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小论文(3)

时间:2021-08-31

  心理小论文范文五

  一、问题提出

  品牌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在消费者心目中已经形成为一个可信的、可亲近的、稳定的商誉形象。这种形象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企业市场定位与消费者心理定位统一的结果。只有在企业市场定位与消费者心理定位相一致时,才能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起该品牌,否则,便是企业的一厢情愿。实际情况是,由于品牌延伸过度,导致企业市场定位散乱,使之与消费者的心理定位相冲突,从而导致品牌定位的弱化。

二、消费者心理效应及其影响

  产生可能性结果类别产品的代名词。但是在品牌延伸的情况下,出现了消费者的"近因效应。"当延伸品牌的产品对原有品牌能起连续被感知作用时,此时品牌认知就得到强化。另一方面,当延伸品牌的产品所代表信息不能使原有品牌得到消费者连续感知时,品牌认知就会弱化。

  3、假设:   (1)产品m为主导产品,在Market1市场中。

  (2)产品n为m的延伸产品,在Market2市场推出。

  (3)m和n的品牌是Brand,Brand在Market1市场上是名牌。

  (4)Market1与Market2是两个不同的市场。   根据消费者心理的首因效应,既然Brand是Market1市场的名牌,那么Brand在大众心目中也就是Market1市场的类别品牌,Brand是m产品的代名词。当把品牌Brand用于市场Market2的延伸产品n时,则必然要与Brand在市场Market1的类别品牌定位发生冲突,使品牌Brand原本清晰定位焦点在Market1,Market2两个类别市场之间产生游离,以至于在大众心目中变得模糊不清,这必然会带来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种情况,若延伸产品n在市场Market2上没有明显竞争优势,不能成为该市场的类别品牌,那么受消费者心理首因效应的影响,消费者凭借习惯思维和使用经验,会固执的认为,品牌Brand是m产品的代名词,导致延伸产品n无法被消费者接受。

  第二种情况,如果延伸产品n在Market2市场上有绝对竞争优势,根据消费者心理的近因效应,大众会把品牌Brand的类型定位从Market1市场转向Market2市场,使Brand成为Market2市场的类别品牌。这样在延伸产品崛起的同时,无形之中削弱了主导产品的竞争优势。   第三种情况,若Market1,Market2市场竞争都非常激烈,顾客在"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之间徘徊不定,品牌在Market1和Market2市场上都无法成为产品特定属性的代表,该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原本清晰的焦点变得模糊不清,逐渐被消费者淡忘。留出来的心理空隙会被其他品牌填充。此时,强势的竞争者品牌可能处于顾客游离不定之际,在Market1和Market2市场上对产品m和n逐个突破,使主导产品和延伸产品全军覆没。

三、根据上面三种情况,品牌延伸应该注:

  1、延伸产品和核心品牌的相似性要强。AakerandKeller(1990)通过市场上的品牌案例的分析,得出延伸产品和原有产品之间的适应度是建立在以下基础上的:互补性,延伸产品和原有产品有共同的使用特性;替代性,延伸产品和原有产品在使用方面可以相互替代;传递性,延伸产品体现了原有产品的技术。

  2、对于产品概念延续性方面,在延伸到不同种类的产品时,威望型品牌延伸比功能型品牌延伸更容易成功。威望型的品牌在顾客的心目中是与一些抽象的概念例如:豪华,地位相联系的,当品牌延伸到不同类的产品后,顾客立刻把诸如豪华、地位之类的观念用到了新产品上,这样新产品就更能获得成功。

  3、强势品牌的延伸比非强势品牌的延伸更容易成功。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品牌的寿命。在Sullivan(1991)的研究中,品牌年龄越大,顾客对品牌的意识越强品牌的促销费用强势品牌与弱势品牌的不同也可以用"附加值"来概括。品牌体现了产品的一些附加价值,虽然对购买者或使用者来说是无形的,但这些附加价值却是实实在在的。

  心理小论文范文六

  目前学术界对于"创造性人格"的理解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我国学者有的从整体的角度对创造性人格进行界定,认为创造性人格是"指个体创造行为中的人格因素,反映创造者的整体精神面貌"①;有的侧重于创造性人格的非理性特征,把创造性人格作为创造性的一个动力因素,"是影响创造性思维或创造性智能表现的风格与特征。"本研究认为,创造性人格是指那些对创造力发展和创造任务完成起促进或保证作用的个性特征,也可以称为创造个性,由创造性人格倾向性、创造性人格心理特征和创造性的自我意识三部分组成,其中,创造性人格倾向性是创造性人格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基本动力;创造性心理特征是创造性人格中比较稳定的成分,是构成创造性人格差异的重要方面;创造性自我意识是人的创造心理能动作用的体现,对人的创造活动过程进行评价、监督、调节、控制,有利于创造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创造性人格各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它们共同对人的创造活动发挥重要作用。

  由于学生处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高职生的创造性人格除了具有一般创造性人格的共性外,还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殊性:强烈的主体意识、充满成功的自信心、良好的合作精神、求异性的思维、强烈的好奇心、不断的自我超越、适度的冒险精神、充足的勇敢精神。

