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倾听-等待-赞赏(2)

时间:2021-08-31

  二、耐心等待——激发学生灵性的“硬道理”

  世界知名教育专家兰本达在她的“探究——研讨教学法”中多次指出“耐心是一种品德,是取得教学成功的理所当然的必备条件”。这句话使我想到了我平时的教学,为了教学的进度,也为了使整个课堂能不节外生枝,有好几次因为我的一句:“坐下!”不知扼杀了多少学生的灵性。事后我也常想:他那句“我还有……”后边到底想说些什么呢?像这样枉费心思地去猜测,为何当时不耐心一点等他把话说完呢?几次犯错之后,我吸取了教训。没想到一次耐心地等待后,给予我的竟是一份意外的惊喜。那是在教学《古井》一课时,针对“为什么把古井比作母亲?”这一疑问学生课上展开了激烈地讨论:

  一个学生说:“我的母亲,她每天工作很忙,早出晚归非常辛苦。(师点头表示赞同)另一个学生说:“我的妈妈也是这样,她有时根本没有时间辅导我的学习。”我立刻回应到:“那你们觉得自己的母亲是怎样的人呢?”

  “我觉得母亲具有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她想的、做的全是为了别人。”

  “我的妈妈是最好的妈妈,因为她为了工作做出了许多牺牲。”我对他们的发言给予了肯定,又更进一步引导大家思考:是啊,母亲是这样。那古井呢?请默读课文,找出有关词句说明。

  生:我觉得古井也具有无私奉献的品格。

  师: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呢?请好好地读读,细细地想想。

  短暂地沉默后,学生举起了小手。

  生1:古井离我们家才十来米远,每天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取水的人络绎不绝地从我家门前走过,桶儿丁丁当当,扁担吱悠吱悠,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

  生2:从“络绎不绝”这个词可以看出,来这儿取水的人相当多,这口井是村民们日常生活的保证。

  生3:乡亲们挑水走在小路上,心里非常开心。是这口古井为乡亲们献出了甘甜的井水,让他们如此得快乐。

  生4:大家因为开心,所以觉得桶儿、扁担发出的声音像是在演奏着小曲。

  师:乡亲们喝着如此清凉可口的井水是多么快乐啊!然而此时,你认为还有谁也感到快乐?

  生:我认为还有古井最快乐。因为古井看着我们快乐,它也快乐了。

  师:多好的古井啊!乡亲们不断地从古井中取、取、取……而古井源源不断地(生接说:给、给、给……从不向人们要求些什么。)

  师:对啊,难怪有人会说:古井像一位(生接说:温情的母亲)

  到这儿,可以说整个教学圆满完成。在教师不断地引导,不断地等待中,在师生和谐的对话中,学生感受到绝对的自由,文思泉涌,内心获得前所未有的满足。

  正当大家为自己的出色表现而暗自欣喜时,有位学生的小手依然高高举起着,嘴里还不住地重复着一句话:“老师,我还有。就一句话,你让我说吧。”怎么办好呢?让他说吧,谁也不知道会是一句什么话,会不会影响到刚才的“圆满”呢?不让他说吧,看他那副热情劲,我又硬不下那颗心,最后还是决定让他一吐为快。他从位子上窜了起来,声音极为嘹亮地说:“我认为这古井和母亲应该划上等号。”“对!你的发现再次说明了古井具有母亲般高尚的无私奉献的胸怀。”你瞧,就是这么一句看似稀松平常的话,但却说得多好呀!如果我当时阻止了他,不就听不到这么富有见解,充满灵性的话语了吗?耐心等待吧,等待之后学生会还我们一个奇迹和惊喜。

  三、善于赞赏——增强学生信心的“高速路”

  其实,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和肯定。但凡在一些领域表现出色或做出贡献的人士,他们的成功有一半离不开师长、父母、朋友的鼓励和赞许。如果一个人生活在鼓励之中,他的自信就会多过于沮丧,此时的他就好似一部加足了汽油,等待一跃而出的赛车,动力十足。反之,他将会一蹶不振,只能是一只泄了气的皮球,没人给他打气的话,永远只能呆在小角落里,无人问津。而我们,能让学生成为泄气的皮球吗?不,不能!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的职责是要让每位学生成为动力十足的赛车,以最佳的状态驰骋在人生的赛道上。所以,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我们决不能吝啬任何一句赞扬的话,任何一个带有鼓励性质的动作,哪怕是一个温情的注视和默许的眼神。因为一个人的进步与自信,一个生命的精彩和坠落往往就在你的不经意间悄悄失去,擦身而过。所以教师应有一双慧眼去发现,珍视每一个学生身上与众不同的最闪光的地方。

  面对现实,作为一名教师,我无权选择学生,所能做的就是集思广益,尽心尽力用我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帮助每个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这不仅包括天资聪颖、活泼开朗的好学生,更包括那些后进生、特殊生。在班级中,我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同样的地位和机会,一节课下来,人人都发言,那些自卑感强的、胆小的学生都叫几次,让他们常有崭露头角的机会,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长此以往,学生会感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尊重,便会迸发出蕴藏于自身的巨大的学习力量,便会在和谐的气氛中拥有自信,学习知识、发展能力。

  在学习《画家和牧童》一课的教学中,当学生把自己的朗读感受进行交流时我作了如下的点评:

  “可以听得出这是你自己真实的感受和理解,真是与众不同。”

  “这是他对故事人物的一点儿个人看法,你们有不同意见吗?”

  “多么善良的孩子啊!我相信你在生活中一定会说到做到!”

  “小小年纪,能有这样的认识和想法,非常令老师佩服和感动。”

  ……

  学生的感悟往往是多元的、个性化的,特别是这些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后说出的、写下的话更是充满了真诚。此时的他们最希望得到的是老师的赞赏,及时的肯定,恰当的评价……老师的每一次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表扬和鼓励都是对学生最有效而又最令人振奋的赞赏,它犹如温暖的阳光,撒遍每个学生的心田,使他们发现了自我的价值,增长了智慧,增强了信心。  总之,作为参与课改实验的新型老师,必须具有民主意识,正确把握“对话教育”的实质,让学生从师生对话与相处中,体悟民主与平等。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把学生当作“知识源”,而不是盛知识的容器,并在教学中试着多弯弯腰,多倾听,多信任,多给予学生一点赏识、肯定的话语,才能与学生一起,把课堂构建成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去学;才能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以达到教师会教、善教——学生愿学、爱学、乐学、会学的理想境界,让课堂散发出浓浓的充满人情韵味的温馨,其乐融融,我心荡漾。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倾听-等待-赞赏】相关文章:

1.倾听等待赞赏教学论文

2.关于倾听等待赞赏论文

3.等待倾听那花的声音作文

4.等待倾听那声音作文

5.等待倾听那花的声音作文800字

6.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论文

7.作文:赞赏的误解

8.新课改下如何使学生学会倾听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