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风景区永安石林导游词

时间:2021-08-31

国家风景区永安石林导游词

  永安石林导游词

  一、游前语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鳞隐石林位于福建省XX市西北13公里处的大湖镇境内,它属于闽西南低山丘陵区,地表侵蚀显著,丘陵起伏,地质构造上处于平缓褶皱的背斜部位。地表出露的地层主要是古生代石炭纪船山灰岩和二叠纪栖霞灰岩。在长期的湿热气候环境作用下,灰岩组成的弧峰残丘矗立在地表上,形成形态各异的石芽、石林景观,并与地下发育的不同形式的溶洞一起构成了独特的喀斯特景观。“喀斯特”名称来源于南斯拉夫喀斯特高原。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岩溶作用产生的各种地貌,如石芽、溶沟、溶斗、峰林、溶洞等。所谓岩溶作用,就是水流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作用(溶解与沉淀)为主要特征,并伴随有机械作用(流水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的地质作用。

  那么,游览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一下鳞隐石林岩溶地貌的形成过程吧。约3亿年前,本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进行的主要是沉积作用。经过数千万年的沉积,到了约2.5亿年前,这里沉积了一套数千米厚的碳酸盐地层。之后,地壳开始抬升,至约1亿年前岩层露出水面,进入岩溶期,开始了岩溶作用。影响岩溶作用的主要因素有:水的溶蚀能力,岩石中可溶性矿物的含量、结构,气候条件,地壳运动所造成的构造形迹,地形、植被等。其基本原理是:含有二氧化碳的酸性水对灰岩进行溶解形成重碳酸钙随水流在节理、裂隙、断裂及褶皱隆起的空间内流动,在适合的温压条件下,含有丰富重碳酸根的地下水由于二氧化碳的逸出和水分的蒸发,部分碳酸钙重新沉淀。由此形成各种岩溶地貌。从1亿年前开始至今,本地区经过了三个岩溶期终形成现在的面貌。目前景区岩溶地貌正处于其发展的壮年期,其内耸立着石芽、石锥、石柱、石笋400余座,最高达36米。怪石拟人状物,千姿石态。主要景点有:三鼎岩、望天星、八戒照镜、拉笋峰、猴子抱桃、黑熊护笋、石龟探洞、接吻石、鳞隐书院等50余处。

  大湖风景,历史上曾有许多记载。《延平府志》中记有:“大湖有山,峭壁峻增,峰峦耸秀……”。指的就是这里的石林景观。早在明代,大湖已有“八景”之说。鳞隐石林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公元1729年),由大湖太学士赖翘千、赖允升两兄弟开发,历时六年,建有亭、台、楼、阁和鳞隐书院。“鳞隐”取“天故隐其迹”之意,又因石芽表皮呈鱼鳞片状,故而得名。

  二、游中语

  [三鼎岩]:位于鳞隐石林的外景部分,沿游路前行不远靠右可看到一巨岩。一岩决裂为三石,鼎立于路旁。形成三条叉道,仅容一人进出。据考证,这一巨岩原与左边崖壁为一体,地壳运动,使它崩塌,并裂开三道缝隙,水的作用又将三条缝隙不断溶蚀,形成这一景观。从裂岩中邃石的纵向走向就可判断。

  [八戒照镜]: 这两块酷似八戒的钟乳石。鼻、嘴、眼俱全。上面那只脚倒挂在洞顶,头悬在空中,眼睛正朝下看,下方是八戒头部的倒影,取名“八戒照镜”。其实,这是由植物苔藓和钟乳形成的“植物灰华”,下方这块“植物灰华”是由上方那块钟乳作垂直下滴而逐渐形成一条细长的“滴水柱”就象八戒长长的嘴。这条长长的“滴水柱”虽历经千万年,但仍未接上。相信总有一天,它们会相接的,因为至今滴水柱还在向下滴水。

  [剑丛峰]:从八戒照镜继续前行, 只见右边一岩峰表面,沟壑斑驳,犹如万把利剑直插云霄。这就是剑丛峰。这是由于数千万年前,这里是一个地下溶洞,地下水的强烈作用使溶洞内的石灰石不断朝着水流作用的方向溶蚀,形成了深深的沟痕,地质学叫“溶沟”,后来由于溶洞崩塌,里表呈现在外部就形成了剑丛峰这一自然景观。它对于研究大湖石林地貌形成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惊人石]:这是由外景进入石林内景的第一石芽,而且是一断裂的石芽,其重心依托石林三面悬空,游人自下拾级而上,仿佛这座石芽就在头顶,摇摇欲坠,故名为“惊人石”。这正如清代诗人所描绘的石林景观:“断峰疑斧劈,曲径似螺旋。”

  [接笋峰]:过惊人石就到了石林的内景, 果然别有洞天,这里石芽林立,峰顶有圆锥型、圆柱型、圆顶型,形态各异。并有奇花异草,绿树藤蔓覆盖石芽,好似给石芽披上绿装。这就是鳞隐石林三大特点之一的植被丰富。峰林中,有一石芽高峻挺拔,高度达36米,自深幽处拔地而起,斜刺青天,其形如笋,故名“接笋峰”。

  [飞来叠峰]:鳞隐石林犹如一盆景,曲径通幽,移步换景。现在我们看到了接笋的后面一座峰叫“飞来叠峰”。显然,这也是一高大的石芽,所不同

  的是石芽是由六块岩石叠起而成。这是因为其内部成分不同,其中含有一些如硅等成分易于风化。而这些易风化的成分又都分布在石芽的同一层次上,风化后即形成圈状的剥落,这就形成了“飞来叠峰”。

  [猴子抱桃]:过冰室沿石阶更上青云,过飞虹桥,就来到“猴子抱仙桃”景点。只见一石芽独立,其峰顶酷似猴子,身旁有一桃子。此景真可谓是大自然的艺术杰作。那猴头五官俱全,神态专注,形象逼真, 敢与天下最优秀的雕塑作品相媲美。

  [黑熊护笋]:沿石阶而上又来到一个维妙维肖的景点:黑熊护笋。这里有二座较小的石芽,其中一座似黑熊,另一座则象颗破土的笋芽,故石芽上有清代留下的石刻“玉笋”二字。黑熊护笋是在长期风化作用下,岩体的'层面裂隙及岩性软弱处不数侵蚀扩大,而坚硬的燧石条带则不易风化,致使岩柱表面崎岖不平,凹凸显露所形成。

  [观揽台]:凭栏眺望,石芽林立,参差嵯峨。一座座石芽犹如大自然伸出向天的手。每当秋未初冬晨雾缠绕,若隐若现,好似梦中仙境。其中有一石芽造型奇特,就象一尊观音手抱婴儿,婷婷玉立,取名“观音送子”。

  [接吻石]:沿石阶继续前行,直通太平台,便来到了侧景部分。眼前两座石芽一高一低,象是一对热恋情人正目不转睛,旁若无人地接吻,人世间纯洁的爱情,在这里凝固升华,化着千古绝唱。如果说云南路南石林翘首企盼的阿诗玛是一个悲剧的话,这里的接吻石就是一个喜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请大家在这留个影,作为纪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