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法读后感(2)

时间:2021-08-31

干法读后感4

  《干法》这本书让我初步认识了稻盛和夫这个传奇人物,了解了他一生的劳动观、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将读这本书的心得略讲几点与大家来探讨一下。

  一、 工作的目的。

  劳动通常是指能够对外输出劳动量或劳动价值的人类运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

  我们工作是为了什么?仅仅是为了吃饭,为了养家,为了获取报酬?如果仅仅是为了这些,那我们的人生将以失败而告终而且枯燥乏味的结束。

  工作是为了什么?

  1、 工作是人的自我价值的体现。人是社会的人,生活在社会中都必须通过劳动来创造价值,体现社会价值。

  2、 工作是锻炼人性、磨砺心志、造就人格的“修行”。通过每一天认真踏实、持之以恒的努力工作,全身心得投入当前自己该做的事,就能够做到心无旁骛,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逐步造就自己独立的、厚重的、优秀的人格。

  3、 工作是获得快乐的前提。每天认真工作,努力获得回报,才能让人感受到人生的快乐和时间的可贵。拼命工作的背后隐藏着快乐和欢喜。没有目标,不做工作,每天吃喝玩乐,乍看起来这样的生活多么开心快乐,但长期持续这种无聊的生活,人就会丧失人性中那些美好的东西,找不到人生的意义。

  二、 工作的方法。

  1、 爱上自己的工作。工作中我们通常有这样一句话“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自己所负责的设备,抓好检修工作。”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微不至的爱。只有爱上自己的工作,爱上设备才能对设备的运行状况细心观察,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对设备嘘寒问暖,检修到设备从内到外的每个细节,才能保证设备健康运行。

  2、 倾听设备的哭泣。检修工作,通常首要的是“检”,其次才是“修”。这就要求我们在设备运行中做好日常的检查工作。在设备正常运转中出现细微的变化及时发现才能保证检修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单位各车间操作工都会被要求定时做好车间设备的巡查,观察各处温度是否过低或超温,认真听各运转部位的声音是否有变化等。同时被要求要锻炼很高的“敏锐度”,因为往往机械有故障都是先发出异响,但设备的动作可能仍然和正常一样,这就要求当设备在哭泣时我们必须有很高的“敏锐度”来发现它。

  3、 培养“自燃型”的人。所谓“自燃型”的人,就是从来不会“等别人吩咐了才去干”,“因为有了命令才工作”的人。而是“在别人吩咐之前自发去干”的主动积极的人。设备检修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是良心活,必须调动起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让员工把设备当做自己的事,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才能确保设备运转,保障安全生产。

  4、 以“高目标”为动力、持之以恒。就像我们的工作目标“带好人、出好煤、建好井、零事故”。“零事故”的目标就是我们的“高目标”,很难实现,但如果我们不是以“零事故”为目标,而是选择

  一个比如“零死亡”这样的一个较低的目标来实现的话,那今年的事故率可能会增加很多,而且即使低目标实现了,我们也不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因为所有的事故都是血和泪的集合。只有持续不断的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奔着“高目标”迈进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三、 工作的结果。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因为思维方式的差异,同一件事对不同的人来说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积极的情绪对事情的成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推动人生·工作向成功的方向发展。

  热情是可以由自己的意志决定,工作中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持续做出了无限度的,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样工作才能取得成功。

  能力的大小因人而异,是由父母或上天授予的,所以不涉及每个人的意志和责任。

  所以,思维方式×热情×能力得到的结果就是人生·工作的结果,得数的大小由我们自己把握。

干法读后感5

  一直以来,我对日本没什么好感,也从来没想过要去看日本人写的书,最近学校推荐看这本书,于是,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开始翻阅这本书。整部书语言很朴实厚重,没有我想象中的过多的废话,一针见血很实在,看了开头我就想一口气读完,这本书真的没介绍错。写的非常好,介绍了一些让我做人做事的道理。

  就像书中所说的,平时人都是这样想,每天工作就是为了给自己有口饭吃,没有激情。稻盛和夫对待工作要用“极度”来形容。他早期便发现了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赚钱吃饭”,而主要是磨练性格、提升心志水平的“自我修炼”的方式。他将生活、修为、才干、业绩、情感都以“工作”为中心地结合起来对待,而成功和回报则像是他“极度工作”后自然而然的东西了。好像他这般地工作,如果不能成功倒成了“不正常了”。翻开书的第12页,稻盛和夫娓娓道来一个故事。据说,也是他看过的一个电视访谈节目。说是一位木匠,对待树木、对待木料上升到了“对它生命负责”的境界。木匠说“在使用千年树龄的木料时,我们工作的精湛必须要经得起千年日月的考验……”书里提到这样一句话,令人冥思:“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一门职业,埋头苦干,孜孜不倦,这样的人最有魅力。”

  物质有可燃型、不燃型和自燃型三种。人也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点火就着的“可燃型”;第二种是点火也着不起来的“不燃型”;第三种是自己就能熊熊燃烧的“自燃型”。书中写到了“潜意识”,你全身心投入了一件事,有一种坚强的意愿。这意愿就会慢慢渗透到你潜意识当中,平时它可能不出头,但在无意识中它会突然闪现,并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要全身心的工作,一心一意。但是这个也考验了自己的意志。一种心态和一种持续的力量。诚如在意义那一篇里提到的稻盛先生所说,天职不是偶然碰上的,而是由自己亲手制造出来的。人们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再辛苦也无怨言,也能忍受。就像我踢球时的感觉,哪怕身体累到极限,却还是能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快乐。我妈经常会对我说,要是我把踢球看球的时间都拿来学习,一定可以考个更好的大学。稻盛先生认为,要想拥有一个充实的人生,你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则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一个人能够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的几率,恐怕不足“千分之一”、“万分之一”。而且,即使进了自己所期望的公司,要能分配到自己所期望的职位、从事自己所期望的工作,这样幸运的机会几乎没有。因此,要想实现自己的意义,无论如何,必须得喜欢上自己的工作。非如此不可!脚踏实地,从眼前开始。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往往就像寻找一座空中楼阁;与其追求幻想,还不如先爱上眼前的工作。只要喜欢了,就能不辞辛劳,不把困难当困难,埋头工作。只要一心一意埋头工作,自然而然就能获得力量。有了力量,就一定能做出成果。有了成果,就能获得大家的好评。获得好评,就会更加喜欢工作。这样便会进入良性循环。这段话给我自己特别大的感触,有些时候经常会想我到底是否真的喜欢并且适合现在的工作,做一位教师,做一位劳技教师,的确是自己喜欢的。这么一想,其实自己还是挺幸运的,虽然不是那千分之一、万分之一,可至少也是百分之一、十分之一了。

  所以,还是要继续锻炼自己克服困难、做出成果、得到力量,收获热爱。稻盛先生虽然是个佛教徒,可却并不反对甚至鼓励人们在工作的修行中寻找乐趣,对于阶段性的小成功要率真的表达出自己喜悦的'情感,只有这样,才有动力,平常人也才能做到持之以恒。抱有一颗善被感动的心,诚挚的对待生活。把感动带来的能量当做动力,更加努力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