一、高职生创造性人格现状

  本研究以某市高职生为调查对象,问卷调查科学处理了性别分配、生源分配、学校类型分配,还对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掌握了大量的创造性人格问题的个案材料及各种相关信息,其研究结论能较真实地反映高职生创造性人格的一般状况。综合调查、访谈结果,研究表明高职生创造性人格形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高职生创造性人格缺失,主要表现在质疑精神的欠缺、勇敢精神的缺失、好奇心的丧失、想象力的匾乏等;二是高职生创造意识淡薄,创造精神不足,创造学习能力整体水平不高;三是创造性人格所需要的思维的求异性和发散性、兴趣的广泛性、旺盛的求知欲、良好的合作精神等方面的人格特征,有待于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二、高职生创造性人格形成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文化因素

  1、忽视个体发展的价值观。我国部分传统文化认为社会关系、社会角色、社会准则与群体一致比自我表现更有价值、更为重要,人们应努力去迎合他人的期望,以集体利益为重,主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严格按照集体规则行事、按照各自所任角色及所处地位行事,主张步调一致,排斥个性张扬。传统文化对集体利益的重视,不仅使高职生养成了较强的集体意识,促使他们从小懂得压抑自己的欲望以顾全大局,也使高职生形成对规范的强烈遵从意识,从而缺乏创造性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冒险意识及敢于打破陈规的思维意向。

  2、强调自抑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文化传统不仅影响了人们对教育内容的选择,而巨通过积淀在人们深层心理结构中的价值取向和心理倾向潜在并且全面地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准则。与西方国家相比,我们更加维护等级制度,顺从权威,尊重长辈,强调做事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在行为表现上,不愿出头露面地表达不同的见解,不敢别出心裁地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得高职生往往循规蹈矩、谨小慎微、墨守成规,最终导致创造性的埋没。国的独生子女政策,随着家庭子女数的减少,原本就很重视安全、不喜欢冒险的国人对子女有了更强的保护意识,导致培养高职生勇敢性格的社会条件越来越有限,导致高职生缺少独立思考、独立行事的机会,形成过分依赖、胆怯、保守、安于现状、墨守成规的性格特征,这种保守型的性格必然导致高职生缺乏探索精神。

  3、过高的家庭期望。当今,我国的父母大多把家庭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也想让孩子实现自己没能实现的理想,完成自己没能完成的愿望。父母渴望将高职生的一切设计得完美无缺,他们既设计高职生的现在,也设计高职生的未来,从高职生的幼年起就精心设计了技能培训内容,以培养他们的一技之长或多技之长,为使他们在将来的求学、就业中具有优势。但并非父母的所有期望都能促进高职生创造性的发展,如果不考虑高职生自身的实际情况,一味对其寄予过高的期望,就会使高职生感到压抑、困惑,甚至自卑。

  (二)学校教育因素

  1、教师权威过于强大。长期以来,由于受"师道尊严""长幼有序"的思想影响颇深,使得很多教师习惯于权威的地位,习惯于发号施令,习惯于以长者的身份引导和支配学生,而高职生也习惯于盲从教师,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指导,不敢冒失地怀疑和否定教师的观点。在教师权威过于强大的教育环境下,学生不易形成民主精神、平等意识、自主意识,最终影响高职生独立性的发展和创造潜能的开发。

  2、过度追求正确率的教学方式。当前我国的教学要求学生理解教材里的知识,并通过反复做习题而熟记这些知识,我国各类课程的教学训练都过度追求正确率,不能容忍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以消灭错误为目标的训练过程,容易使高职生形成谨小慎微、害怕出错的个性,这与敢于冒险、在失误中开辟新思路的创造性个性品质是相对立的,另外,过度追求正确率使高职生在害怕出错的同时,也使高职生天然的好奇心、求知欲及大胆尝试的探索意识慢慢减少甚至消失。

  3、忽视个体差异。我们的教育一直比较重视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行为准则和集体意识,个性化教育非常薄弱,高职生表现出思维方式趋同,创造意识不强。我们的教育成了模具,我们的教师成了"园丁",人学前学生充满幻想、活力和童稚,经过十多年的教育就像从一个模子里走出来那样,单调机械,丧失个性,我国统一的教学体制,仿佛目的就是为了制造标准件,用标准的大纲、标准的教材、标准的评价、标准的'考试来规范学生。

三、高职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21世纪是不断创新的时代,国家的兴衰直接取决于科技的进步和创造,培养高职生具有创造性人格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一)更新教育理念

  1、改革异化的考试方式。考试的主要功能是评价,考试作为评价系统对学生的知识价值观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导向作用,但是目前我国无论是闭卷笔试的考试形式还是以记忆知识为主的考试内容,都决定了学生在考试前必须背诵、记忆大量的知识;以课本为限的考试范围,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在狭窄知识范围内的机械强化训练,考试只是测查了人脑的知识储备能力,而不是知识的应用能力。但是任何事业的成功与否,不是取决于头脑内是否装了足够多的现成知识,而是取决于是否会利用多种途径搜集到有用的信息并恰当地综合运用这些信息,从而得出独创性的结果。因此,我们的考试应从考核学生储备知识的能力转向考核学生搜集信息及创造性地加工信息的能力,应使考试真正成为选拔有能力、有创造性人才的有效工具,在考试的形式、内容等方面都应考虑如何测评创造性的问题。

