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动物园的导游词

时间:2021-08-31

杭州动物园的导游词

  篇一:参观杭州动物园

  去年暑假,爷爷带我去参观杭州动物园。我们乘着汽车经过两个小时的奔波,终于来到了动物园。 动物园充满了神奇。我们先来到了动物园的正门,在长满青草的花坛里

  立着一块大理石碑,石碑上写着“杭州动物园”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进了正门,就来到了袋鼠馆。袋鼠有的在柔软的草地上跳来跳去,你瞧,袋鼠跳得多么轻盈,简直就像一个体操队员在表演优美的体操。小袋鼠们坐在妈妈温暖的口袋里,时不时探出自己的小脑袋,煞是有趣!大一点的小袋鼠在一块青石上用短小的前肢打闹、嘻戏着。沿着古色古香的石板路,来到了猛兽区,这里有狼、豺、老虎、狮子等大型食肉野生动物。我们先来到狮子馆,透过铁丝网,只见一只只雌狮躺在被太阳晒得发烫的草地上,幼狮们躺在妈妈身边,吸着甘甜的乳汁。一只强壮的雄师站在一块大青石上,不时发出闷雷似的吼声。它全身披着金黄色的皮毛,这里可大有学问呢!因为狮子生长在常年干旱的非洲,一到旱季,就有成片成片的枯草,狮子有这么好的一身“迷彩服”,可以为它捕捉猎物提供方便。饲养员叔叔把一块新鲜的牛肉喂给它吃,狮子嗅了嗅,张开血盆大口,露出尖利的牙齿,狼吞虎咽起来。吃完后,它美滋滋地舔了舔嘴巴,摇摇头,好象在说“谢谢”。穿过一片桃林,我们又来到了大象馆。你别看大象身体庞大,可它却十分灵巧。馆里有个大池,大象喝水时先把又长又大的鼻子伸入水中吸满水,然后对准嘴巴把水洒进嘴里。我们还参观了长颈鹿、猩猩等动物,真让我大开眼界。

  篇二:西湖导游词

  福州西湖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湖滨路,为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郡守严高所凿,当时的西湖主要是有三个功能,第一个是作为护城河,第二个是灌溉农田,第三个是防汛排涝。唐末就已经是游览胜地,至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福州迄今为止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园林,被人称为“福建园林明珠”。

  唐、五代时,闽王王审知次子王延钧继位,在此建造亭、台、楼、榭,湖中设楼船,西湖成为闽王朝的御花园。福州西湖早在宋朝时,宋淳熙四年(1177年)、福州知州兼福建巡抚的赵汝愚在湖上建澄澜阁,叫澄澜俗音,将西湖中的八处绝佳景致品题为西湖八景,也就是旧西湖八景。:分别是:仙桥柳色、大梦松声、古堞斜阳、水晶初月、荷亭唱晚、西禅晓钟、湖心春雨、澄澜曙莺。

  西湖公园到了宋代的时候面积已经变得非常大了,他可以浇灌农田达到14405亩,到了王审知时候,也就是五代十国的时候,他将南湖与之相通,一直到闽江口都有从十几里扩展到四十多里。在明朝时,据永乐大典有记载当时有36个西湖。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八个,有西湖八子之称,而福州西湖在当时排名第六。

  我们福州西湖公园经过多次修缮,而最有意义的有三次。第一次就是王审知的修浚西湖,他把南湖与之相通,南湖就在现在的斗池上海街道那边,第二次是林则徐道光八年的时候疏浚了一次,那个时候被土豪恶霸侵占了很多,林则徐来的时候呢,就在我们湖边上修建了护堤、泊岸,将西湖的面积规整出来,形成的有些泊岸我们至今还能看到,第三次1986的时候,出动的人有40多万,现在古堞斜阳就是在那个时候修缮的。

  在2002在杭州举行的西湖公园大会上,我们福州西湖还是排名比较前面的。而西湖经过近几年的改造也恢复了很多景观。除了古堞斜阳,西湖八景中的仙桥柳色、大梦松声、荷亭唱晚、西禅晓钟、湖心春雨也都得到了重建。但是,水晶初月、澄澜曙莺二景,却很难再有重生的机会了。修复及新增的'景点有紫薇厅、开化寺、宛在堂、更衣亭、诗廊、鉴湖亭等。 各位游客,大家现在进入大门看到的就是仙桥柳色(也就是柳堤)。进入大门,长堤卧波,垂柳夹道。原堤是建于1930年,宽8米,长139米,中段为桥,即仙桥。1985年拓宽堤面为18米,堤边有石栏杆,并种植垂柳、碧桃和花灌木等。在1994年改桥为拱桥,宽10米,长36米。

