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播音主持的课程教学内容创新论文(2)

时间:2021-08-31

  3.2副语言

  播音主持人除需要具备规范的语言表达、熟练使用技巧外,还要锻炼自己的肢体动作、表情等,用这些为语言的传递提供辅助,所以,副语言是主持人通过动作、表情强化情感表达,传递信息。当下,受新媒体影响,观众对节目的欣赏水平逐渐提高,对主持人的评价不再局限于语言和个人风格,而是开始关注个人的业务能力与副语言展示,所以,主持人的业务能力与副语言的训练会成为其主要的教学内容,而两者也成为主持节目中的主要工作。同时,播音主持专业会交叉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它与舞蹈课程的`联系是,把握芭蕾舞与主持人身体动作之间的联系,避开芭蕾舞原有的舞蹈形式,根据主持人所在的环境,让身体动作自然、生活,确保与个人语速、节奏一致,所以,副语言的教学内容是《舞蹈与形体》,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可以让主持人根据语言做出正确的动作与表情,烘托节目效果,拉近与观众的距离。3.2.1体态主持人在不同工作场所中有不同的体态,最常见的体态是站姿、坐姿与走姿,如果学生的腿型为X型或O型,教师在课上必须及时纠正,否则会影响未来工作时身体的姿态。对此,教师教授内容时,可用不同的舞蹈类型,如芭蕾舞,根据主持人日常的工作状态,让学生摆出相应姿势,纠正体态错误,比如,芭蕾舞的脚位变化,可以用于掩饰腿型的不足,像用丁字步站立,可让人忽略主持人的O型腿。练习走姿时,可用舞蹈训练中的开胯动作,让胯部适当外开,或是走小八字步,这些可以解决X型腿行走时出现的问题[4]。3.2.2表情主持人除舞台功力外,还要贴近镜头,在镜头前展示,把自己所要传递的内容准确传达给观众,建立共鸣,所以,在镜头展示前使用表情,会直接影响信息传递效果。但播音主持与表演不同的是,无需根据动作变化改变表情,只需自然流露即可,尤其是在某些信息的传递中,如果表情过于夸张,反而会给观众留下较差的印象。这一内容的训练是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其能够自由转化自己的情感,在节目中恰当使用表情。另外,表情的核心是目光,因此,主持人在保持亲和力微笑的同时,还要保证面部表情放松,用眼睛与观众交流,向观众表示自己的尊重。3.2.3手势手势是主持人的上肢动作,也是体态最常用的表现方式,很多人上台后身体会变得僵硬,双手的手势不断变化,这在视觉上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手势的使用在主持中有特定要求,随着语言的描述,加入幅度大小不一的动作,这些是没有经过前期演练的,而是在播报中加入情感后的自然展示,所以,课上教师进行训练时,不要只按照书中给出的内容练习,而要设定具体的主题,在这一主题下,学生按照语言环境、内容等,随着语言的表达做出动作,使用合理的手势,这种方式与原有的方式相比,可得到更优效果。由此,播音主持可取得的效果是,展示主持人的个性,丰富语言信息。每位主持人均有自己的个性,如果掩盖自己的个性,主持效果就会变得常态化,不会给观众留下较深印象,所以,主持人播音时为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会适当提高音调等,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一过程中,副语言的使用是让人们听到声音的同时,观察到每个人的动作,形成基本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加深。同时,不可忽略的是,主持人用语言传递信息时,有些信息如果只用语言表述,并不能把所有内容全部告知,用副语言辅助后,能够补充信息的不足。播音主持是用声音与观众沟通,但声音不是唯一的途径,加上体态、表情的使用,可让观众了解主持人的情绪变化,引发相似的情感波动。

