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和谐校园文化探讨论文

时间:2021-08-31

新形势下和谐校园文化探讨论文

摘要:新形势下,在大学中推行和谐校园文化,不仅可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而且可以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了解新形势下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势在必行。本文中主要针对新形势下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从校园文化内涵等三个方面,对如何构建新形势下的和谐校园文化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探索,并提出创建和谐校园环境、保证大学生就业、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解决贫困生问题、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会作用、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对策。

关键词:新形势;和谐校园;文化

  推行和谐的校园文化一直是大学创建和谐校园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在当下,已有的校园文化内涵已远远达不到新形势下对校园建设的需求。如何丰富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让其更加充实,让其可以继续在学校与学生之中发挥其独特功能,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严峻的挑战。教育工作者应把和谐校园文化视为一项可持续发展长久的工程,立足于传统的校园文化,融入新形势下的和谐校园需求,突出精神文化的精髓,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放眼于学校未来的建设,坚持走民主、文明的和谐校园文化路线,全面建设新形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文化。

一、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现实意义

  和谐校园的内涵是指,校园中学生、老师、教学、生活、管理各个方面都处于一种稳定协调的发展状态。对我们熟悉的校园文化内涵大致可分为三方面:第一类是物质文化,大体包括学校各种硬件设施,教学设备和学校建筑、科研设备等客观存在的物体;第二方面是制度文化,即保证学校正常运转的一些基础的规章制度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准则,以及人与人交往中普遍认同的方式等;第三方面是精神文化,着重强调营造出有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正确的三观,营造浓厚的学习和交流的氛围,审美情趣,竞争精神、创新思维以及个体同个体间,个体与校园整体间,个体同社会大环境之间的友好关系。进行新形势下和谐校园的建设不仅要求我们对校园文化全方位思考,更要立足于未来发展的长远考虑,从各方面实际出发,全面建设和谐校园;顺应时代发展,充分利用新形势,为祖国未来的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培养更多受到和谐校园文化影响的人才。

  (一)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意义

  和谐校园文化作为保证新形势发展过程中对当代大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文化要素,对于大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及生活都产生着非常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和谐校园文化本身具有促进大学生学习、生活等积极重要的内容,通过影响大学生日常的点点滴滴,从整体上提升当代大学生整体素养,对新形势下的校园建设中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并且文化是否可以更加繁荣稳定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体现。它对促进和谐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校园中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不仅可以传承和创新文化,并且可以培养更多、更加优秀的新生力量去建设更加繁荣的社会主义。而且,随着近几年对校园和谐文化的建设,健康、多元的和谐校园文化已经成为校园整体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因此,新形势下,大学要继续发挥和谐校园文化的教书育人功能,在之前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谐校园文化的内容,加快校园和谐文化的建设进程,并给予校园和谐文化建设大力支持。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促进大学生教育工作的进步是国家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基于当前社会对高素质社会精英的需求,如何培养有素质、有内涵、全方面发展的社会人才成为各大高校需要引以重视的重点内容。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考察,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国家的政策指导下,各高校对于如何建设校园和谐文化的内容已经有了大致的理解,同时对于建设校园和谐文化的整体方向也有了一定把握。在校园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通过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为当代大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使大学生在参与文化活动的同时提升自身对于思想道德文化的理解,营造一种良好、积极的学习氛围。这不仅有助于校园和谐文化建设,同时对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新形势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一)制度建设过于生硬刻板

  目前高校相关的学生规定,学生准则等过于严厉。在学生准则上,充斥着过多的“不准”、“不得”、“严禁”等一些严格,苛刻的词语,学生管理模式过于冷、冷淡,缺乏人文关怀,过于注重了管理人员的权利,而忽视了学生的权利,甚至将学校权利置于学生权利之上。与国家公布的法律法规相比,有些高校对学生的要求往往更高,管理更加严格,处分更加苛刻,甚至有些规定与法律法规相违背。例如,学校校规中提出的警告、开除学籍、退学等处分与国家法律相抵触:而且程序非常不完善,改正措施,甚至是空白。

  (二)校园文化发展缺乏计划

  校园文化活动过于偏重于学生的业余活动,而没有将校园文化与融入到平时的教学中。大学校园文化仅仅注重学生的课余活动,缺少一个长远的规划与发展,不仅削弱了和谐校园文化对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产生的作用。而且使和谐校园文化成为了昙花一现的景致。

  (三)新形势和谐校园文化机制不够健全,认识不够全面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和谐校园文化管理模式不够健全,而且意识形态上存在偏差,认识不够全面。高校管理人员仅仅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校管理的一种手段和方法。过于注重校园文化的文化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控制功能、激励功能和改善生活、学习的功能;而没有发现校园文化对高校教育产生的深远影响,没有认识到校园教育的内涵已远远超出高等教育。使校园文化仅仅停留在思想层次和管理层次。同时,高等学校由政府包办的传统思想观根深蒂固,过于依赖政府的观念没有改变。新形势下,政府已经慢慢向职能部门转化,而校园文化的建设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落实,改革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四)校园基础建设不够完善

  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措施不够完善,缺乏对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例如,大多数学校在扩招与合并后,学生的数量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为了满足教学和学生宿舍的需求,修建了大量的教学楼和宿舍,但是校园的基础设施并没跟上,应用需求产生了矛盾,产生了严重不足。并且过于仓促的大兴土木,破坏了校园原有的规划与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