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食品安全的农校对接问题探讨毕业论文

时间:2021-08-31

基于食品安全的农校对接问题探讨毕业论文

  近几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有毒大米、有毒猪肉、有毒蔬菜事件时有发生,据统计,每年中国消费者因食物残留农药和化学添加剂中毒的人数超过10万人[1]。20xx年,中国卫生部通报全国食物中毒起数总共为431例,其中,发生在集体食堂和餐饮服务单位的共有226例,占52.44%[2]。为了保障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餐饮经营单位的生产过程中建立和实施一套科学、高效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势在必行。高校食堂是餐饮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高校食堂承担着2000万左右大学生的日常饮食和营养摄入的责任,由于高校就餐人员数量巨大,对食品的需求量大[3]。在当前中国食品安全整体态势严峻的格局下,高校食堂食品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不仅损害了高校师生的健康,而且带来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为有效保障高校食品安全,2009年11月,由教育部、农业部和商务部共同发起并实施了“农校对接”工作,探索从“田头”到“餐桌”的农产品直销模式并进行了试点。

  高校食堂实行“农校对接”,是将农产品种植基地与高校食堂直接对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引导学校从源头直接采购安全农副产品,高校食堂需要什么,农民就生产什么,实现点对点对接,不仅减少了高校农产品的采购环节,而且还可降低高校食堂的采购成本,建立起一种可追溯源头的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4]。作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农校对接”实行农产品订单式生产,有利于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可追溯源头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有效保障高校师生食品安全。同时,“农校对接”还提升了农民标准化种植水平,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5]。此外,“农校对接”缩短了高校农产品采购中的中间流通环节,还可有效降低高校食堂食品价格[6],减轻高校师生经济负担,实现了农民、学生及学校的多方共赢。

  一、实施农校对接的具体措施及成效

  自20xx年开始至今,“农校对接”在石河子大学已初具规模,在食堂管理方面,石河子大学制定了《石河子大学饮食管理服务中心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石河子大学饮食服务中心量化餐厅管理办法》、《石河子大学食品卫生管理员工作制度》、《石河子大学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石河子大学饮食管理服务中心安全五常标准》,以促进大学食堂能为全校师生提供更好的饭菜质量。石河子大学现有9个餐厅,其中清真餐厅3个,就餐师生3万左右,在就餐师生数量较大的情况下,实施农校对接及提高餐饮服务质量,对石河子大学的后勤管理及其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对保障高校师生群体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有重要意义,也是建设安全校园、健康社会、和谐社会的题中要义,实行“农校对接”有助于提高高校食品安全保障,节约采购成本和提高效率,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利国利民利师生的重要举措。石河子大学大力实施“农校对接”,取得了显著成效,由于石河子大学学生食堂数量较多,每个学生食堂内又分成多家独立成本核算的档位,每个经营档对每日所需提供的蔬菜品种、规格、数量和要求也不同,因此,在实施“农校对接”时形成了独有的特点。

  (一)公平公正公开的采购程序

  在实施农校对接之前,石河子大学采取了以下原料采购程序:校纪委→后勤计划监督科→公开招标→确定供货商→各餐厅报计划量→上会审批→采购部执行采购→中心验收小组验收→物流保管、配送,以上程序保证了原料采购过程上的公平公正公开,在采购的每一个环节上避免原料质量问题的发生。

  (二)和校内部、外部单位合作进行采购

  “农校对接”实施后,石河子大学后勤集团一方面和校内部单位——农试场合作,从农试场农户手中采购蔬菜,另一方面与外部单位——主要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3团军区生活基地合作采购西红柿、茄子等蔬菜,还和博尔通古菜农签订预订协议,让农户按学校要求种植莲花白、胡萝卜等菜品,由学校随行就市采购。通过订单式农业生产,指定品种、批量、期限等,确保农产品销售与质量,甚至到选什么种子、施什么肥、用什么药等都有明确的操作和用量规范,利用校内相关的信息化技术进行远程监控管理,从而达到从选种子到生产销售的全过程监控,确保食品安全。

  (三)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扩大农产品直采规模

  “农校对接”实施过程中,石河子大学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直采农产品的力度,通过和奇台县农村合作社订立协议,每年从农户手中采购奇台县山中黑土地中的土豆。

  (四)校际联合,成立“农校对接”采购平台

  “农校对接”实施过程中,石河子大学和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医科大学等疆内兄弟院校联合,共同组建了“农校对接”采购平台,通过扩大采购规模,实行集中优势采购,有效降低了采购成本。

  (五)建立鲜活农产品加工和物流配送体系,保障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直以来,农产品的高效配送是大批量鲜活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难题之一,也是“农校对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解决肉制品的高效配送问题,石河子大学和雨润集团、西部牧业等知名企业合作,从万头生猪示范基地和阿勒泰地区萨尔湖松乡牛羊基地牧民手中采购鲜活农产品。此外,石河子大学在现有基础上成立了肉食品加工配送部,鲜活农产品屠宰后直接进入肉食品加工车间进行加工配送,为增加鲜活农产品配送功能,物流部采购多辆保鲜冷藏车进行配送,逐步建立起了与高校需求相适应的鲜活农产品加工和物流配送体系,有效地保障了鲜活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二、实施农校对接存在的问题

  (一)利益对接制度不完善

  “农校对接”在中国目前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农校对接关系并不是很完善。大部分高校与农户之间的关系仅仅只是买卖双方的关系,仅涉及到农产品的简单购销,很大程度上缺乏价格协商保护政策和优质高效种植技术服务。农户很难在“农校对接”销售环节上充分享受增值利润,这对“农校对接”实施的稳定性具有根本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