  3.3语言表达技巧

  新媒体背景下,新出现的传播媒体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人们可以从多个渠道得到信息,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危机,所以,为增加传统媒体的生命力,主持人必须加强对使用技巧的磨炼,根据当下社会对新闻的需求,让传统媒体爆发出新活力[5]。因此,对于语言表达技巧的创新,是通过调整语气、语速以及对细节的处理,使电视直播取得良好效果。3.3.1提高细节的处理能力学生学习播音主持课程时,必须重视对细节的处理,提高对细节的处理能力。因为电视多以直播方式呈现,要求主持人必须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可妥善处理细节,所以,在技巧教学中,需注重这方面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把控节目现场的整体情况,根据出现的情况灵活应变,遇到突发事件后,可及时调整自己的语气,组织语言救场。即教师选择技巧教学时,可给出既定的几个技巧,设置某个情境,学生在这个情境中,灵活组织语言,并在语言表述中加入技巧,同时,也要注意时间的长短,如果时间较长,即便技巧得到优化,自身应变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所以,教师用技巧教学时,必须帮助学生形成时间观念,根据现场直播时间的长短,对突发情况进行合理处理,调控现场的环节与节奏,做到随机应变。另外,教师还需引导学生了解节目现场的特征,让其做到对现场情况做出准确把控,如此,可在实际进行现场直播时灵活处理所有情况,以丰富的经验加以应对,不会产生较大的心理波动,保证现场节奏不被打乱。3.3.2注意重音和语调的变化语言表达中重音和语调的处理,对整句话意思的传递有直接影响,同时,声调变化也会影响表达效果,因此,电视直播与日常训练中,需注重重音、语调的处理。重音的作用除强调外,还包括对新闻传递效果的展示,多用于一篇报道中重要的位置,即核心内容,对内容所在的语句简单处理后,加入重音和情感,增加个人声音特色,增强新闻说服力。对于语调的调整,是根据各部分展示的内容,在适当位置升调,在某些位置降调,某些内容保持语气平稳。用这两种方式处理后,可以让主持人根据新媒体发展的变化,形成具有个人鲜明特色的表达方式,突出主持风格,优化电视节目效果。3.3.3突出语言的特点和内涵为解决语言表达的主要问题,需突出个人语言表达的内涵,让特征更加鲜明。教师进行语言表现力教学时,需要通过长期积累,丰富学生语言表达的内涵,帮助学生吸收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并引导学生阅读文献,借助书的感染力提高自身修养。同时,教师可以播放国内外优秀的主持人的节目视频,学生观察视频中主持人说话的方式与技巧后,总结经验,分析其表现出语言表现力的方式,把自己的声音套入这一方式中进行尝试,尝试多种方法后,找到自身展示语言表现力的最佳方法,发挥自身优势。同时,教师应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质,提供不同风格的文章、场景,让其在读出文字的过程中加入自身特点,展示内涵。只有如此,才能让声音引起观众共鸣,吸引观众。3.3.4增强语言表现力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播音员,在新媒体背景下若想继续发展,必须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并增强语言表现力,所以,在重视语言表达技巧的同时,突出语言表现力教学,是高校顺应新媒体发展对教学内容的修改。一是丰富专业知识的内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把专业知识作为主要传递内容,增加学生专业知识储备,让其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用理论实践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顺畅表达,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二是引导学生了解节目主题。主持人上台前必须充分了解节目的主题,以及节目的整个流程与环节,才可恰当使用技巧、语言、副语言,完成节目播报。为此,在课上教师应有目的地开展训练,为学生规定不同的主题,以及每个主题对应的流程,给出手稿,要求学生自主思考,用自己的理解模拟主持,通过这种方式,教师既可以发现学生个人能力的不足,也可以让学生形成意识,养成习惯。此外,学生自身在在日常练习中,要注重增加个人文化积淀,积极发现自己的不足,积极向他人请教,提升自我[6],形成具有个人鲜明特色的表达方式,为以后在节目主持中熟练运用多种技巧与语言,突出节目主题,优化电视节目呈现效果奠定基础。4结语  新媒体出现后,为同步促进传统媒体发展,高校需创新播音主持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言和情感表达、技巧、副语言等,从而让学生在实际主持过程中有良好的应变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妥善处理现场突发情况,增强语言感染力,有效吸引观众。

参考文献:

  [1]贺超.新媒体在推动播音主持艺术开放式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6):128-129.

  [2]李侦侦.新媒体环境下广播节目播音主持课程的改革思路[J].西部素质教育,2017(16):172-173.

  [3]周田.全媒体视角下地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创新分析[J].时代教育,2017(11):149.

  [4]罗幸.新媒体情境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7,8(07):14-15.

  [5]盛兰.全媒体视域下播音主持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视听,2016(10):184-185.

  [6]王玉瑾.新媒体时代下播音主持业务教学探析——以节目主持训练课程为例[J].戏剧之家,2014(11):247-248.

【新媒体下播音主持的课程教学内容创新论文】相关文章:

1.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的发展趋势论文

2.新媒体时代的广播播音主持技巧论文

3.播音主持与新媒体的融合论文

4.播音主持专业在新媒体语境下的发展论文

5.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内容调整和转变思路研究的论文

6.消费文化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传播的特点论文

7.电视播音主持的情感作用论文

8.播音主持语言属性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