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力供求现状及未来趋势研究论文(2)

时间:2021-08-31

四、劳动力资源趋紧情况下

  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根据以上分析,我国未来的劳动力资源供给形势并不乐观,尤其随着农民工供应的趋紧,城镇的用工形势将会十分严峻。为适应这一形势,未来我国宏观经济环境也必将发生相应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工成本快速上升。

  在供不应求的劳动力市场,人工成本上升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虽然 “十二五”期间,劳动力供应总体是充裕的,但在某些地区、某些行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导致人工成本上升的局面会较早出现。而 “十三五”以后,劳动力供给趋紧现象将会逐步在各个地区、各个行业全面显现。自2004 年 “民工荒” 爆发后,农民工工资结束了长期的停滞状态,迄今农民工工资延续了 6 年的上 涨 态 势,涨 幅 超 过 1 倍,年 均 涨 幅 超 过12. 4% ( 引自中国人民大学 2011 年第一季度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 。据中银国际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劳动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将提高到 10% 以上,劳动报酬占 GDP 的比重也会提高到 50% 以上。2. 产业转型升级加快。

  在劳动力资源不断紧缺的情况下,我国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员工素质、打造自主品牌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从制造环节向两端的研发、设计、营销、品牌管理延伸将成为更多企业的自主选择。

  3. 产业转移加速。在我国,沿海地区的用工形势要比内部地区更加严峻,这一方面会促使国际劳动密集型产业越过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转移;

  一方面也会促使沿海的企业尽早转型升级,在侧重研发设计等高附加值环节的同时将生产组装等环节向内陆地区转移。未来随着用工形势的不断紧张,国外和国内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转移相对落后产业的进程会不断加速。

五、政策建议

  从本文前述分析来看,随着我国二元经济的转型发展,农业劳动力大量释放进入工业,农业为工业不断提供劳动力的情况将不断弱化,民工荒也将不是暂时性的现象。为此,必须要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具体而言,政府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供求信息通畅。发达国家的经历显示,刘易斯拐点到来之后,劳动力成为稀缺资源。政府既要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搭好劳动力供求双方见面的桥梁。也要做好信息服务工作,及时发布地区人才供求信息,使工人能充分了解供求信息,实现工人及早就业、充分就业。

  政府还要进一步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加大劳动法规的执法力度,保障工人合法权益,让工人安心工作,乐于工作。2. 利用市场机制推动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沿海地区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失去比较优势和竞争力。今后的产业发展重点应着眼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积极推进制造类企业与生产性服务类企业的对接; 利用税收、财政等手段鼓励现有企业由加工组装环节向研发设计、市场销售、供应链管理等环节攀升。中西部地区应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尤其是软件环境,加快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3. 深化教育培训力度,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当前民工数量荒的表象下,掩盖着的实际上是质量荒。目前,沿海企业通过压低工资来获取低成本优势,往往忽视对员工的培养。一方面使得民工素质得不到提高,难以适应技术含量日渐提高的工作,另一方面又使得企业劳动生产率在低水平徘徊,从而深远地影响企业的竞争力。为此,要积极发展各种教育形式,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

【中国劳动力供求现状及未来趋势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2.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现状及趋势研究论文

3.纳米科技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4.未来服务营销趋势论文

5.当前我国粮食供求形势与中长期趋势论文

6.园林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7.数字电视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论文

8.情感化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