之身。——这种脱胎换骨不同于当年孙悟空被困在炼丹炉里后经三昧真火磨练后涅槃重生后的脱胎换骨,他更是一种抒情缓和的,使精神与肉体的`双重净化,纵使作者拥有的一种田园式乐观的心态,丝毫不受世尘所影响,领悟了人生真谛,而这些,都是都市人而望尘莫及的,心灵不冲净,不满足。我们还是会困在单一的死角出不来的。我所喜欢的一个佛教故事正好可以简单说明:"有一天,梵志拿了两束花要供佛。

  佛曰:"放下。"

  梵志放下两手中的花。

  佛更曰:"放下"

  梵志说:"两手皆空,更放下什么?"

  佛曰:"你应当放下外六尘,内六根,中六识,一时拾却。到了没有可拾的境界,也就是你免去生死之别的境界。

  放下,也正是一种舍弃,想有所获得,就必须有所放弃。 书中这样一句也写得好:"如果一个人能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所需,其实便可以更从容、更淡定地享受人生。"

  我们往往可以有一种美妙的猜想,或许他正在湖边,站在绵软的草地上,湖面投影出青天白云,他正跪下,亲吻一束刚刚绽放出来的紫色雏菊,四周的青樟树随风飘荡连成一片,这或许就是梭罗对人生的一种不消极,怜香惜玉的精神吧。

  往往,心中能反映一切事物,如流水一般,当我们心平气和的时候,它便是最安宁的平湖秋月,心情微微波动,它便是淙淙的流水,当我们高兴时,它便是潺潺。更可能我们激动抒情时,它便是汪洋大海长江滚动,可不管怎样,终将是如水一般的一种形态,总有它的独特,一种静谧,或一种浩瀚。

  我们要怜惜,如水之心,即可包容万象,缓和、静谧,或许它可以柔软到可以随便一触便失了形,同时也可以拥有刚烈到这天下无一物可击散的一面,却也可以用有滋润万物的能力,同时却也可毁灭这世间的能力,这便是水的善变,水才真正懂得以柔克刚的境界。

  其实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怀着一颗如水一般的心态,放空自己,让纯净、洁净填补内心,让善良刚毅武装心情,怕是到哪里都一样的,只不沾染世俗尘埃。心如水一般见明,不论是瓦尔登湖也好,都市也好,也就都一般的释然了。

读瓦尔登湖有感5

  很多的言情小说中,女主角谈论过你,很多的作者评价过你,也从很多的文学爱好者那儿听说过你。

  当我把你拿在手中,怀着无比膜拜的心情,激动地翻开你。徐徐读来,平静安宁便在心底氤氲开来。

  这是一本享誉世界的名著,是美国作家亨利、大卫、梭罗所著。书中涉及了经济、农场、木屋、禽兽、动物、自然、声音、孤独等很多内容。像我这样的浅薄之人来写你,也只能写出一丁点皮毛,一丁点碎玉。我看完之后,合上书卷,也像有本言情小说的女主所说的,没觉得好,有点读不懂。但有些句子却让我摘记下来。

  一个人的富裕程度如何,就看他能放得开多少东西。

  我们需要荒野的滋养……我们必须看到自己的限度被超越。

  每个早晨的降临都是一次令人愉快的邀请,使我的生活变得和大自然本身同样的朴素,也可以说,同样纯洁无暇。

  我们一定要学会觉醒,并保持清醒。

  人类毫无疑问有能力靠自觉的努力去提高自己的生活,我认为这是世间最鼓舞人心的事实。

  可是我们仍然生活得很卑微,像蚂蚁一样。

  时间无非就是供我们垂钓的河流。智力是利器,它能洞彻事物的奥秘。

  让我们像大自然那样从容不迫地度过每一天。

  晨风永远吹拂,创造性的诗篇永不中断,但能够听见这种乐音的耳朵却不多。我发现孤独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

  我们得益于太阳的光和热,也该配以相应的信任于宽宏的胸怀。

  我喜欢回到自己的地方,不喜欢走到引人注目的地方炫耀。但如果可能,我要与宇宙的创造者携手同行。

  我常常想,即使我富可敌国,我的目标任然是一样的,手段也是一样的。

  像这样的既富哲思又不乏警示的佳句,书中还可信手采撷。

  苇岸评这部作品:是瑰伟的富于思想的散文著作。而我从这部作品的字字句句,却读出了清闲散淡之意。清浅而散淡,精微而幽眇。

  它的闲适散淡在于作者的性情,至情至善,在于作者所生活的所选取的环境——瓦尔登湖,在于文辞的平静和不动声色。

  在“我生活的地方,我生活的目的”这章中作者是这样描述的:我坐在一个小湖的岸边,大约在康克德村南面约一英里半的地方,地势比村子略高一点,就在市镇与林肯之间的一大片森林中间,在我们唯一闻名于世的战场“康克德战场”南面约2英里处,但我所处的地方是在林中极低的地方,所以半里外那片和别处一样林木葱郁的对岸,就成了我最远的地平线,在头一个星期不管什么时候,我往湖上眺望,它就像是个高高悬挂在山边的冰川湖地不比其他湖泊的睡眠高出很多,当太阳升起时,我看见它脱下了夜晚的雾衣,湖上轻柔的涟漪或波平如镜的湖面也逐渐地在各处显露出来,武器就像幽灵一样,神不知鬼不觉地从各个方向隐入森林,像一次夜间秘密集会散场那样。正是这露水白天还披在树上,像在山腰那样,比通常停留的时间更长……以下还有细腻的描写。

  梭罗毕业于哈弗大学,爱好测量,需求甚少,从未婚配,孤独一生,淡泊寡欲,这就决定了他的性情,也决定了他得笔墨的基调,也决定了他超凡出尘的大家风范。

  时光清浅,静水深流,像《瓦尔登湖》这样的一书在手,便是现世无扰,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