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财经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地学基础课程体系改革论文

时间:2021-08-31

浅谈财经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地学基础课程体系改革论文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重庆工商大学2009 级开办的专业,现在校生有300 余人。该专业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具有经济、管理、法律和工程技术4 个方面的学科性质; 同时该专业又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作为专业基础课的地学基础课程,是重庆工商大学在2010 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中首次设置的课程,是在2009 级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2 门课程的基础上改革而来。该课程是融合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土壤学等课程内容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学校在2010 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大一阶段就开设了这门专业基础课,从2010 ~ 2015级的授课情况来看,反响较好。通过课堂理论讲解与野外实习,学生尽早涉足专业领域,有了对专业的初步认识,并且培养了专业兴趣。笔者通过专业地学基础课程设置的初衷、课程的特色、教学内容体系的更新以及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并且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以期望对财经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1 财经类大背景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特点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土地资源学、地理学、系统科学为基础,以公共管理理论为核心,以规划、信息技术为手段的多学科紧密联系的综合性学科。该专业在国内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方面都各有侧重、各具特色,大致可分为偏重于技术型人才培养和偏重于管理型人才培养两大类。目前该专业更倾向于培养以国土资源理论为基础、以测绘与3S 技术为支撑的土地规划与管理人才。重庆工商大学的鲜明特色是财经类专业为主的综合性多科性大学,因此在这个学科背景下,学校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有其独特性,其人才培养目标与师范类、农业院校以及综合院校不同,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扎实实践能力的管理人才应该是其培养目标。这个目标的设计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也体现财经类院校的特色,通过经管类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又体现出管理学特色。

  目前重庆工商大学该专业由20 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2 人、讲师5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 人、硕士学位的教师8 人。专业队伍人员组成、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情况比较合理,学科中的教师多毕业于师范类院校地理专业、农业类院校、经管类院校、工科院校等,能够满足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其次,重庆是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区域协调发展和推进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有关土地制度改革、土地资源分配的问题尤其突出; 有较好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平台,可以进行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和区域土地利用与土地经济方面的相关研究。鉴于以上专业优势,重庆工商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在学科建设和课程体系构建上应该依托财经类院校的大背景,结合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优势,面向区域环境社会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量身打造适合学校特点的专业培养方案以及学科体系建设方案。

2 地学基础课程设置初衷及特色

  地理学学科广博,土地资源管理属于其中的一个分支,涉及地理专业中的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等学科的部分内容。不同院校开设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虽各有侧重,但地学基础方面的课程都应该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对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地球表层空间、对于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等的了解和认识,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关于土地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

  鉴于学校经管类学科大背景,从2010 级开始,在学生大一阶段均统一开设管理类基础课程,如会计学、管理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等课程。考虑学时的限制,不能在大一阶段按照原来2009 级的培养方案开设2 门学科基础课程,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这势必会影响后续大二阶段的土地资源学、土地利用规划等专业主干课的学习。综合考虑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学院决定开设一门集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土壤地理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地学课程,开设学期是大一第2 学期,课程名称为“地学基础”,学时数为64 学时,学分数是4,另外配备有学时是1 周、学分数是1 的相应的综合地学野外实习,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野外实习实践过程,使学生强化地学思维,培养专业基本技能和兴趣,为后续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于该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原则上要求有2 个以上的教师担任,分别讲述地学中的不同侧重部分。由于学院该专业的教师既有人文地理学方向,又有自然地理学方向,还有区域经济方向,因而完全能够满足该课程对教师资源的需求,实现教师专业资源优势的大整合,同时也满足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获取地理学综合性基础知识的学习目标,顺应了当下社会培养复合型交叉学科人才的大背景,一举多得。笔者在2010 ~ 2015 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逐渐培养起专业的学习兴趣,也开始对专业领域有了初步的认识,顺利从基础课程学习过渡到专业课程学习。

3 地学基础课程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传统的地理学、地质类专业以及资源、环境类专业有较大区别,因此学院重新构建了该专业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核心内容,在与专业息息相关的地壳、气候、土壤、聚落、人地关系等方面加强了学时分配,体现出专业特色。

  ,在重新构建的课程体系中,更加注重专业培养目标和特色。例如在地壳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的是将地质学的地质构造、地质作用过程及其产物、地质环境及其与人类关系展现给专业学生,并为学生后续进一步学习土地资源开发与规划、土地评价与管理等课程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针对专业特点、教学计划、人才培养目标、学院教学条件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对地质学基本理论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地球的基本知识- 地质作用及其产物- 地质学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这样一个逻辑顺序构建该专业的地质学部分教学内容体系。课程教学中,除了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外,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兴趣,增加一些地质与资源成因、规划管理相互关系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地质学在专业领域的应用强调以案例形式介绍地质学在土地调查与评价、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并突出3S 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在地学中的应用与发展,具体案例可以涉及水土保持、土地调查评价与规划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