  2、改变落后的教学评价机制。教育管理制度、教育评价制度、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等,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创造教育的发展。现在,教育由于某种异化而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的充分实现,如现存学校的管理模式,只能教学生学会顺从,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培养;现在的学校评价机制,评价的是学生的成绩、数据,而不关注学生的情感、心情、和谐、幸福。上级主管部门应从培育人的大计出发,真正倡导弘扬一种培育人的教育,给我们的后代一种良好的教育,让高职生成为一个自信、快乐的人,成为美好生活的创建者。

  3、改变陈旧的学生观念。孩子上学时,家长叮嘱最多的一句话是"要听老师的话",一部分中小学老师也喜欢听话的学生,由此使高职生从小就形成了"在家听家长的话,课堂上听老师的话,课间听学生干部的话"的习惯。当我们以"听话"为标准管理学生时,"盲从"由此而生,老师的话全是对的,听从老师的意见就不会出问题;课本和参考书上写的全是对的,不用再去探索、研究,慢慢地大多数高职生变得不敢独立思考,不善于探索创新。教师和家长应利用一切教育机会,使高职生逐渐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在独立思考、追求真知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否定教师,敢于怀疑教材,敢于批判现有的知识。观、自卑、抑郁、多疑等不良隆格特征,甚至导致其心理变态,表现出反社会性。可以看出,和睦、融洽的家庭气氛有利于高职生创造性人格的形成,不融洽的家庭气氛容易使高职生服从、懦弱,甚至产生精神疾病,阻碍创造性人格的形成。

  4、采取民主型的养育模式。父母的养育态度和养育行为在高职生创造性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高创造性儿童的父母,很少具有专制性,重视对生活的亲身体验,而高智商儿童的父母更重视礼貌、好学、上进等社会外部特征。父母的养育模式对高职生创造性人格的形成也有直接影响,如果父母对高职生采取严格而又民主的态度,高职生大多表现为热情、直率、活泼、独立、大胆、自信、既不屈服权威又尊重别人等良好的性格特征。良好的性格特征有利于高水平健康心理的形成,而心理水平高的高职生比其他高职生更善于对待他人的批评和社会的压力,因而他们的创造成就也更高。

  5、培养高职生的创新意识。家长应创造一个能支持或容忍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者存在的环境,给高职生一定的权利和机会,让高职生有时间、有机会干自己想干的事,培养高职生的创新意识,为创造性行为的产生提供机会。家长应采取多种手段,全面开发高职生智力,鼓励他们奇思妙想,发现高职生创造思维的闪光点,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同时引导他们的发散思维,培养其思维的流畅性、创新性,使高职生各方面的天赋和能力不受压抑,从小就具有创新意识,为创造性人格的形成打下基础。

  (三)让课堂教学焕发创造活力

  1、激发学生探索世界的兴趣。每一个人的创造活动,都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兴趣狭窄的人往往孤陋寡闻,缺乏创造性;兴趣庸俗的人往往品德不良,不可信任;兴趣肤浅的人往往意志薄弱,不思进取。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激发高职生的兴趣,利用高职生的兴趣,引领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本人就得勤于积累资料和素材,善于设计问题情境,上课时让高职生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使其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培养学生勇于挑战的精神。创造意味着打破以前的观念,甚至还要改变原有的行为方式,开始时可能得不到人们的理解,甚至会受指责,遭嘲笑,可是创造就必须冒风险,不可能一帆风顺,而且还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障碍和困难需要克服,所以需要有勇气,敢于承担风险,愿意付出代价,并且要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现在许多高职生习惯于根据教科书进行思考,不愿意动脑筋进行艰难的创造性活动,培养高职生的创造性人格必须从激发勇气开始,如果高职生长期缺乏勇气,就会变得胆怯,不敢创新,因循守旧,因此教师要时常鼓励学生去怀疑权威、怀疑课本、怀疑教师,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错误,敢于向权威挑战。

  3、树立学生乐观向上的自信心。自信体现了一个人对自己力量的充分估计,是成长、成才、创造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心理品质。创造活动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定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障碍,同时创造要打破人们以前的观念,这就需要创造者有主见、有决心、有信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为高职生自主学习、自主创造、积极思维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营造有利于创造的宽松环境;善于为高职生"设置"适度的需要发挥创造才能才可解答或完成的疑难、课题、训练、活动,并鼓励他们以乐观的态度迎接挑战,对待挫折失败,以顽强的毅力在探索活动中去取得创造的成功;要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客观地评价自己、欣赏自己、悦纳自己。

【心理小论文范文1000字】相关文章:

1.营销心理学小论文

2.心理学实验小论文

3.大学生心理学小论文

4.思品小论文范文

5.历史小论文的范文

6.小论文格式范文

7.科学小论文的范文

8.科技小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