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认识主体性的负面效应表现特征论文(2)

时间:2021-08-31

三、承认认识主体性的负面效应并不否定知识的客观性

  认识主体性的负面效应意味着认识主体在发挥各方面功能时也会把各种各样的主观性带入认识过程,那么这对于知识的客观性有何影响?是否意味着人们再也不可能达到知识的客观性了呢?

  首先我们应当承认,认识主体性的负面效应对于知识客观性的达到确有很大影响,这种影响就在于:它造成了知识客观性的相对性,这种相对性表现在知识的客观性只能是相对于一定的历史时期而言的。知识的发展是一个无限的客观化的过程。从总体上看,我们现在说知识的客观性,只是相对于以往历史时期和现在而言的,随着实践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将更加客观化,无论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还是自然科学知识都是如此,因此知识客观性的这种纵向的相对性在所有知识中都存在。知识的客观性同事物的其他性质一样,也有程度上的强弱之分,即知识的客观性也有自己量的规定性。否定这一点,会导致把知识的客观性绝对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知识的客观性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例如波普就曾提出“逼真度”这一概念;皮亚杰则认为:思维和存在的一致是一个过程,“客观性是作为一种过程不是作为一种状态开始的;客观性是通过逐步接近而困难地达到的”。罗蒂也认为,主观性向客观性转化的过程永远不会完结。尽管他们对客观性的理解存在各种偏差,但他们看到知识的客观性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一点还是有某种程度的合理性的。

  知识客观性的相对性并不否定知识客观性本身,正如事物存在的相对性并不否定事物本身的存在一样。知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事物的本质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因此知识不断达到客观性,其客观性越来越强,这一点是绝对的。

  因此认识主体性的负面效应造成了知识客观性的相对性,这一点不应看作是对知识客观性的否定。相反,正是由于认识主体性的负面效应的存在,才提供了知识发展的必要性,开放了知识客观性发展的可能性空间,使知识的发展能够在不断超越认识主体性的负面效应的过程中走向新的客观性。因此知识的客观性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这种统一是知识的客观性在发展过程中的动态的统一。

四、认识主体性的负面效应的消除

  知识可以在不断超越认识主体性的负面效应中走向新的客观性,这说明认识主体性的负面效应是可以消除的。消除认识主体性的负面效应,还得靠认识主体性本身,即依靠认识主体性的正确的、有效的发挥。认识的主体性虽然造成了负面效应,但认识主体性积极的、正确的发挥又有能力不断地打破和消除这些负面效应。不过认识主体性的负面效应的消除是一个无限的过程,因此它归根到底要依赖于实践的发展。实践前进一步,人的认识能力也提高一步,认识主体 性的负面效应也有可能消除一步。因此在消除认识主体性的负面效应这一任务上,我们既要看到它的必然性又要看到它的阶段性,既要积极地发挥自觉能动性又不能陷入盲目性。

  通过发挥主体的自觉能动性来消除认识主体性的负面效应有许多途径,其中包括:

  第一,正确运用认识主体的各项认识功能,力避主观性、片面性和盲目性。认识主体的选择功能、约定功能、抽象功能、组织功能和建构功能等等都潜伏着陷入主观性的可能,因此,必须坚持主体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的统一,把主体的各项认识功能尽可能地建立在客观性的基础上,如坚持观察的客观性,从事客观的调查研究,运用客观的实践检验标准,进行客观的比较分析等等。要达到客观性的要求,必须坚持全面性的原则。如坚持分析和综合的统一、抽象和具体的统一等等。

  第二,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思维方式。正确的方法对于自觉消除认识主体性的负面效应起着重要的作用,认识主体掌握的方法数量上越多,质量上越可靠,看问题也越客观,认识主体性带来的负面效应也越小。认识主体各项认识功能的发挥本身也要使用各种方法,如选择材料要有选择的方法,进行综合要有综合的方法,进行建构要有建构的方法,这些所用的方法是否可靠和是否得当,对于是否造成负面效应及负面效应的大小有着重要影响。

  认识主体使用的思维方式是否可靠,往往制约着认识是否客观。使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只能得出主观性的认识,造成巨大的负面效应。而先进的思维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这些负面效应。许多在科学上卓有建树的人,都得益于先进的思维方式的运用,尽管他们中的许多人是不自觉地运用了它们。现代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兴起,冲击着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证明并丰富着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式,为人们进一步消除认识主体性的负面效应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第三,扩大认识交往。认识交往对于消除认识主体性的负面效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认识主体接受的背景知识中的错误成分,以及错误的思维方式、方法等,是造成认识主体性的负面效应的重要原因。而这些因素,往往可以在认识交往中得以消除或更新,通过认识交往的不断进行,人们可以获得一大批新见解、新方法、新思维方式,不断完善着内化在头脑中的认识工具,形成看问题的新角度,使认识不断趋于客观,尤其是在知识迅猛发展的时代,随着知识产品更新换代的不断加速,知识社会化和社会知识化步伐的日益加快,认识交往的意义也越来越大。认识主体性造成的许多负面效应都必须通过认识交往才能消除。在这种情况下,扩大认识交往就越来越成为消除认识主体性的负面效应、达到知识客观性的必要条件和迫切要求。

  综上所述,认识主体性的负面效应就表现在主体在发挥各项认识功能时,也把各种各样的主观性带入了认识过程。而认识中的主观性与主体的差异性,尤其是主体的社会差异性有很大关系。这些差异性的不良影响造成了知识的客观性和认识的主观性的相伴而生。而知识的客观性的形成和认识的主观性即负面效应的产生,其最终根源都在于实践。实践发展的差异性造成的实践发展的不完善性,是认识的主观性即认识主体性的负面效应的最终根源。

【试析认识主体性的负面效应表现特征论文】相关文章:

1.自然的主体性的论文

2.游戏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论文

3.对实施主体性教学的几点认识论文

4.试析对职校素描教学的认识与思考论文

5.写人作文怎么表现人物特征

6.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的论文

7.生活中地理培养学生主体性的策略论文

8.阅读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