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复习计划经验分享(2)

时间:2021-08-31

政治

  我一战66,二战75。政治,确实不会挂。但不要以为不挂就够了,60以下都会拖你的分,因为平均分就接近60。所以目标要定高些。我理科生,大学政治课混过来的什么也没学着,考研前一片空白,唯物唯心是有多远躲多远,光是想想都头疼。

  废话不说了。

1.先上参考书

  大纲解析,俗称红宝书。市面上有不少宣称可以代替大纲解析的书,也有不少考研名师主张不看68万字的大纲解析,我还是买了,个人认为这书才是权威。它有的看,没有的不管。

  1000题;小草的核心考点;肖的时政;肖八、肖四、任四……各种模拟题。

2.建议

  客观题:

  我从大纲解析出来时开始复习,九月份。大纲解析配套1000题,看一章做一章,在错题前标上小星星,回大纲解析上找依据。马原比较难,特别是二、三、五章,慢慢看慢慢做,可以几天做一章,我之前也说了,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再追求数量,第一遍是很痛苦,不着急,大家都一样。

  到了十月底,快一些的可能十月中旬1000题就做完第一遍了。那么现在,我建议你再做一遍。这一遍可以直接做题,标出错题,这时可能有的题目前已经有两个小记号了。我把一二遍的错题用不同记号标出,原因是第一遍没错第二遍错了的题目仍然要注意,可能第一遍是蒙对的;第一遍错了第二遍没错的,我认为是已经掌握了;两遍都错了的无疑是最重要的题目。第一三种情况的题目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特别是第三种,是知识的盲点,对应的大纲解析多看几遍。

  第二遍会比第一遍快,十一月中旬或月底完成。十一月大纲解析可以放一边待查,你已经来不及看整本书了,小草的核心考点大概是十月份会出,我十一月开始看,只看知识点。如果时间来得及,可以把1000题中有两个记号的题目再做一遍。来不及的不做也没关系。我一再强调,确保质量。

  十二月,时政、各种模拟题会慢慢上市。时政要看,模拟题要做,“有多少买多少”,只做选择题,做完快速对答案找依据,先看小草上有没有,没有的再回到大纲解析上。我十二月中旬一天两套选择题,做了三十多套。不要在乎正确率,我做过19分的。临近考试的几天看错题,做近两三年的真题找找感觉。现在的真题比较灵活,真题时任何模拟题都不能比的。

  另外,我在做模拟题时都在小草上找到了错题的出处,做了一二十套之后我发现有些考点错误率很高,这个时候做题可以缓缓,把考点弄清楚。一个考点做十遍错十遍,没进步就是白做了。我把常错考点在书上折着,考前看。我才不会告诉你我进考场之前看的一句“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价值追求”,是2014年的单选原题。

  主观题:

  我一战时,倒计时20天主观题还是一窍不通,最后背了肖四就考试去了。二战说实话我还是背的肖四,任四的`大致看了下答题方法。我说一个自创而且自认为还不错的方法吧。在背之前,我把肖四任四的五道大题各分类归纳在五张A4纸上,只写每题题目中的关键词,后面对应写下答案中的点,注意是点。归纳完后,一张纸上有肖四有4道题,任四8道(任四每道题有两小题)。这时候你会发现它们之间有不少重合的答题点,可能题目不同,但点是相近的。换言之,这些点可以适用不同的题目,只要语言润色,再引用题干中的例子就是好的答案。剩下的不一样的以背肖四为主,肖四未涉及到而任四上有的,记住答题点。

  另外,我建议有能力的,肖四答案尽量全背。考场上你来不及想怎么组织语言,就是不停写,有储备才写得出。在考试时,背的37题的答案用在了36题上、甚至用在多选题中都是有可能的。

  再说几个考试答题的建议:

  字写大、写工整。不好看没关系,写整齐。配套的工具里有尺,画格子耽误不了多长时间。

  凑上你所知道的所有知识点,分条写,把最重要的写在最前面,以此类推。多写不扣分。我喜欢写小标题,可以让改卷老师一目了然。

  写不出专业的词句写不满怎么办——抄例子。我闺蜜是文科生,她说当年高考老师教的,先写理论,一两句话;再写方法论,也是一两句话;最后把题目中的例子拿过来说,这里可以发挥。适用于马原大题。

  最后一题时政,可能模拟题里从来没见过,不要紧,大家都不会。静下心揣摩分析,无论如何都不能空着。

  如果有时间或者复习不下去,我建议去看看新闻联播每天翻来覆去在讲什么,说不定就考到了。举个例子,我考前晚上看不下去书,跑去看新闻联播,新闻联播讲了至少五分钟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二天就考了。我不夸张。