  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开化屿。开化屿是西湖的核心游览区。开化屿往北、过玉带桥是窑角屿,有省博物馆,美术展览馆,西湖影剧院等建筑。开化屿往西过飞虹桥,到谢坪屿。谢坪屿是儿童娱乐园,有各种儿童游乐设施,往西南过步云桥,可以去动物园。

  接着我们来到的是位于开化屿中央的开化寺,开化寺是公园最古老的建筑物,据传是建于北宋景佑四年(1037年)。在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知府汪文盛捐资重建。现有的建筑为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总督金世荣重建的,中间是正殿,后为禅堂,两翼是钟鼓楼,左为客寮,右为方丈室。在寺庙中原来有"十八娘"荔枝,颇负盛名。宋代的蔡襄在《荔枝谱》写到:"俚传闽王王氏有女第十八,好噉此品,因此得名"。开化寺在1986年整修后与盆景区相连浑然一体。

  现在大家所在的位置时是宛在堂,位于开化屿东。是闽中诗人纪念堂,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诗人傅汝舟营建。并招诗友高濲等同来隐居。宛在堂木构三楹,堂名是取自诗名"孤山宛在水中央"。一时诗人云集,传为佳话。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改建为湖心亭。乾隆十三年(1748年)黄任倡议复建,在堂中设立诗龛,作为福州诗坛同人吟诗聚会的地方。后来宛在堂为洪水冲毁。在道光四年(1824年)重建。道光七年(1827年),林则徐修浚西湖的时候,借宛在堂为办公场所。1914年,西湖辟为公园后,宛在堂修葺一新。此后,春秋皆有雅集,名人墨客荟萃吟咏。

  大家现在到的是更衣亭,在开化屿东南,始建于五代,相传闽王王延钧经常与王后金凤以及宫娥等乘船游湖时,在此更衣休息。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紫薇厅。紫薇厅在开化屿南,始建于1914年,以四周广植紫薇而得名。1952年重修,为砖木结构,现在是作为公园的服务部。

  最后大家现在来到的是桂斋,占地2000平方米,背靠“大梦松声”,紧邻“荷亭晚唱”,北与“湖心春雨”相望,东可望及“仙桥柳色”。林则徐在修建李纲祠堂时,在祠堂架三椽,种植了两株桂树,取李纲晚年在福州住所的名称,日“桂斋”。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改称为“林文忠公读书处”,后来又在桂斋旁建了一间卧室和一座禁烟亭,并且篆书石刻“林则徐读书处”嵌于墙上。1985年,为了纪念林则徐诞辰200周年,有重新修建了桂斋,并且把读书处移到了桂斋后面,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

  各位游客,最后我们来到的是作为榕城十八景之一的古堞斜阳,其中斜xia阳呢可能多人会念成斜阳,杜牧的山行中有写到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其实是同样的意思。明代有个诗人叫徐熥,将西湖旧八景以诗歌的形式体现。徐熥在品题古堞斜阳时写到:百尺高楼接女墙,犹传东越旧封疆。可怜霸业归何处,惟有寒鸦带夕阳。

  百尺高楼接女墙:百尺高楼现在看不见了,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消失了,它诉说的是2200年前福州的开城石,也就是邺城的历史,现在的城墙是1986年仿建的,我们只截取城墙的一段来映衬这一段历史。犹传东越旧封疆:东越,福州早期就叫东越,福州以前就是越王勾践的领地,它的第13代在帮助刘备打败了项羽后,被封到此地为王,东越旧封疆是历史事实,在司马迁史记中的东越列传有记载,

  可怜霸业归何处:闽王无诸定都福州,修筑冶城,成为福州的第一座王城。无诸逝世后,其子王郢继位,可惜兄弟相残。弑兄继位的余善,最终也被汉武帝所杀,持续了92年的闽越王朝就此终结。当时的文人墨客对王朝的覆灭百感交集,他们站在西湖边,望着冶城城墙,夕阳西下时的黄昏惆怅,发出‘惟有寒鸦带夕阳’的叹息来映衬这段悲怆的历史。古堞斜阳因此得名,流传百世。

  如今的“古堞斜阳”,是1986年整治西湖时重建的。景观以一段残墙为基础,仿福州明清传统民居院落形式临水而建,由亭台水榭等一组建筑物构成。“古堞斜阳”与西湖的“芳沁园”等景点相邻,偏安于公园一隅,承载着一代又一代福州人记忆的古堞斜阳,穿越过历史烟云,向人们诉说着福州2200多年的建城史,同时也在一次次的重整、修葺中,渐渐重现往日的荣光。

  各位游客,到这里,我们的西湖之旅也就结束了,最后祝大家旅途愉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