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教你如何制订最有效的高考复习计划

时间:2021-08-31

名师教你如何制订最有效的高考复习计划

  寒假即将结束,那么,新的学期如何制定一个对高考行之有效的计划呢?

新学期计划——Part 1

  知己知彼,制定有效目标

  要制定有效的目标,最需要“知己知彼”。知己——对自己的“成绩定位”有清晰的了解;知彼——明白自己与理想学校之间有多少距离。

█如何做到知己?

  首先我们做个小测试,你用平常成绩就可以对应找出最适合你的复习方式,超级实用哦,耐心测一测!

  在此之前,你首先需要了解,你是哪一类学习型格学生?

  表1:语、数、英水平等级自测表(以150分为例)

  3A:综合全能型

  你是所有学生都渴望逆袭的目标,你的忧虑不应该是“如何逆袭”,而是“如何不被逆袭”,之所以在这个阶段就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说明你过去的学习方法是可圈可点的,但进入到二轮复习,所面临的学习挑战也逐渐严峻,以往适用的学习方法也有可能渐渐“失灵”,因此一定要及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持续保持学习优势。

  3B;2B+1A;1B+2A:优质潜力型

  你在综合成绩上表现比较突出,各科实力也相对平均,同时也具备有往更高水平冲刺的潜力,但成绩越高的人提升的效果就越不明显,因此你的备考之路相对于其它人要更难。在制定新年学习计划时,你可以在巩固当前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加大“求难”的比例,尝试挑战更高难度的题目,除了课本知识以外积极扩展知识面,冲刺高分。

  3C;3D;2C+1D;2D+1C:基础薄弱型

  你的综合基础相对薄弱,不论在文科或者理科上都存在有较大的学习问题,且更多是由于基础知识的缺漏或掌握程度不佳导致,同时也存在尚未完全适应高中学习方式的可能性,因此在制定新年备考计划时,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吸收,不盲目求难,同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状态进行分析诊断,及时调整改变不适应当前学习状态的方式,以免情况进一步恶化。

  同时存在B级以上和B级以下科目:偏科型

  语文、英语、数学作为文理科的代表科目,其成绩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你对文理科的掌握情况以及擅长程度,因此当你发现有较明显的偏科倾向时,请一定要对其提高警惕,在新年备考计划中加强薄弱科目的学习,尤其学会寻找薄弱科目的学习方法,从根本上扭转偏科劣势。该结果同样适用于做文理分科的参考。

█如何做到知彼?

  我不上清华后悔一辈子(有决心)→知己:我目前成绩的定位(省排名100名)→知彼:清华大学往年录取前50名→我还需要进步50名→进步50名≈提高5分→距离高考还有130天(时间充足)→我要上清华!

  通过“知己知彼”制定的目标能够帮助你把“决心”变得具体,并提供对应的行动指南,让理想最终变成现实。

  众所周知,高考不是同班同学的竞争,也不是同校同学的竞争,高考是整个省份的学子同台竞技。平时的小考、大考很难测算你在整个省份的竞争力。那么,应该如何“定位自己的成绩水平”和“了解与目标学校的距离”呢?

  除了询问师长,查阅往年目标院校的资料,同学们还可以利用相关数据,比如参考公布的各省一本批次录取院校往年分数线;不仅可以根据联考成绩推测你的省排名、与目标学校的距离、并且根据你目前的成绩选择更多优秀院校。

新学期计划——Part 2

  做一份行之有效的计划表

  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同学们普遍都经历过一轮到两轮的复习,对自己的强弱科目,以及知识点壁障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如果需要攻克的知识点太多。那么,我们可以在第一步“行动规划”的指引下,找出最有价值的“增分点”去重点攻克,这样你能清楚了解做每一份试卷、每一道试题的是为了什么,始终踩准自己的节奏。

  但超过50%的人在每年开始的.时候都会有一个新计划,却只有8%的人最后完成自己的目标。如何避免“新年计划”在1月份的时候制定,2月份的时候忘记,3月份的时候彻底放弃?所以,你需要制定一份行之有效的计划表。

第一步回归课本,梳理知识

  回归课本时特别要注意以下细节:

  1、基础知识点梳理:概念、原理、规律(包括法则)、专业术语、数字、符号、过程或步骤的陈述。

  2、浏览课本辅助学习资料:“小资料”“为什么?”“课外读”等。

  3、注意对理科实验的复习,不能只关注实验题目的练习,要注意常用仪器的使用,回顾做过的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二步回顾试题,查缺补漏

  1、关注已做过的试题中的错题,也是考前复习的重点之一。

  分数的增长点就在错题上,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一定要摸清摸透,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2、建议利用大概一个半月的时间进行专题的复习。

  要有对考试大纲进行专门的研究,以把握命题方向,还要有穿插解题思想与方法,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三步潜心研究高考试题

  对近三年来的高考试题进行研究,把握今年的命题方向与脉搏。怎么研究?

  1、做

  做题的目的是找感觉,感受高考试题的深广度,这有助于我们在复习中把握好“度”,特别是防止在训练题中片面追求偏、难、怪;

  2、比

  对各年全国卷比较,对全国各地卷比较,从中找差别、找共性、找联系,这样,复习的目标更明确,复习的思想更开阔;

  3、找

  通过对近三五年的高考试题的重点研究,找趋势、找方向、找规律,据此可排查出高考的重点、难点、热点,从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这里面还要穿插如何做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进行专项训练,学会“秒杀”客观题,规范解答主观题。

第四步 规范答题,保证时间

   特别要养成书写工整规范的好习惯,使用规范的专业学科术语答题。很多考生题一看都会,但是分数就是拿不全,这其中很大的原因是知识点掌握准确了,但表达的不准确、不到位,不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问题。

  所以平时做题一定要落实在试卷上,不能只看,答题时表达要准确规范,要会用专业术语回答问题,回答问题要言简意赅准确无误。

  目前高考阅卷都是网上阅卷,对书写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因此平时的书写一定要养成工整规范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