  越扯越远了。总之,政治过线不难,拿高分才是目标。

  专业课

  前面说过,我不考数学,这方面帮不上大家。各专业不同,我也不知道怎么说好,说点感受好了。

  跨校考研消息掌握十分重要,我去听过课,找过报考学校的学长学姐。不认识没关系,学长学姐都很友善的,我脸皮也练厚了不少,当然帮助也是很大的。不要怕问也不要怕丢脸,能考上比什么都重要。我同学今年也二战,报考学校跟我不同,公共课140+,败在专业课上,她相当刻苦,可能是复习方向有偏差。

  我没有整理专业书笔记,专业书一本就是700+页,一战时有同学整理过,整理完也没太大收获。

  真题,特别是近两三年的一定要研究透彻。

  大纲,跟真题一样重要。

  有什么大家再问吧,我一时也想不起来了。

PART3建议

  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单词红宝书、真题黄宝书……这些适合大家的,不一定适合你。我这里不是做广告也不是说谁不好,只是参考书因人而异,要选择自己看着舒服的。简单说,对味。

  考试时不要放弃任何题目。我考英语时阅读超出了预期时间,差点放弃完型,最后还是硬着头皮不到五分钟做了完型。后来对答案我自己都不敢相信,完型对了15个,四舍五入8分。我做历年真题从没有超过5分的。

  考场上做完不要改答案,除非你有十足把握和依据。我临交卷想不过,改了一道阅读题,改错了。

  做题可以用技巧,但那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

  有好的资料,请跟其他人分享。考研的过程确实艰难,有研友会好过很多。我一战在学校跟班上同学一起自习,有报考同一学校的,大家一起研究专业课出题方向,研究大纲,给彼此的作品提意见,都是很有意思的事。二战跟闺蜜一起,专业不同,但可以相互鼓励,我和闺蜜一战都挂在英语上,常一起讨论,弥补不足。总之,别固步自封,别把研友看成竞争对手。

  辅导班。我一战报过政治强化班,两天。二战上过英语,三天。我觉得,辅导班可以报。一战时辅导班是十一月中旬,那时候我政治一点底都没有,听了两天有个大概的框架,效果还是不错的。英语,我觉得作文可以听一下。至于押题之类的班,我个人觉得没必要。

  保持自己的节奏。一起自习的有人进度快,可能政治你才复习到第二章,他都开始第四章了。这种情况,请保持自己的节奏,别慌也别乱,按你的计划来。把每天的计划保质完成,结果不会差。

  每天学习时间。一战时我一天近十四个小时;二战大概十一二个小时,每周有一天晚上不看书,跟闺蜜逛超市买吃的回来看电影,第二天睡到七点多起床。琴弦过紧,撩拨无音。生活张弛有度比较好,本来二战心理压力就很大,适当放松其实是为了在学习时更加投入。倒计时十天的时候跑去吃火锅吃到走不动路,跨年买了外卖看《灌篮高手》重置版学习任务没完成背书到转点。我记得在打算二战时一个学长跟我说,考研其实跟吃饭睡觉一样,是很自然的事。我以前把它看得太重要,重要到可以不做其他任何事情只为它。它的确重要,就跟吃饭睡觉一样重要,每天有一个时间是用来完成它的。完成后,你还要做其他的事。二战我380+(分数线330),闺蜜近400(分数线370)。二战的半年里,我们没有错过自己想做的事:晒太阳、吃大餐、睡懒觉……也没有错过家里的活动:过生日、出游……我不是想炫耀什么,只是想说一个一开始我就提出的观点:一切以保证质为前提。虚坐着去追求一天十几个小时是没有意义的。

  最后一点,可能与考研无关,但是我想提一下:别因为考研而忽视你的亲人。考研,家人的压力不比你小。打个电话、回家吃顿饭、为家人过生日……这些都耽误不了你多少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你耽误的任务可以在以后弥补,但是与家人相处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少。你应该知道,父母亲人在一天天变老。我二战时只要家里有活动,一定参加。家人绝对是这个世界上对自己最好的人,我希望大家多陪陪他们,可能是学习累了打电话回家,家人都会很开心的。PART4写在最后

  我想哪儿是哪儿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都是自己的体会。考研很痛苦众所周知,多说无益。二战更煎熬,因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十一月底开始背专业课真题,是一年前整理的,当时我在走道翻开笔记本,读着读着就掉泪了,痕迹还是一年前划的,很多事情开始翻涌,完全没办法平复心情。朋友圈上会有读研的大学同学发的关于新学校新生活的牢骚,微博上也有工作的出国的同学发的出去玩儿到处吃喝的照片,而自己呢,不知结果地起早贪黑,也不像一战时那么无所畏惧,不敢想要是再失败了怎么办。有人说,考研失败了就是你自己的事,跟任何人都无关。这说法听起来残忍,但很有道理。

  最后的最后,跟大家分享一句话,共勉:踏实一些,不要着急,你想要的,岁月都会给你。

【考研复习计划经验分享】相关文章:

1.考研经验分享交流会总结

2.考研英语作文经验分享

3.SAT作文经验分享

4.考研复习计划

5.考研的复习计划

6.毕业留言写作经验分享

7.我的复试心得经验与你分享

8.个人考研经验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