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主体性主体性教育及其实现论文

时间:2021-08-31

简述主体性主体性教育及其实现论文

  论文关键词:主体性 主体性教育

  论文摘要:主体性是主体在外显和内隐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主体性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是个体心理与社会历史发展的统一主体性教育是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的教育主体人格包括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主体性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着重论述了主体性及主体性教育并多方面去寻找实现主体性教育的途径

  主体性教育就是培养主体性的人的教育要构建主体人格就要有教育的主体性目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教育中忽视人的主体性的状况还普遍存在因此要在21世纪激烈竞争的社会政治经济中占取有利地位必须发挥人的主体性提升人的主体性主体性教育是我们今天教育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试图在主体性及主体性教育界定的基础上寻找实现主体性教育的途径。

  1主体性及主体性教育

  从哲学的角度看人的主体性从根本上说就是人同客观的相互作用中所体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1]能动性首先表现为主体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还表现为反映事物的抽象性和预见性主体活动的能动性最主要的表现还是主体活动的选择性包括选择目标方法途径等创造性是主体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如果说能动性的实质是对现实的选择那么创造性的实质则是对现实的超越[2]创造一词辞海解释为首创前所未有的东西创造性即非重复性是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重新组合新的知识经验创造性是相对的创造性成果并不都是指人类的伟大发明也可以相对自己来说是新颖的事物如以前未曾有过的解题思路一个小小的灵感等自主性即主体具有主动自由的特点自主性表现为主体不但能控制自然改造社会成为自然和社会的主人还能成为自己的主人自己主宰自己自主性说明人对于影响和制约着他的存在发展的主客观因素有了独立自由自觉和自己支配自己的权利与责任必要与可能[3]人的哲学里进一步指出人的主体性还有全面和片面较高和较低本质和非本质的区别人对自然社会自身三个方面都表现出能动创造和自主那是全面的主体性反之则是片面的不同的人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三个方面表现程度有差异有高有低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是主体的本质属性除此之外还有非本质和次要的属性即主体的受动性模仿性和适应性主体的本质属性是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这是目前理论界比较公认的观点。

  另外有学者从人性发展的角度把主体性定义为精神性此观点认为在研究人性时从不同出发点不同学科出发便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从人的本能欲望情爱的角度看人性具有自然本性由于人是社会的动物人生活在社会中便具有社会性但光有自然性社会性人性还不完满还须加上精神性并把主体性定义为精神性[4]认为主体性是一种精神表现主体性包括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此种观点突出人的精神是可取的但主体性不会只是一种精神存在更是一种现实存在这样主体性才是完满的真实的也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因此我们可以将主体性定义为主体在外显和内隐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

  从心理角度看主体性是一种人格特性人格是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w.MIsoHEL 米谢尔1980[5]人格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主体性不是人格的构成要素之一但主体性是描述能力气质性格认知情意过程的形状质的即现实中有些人具有较高的主体性在能力气质性格认知情意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相反有些人却具有较低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有些人则只有奴性。

  同时主体性是发展的埃里克森把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1 基本的信任对基本的不信任0一1.5岁 2 自主感对羞耻感和怀疑2一 3岁 3 主动感对内疚感4一 5岁 4勤奋感对自卑感6一 11岁 5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一 18岁 6 亲密感对孤独感7繁殖感对停滞感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6]其中第二第三阶段就讲到儿童的自主性主动性的发展在这两个阶段儿童会初步尝试去处理一些事情会主动地探索外面的世界教育者如果一味的禁止儿童自己去做过分的保护和弱爱儿童就会产生羞耻感和内疚感相反如果从父母那儿得到的是鼓励和帮助儿童就会发展起自主感和主动感这可以说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萌芽阶段再从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来看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已经历了从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心理自我时期青少年有了一个内部世界会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主体性只有在心理自我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很好的发展可以说青春发育期主体性的生理心理基础已经奠定是主体性迅速发展时期至于主体性成熟期就要因人而异有些人在青春期就有良好的主体性而有些人恐怕要用一辈子去发展主体性。

  主体性是人的本性因为人是有意识的动物人的主体性与人的意识有直接的关系关于人的价值人的主体性马克思恩格斯等伟大的思想家早就有定论恩格斯一切动物有计划的行动都不能在自然界上打下他们的意识的印记这一点只有人才能做到马克思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的存在着[7]。

  他们的论述充分肯定人的价值肯定人的意识活动正是这种有意识活动将人与动物完全区分开来从而有了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前提条件人的本性之一是主体性这种主体性并不是一种现实性而是一种可能性要使主体性成为现实性要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特殊的教育主体性的教育因此从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主体性一直是人类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在原始社会由于人的认识能力的局限自然显得力量巨大人类只能群集而居共同抵抗自然力那时的人是自然的奴隶主体性发挥是很有限的到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随着工具的利用和科技的发展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主体性得到了确认但由于生产关系的缘故人是不自由的即马克思讲的宗法社会以人的依附为特征人性受到压抑主体性仍然得不到发挥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崇尚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8],从而给人的自主平等自由独立创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时人性得到了张扬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的哲学思想得到发展如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托马斯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萨特的存在主义及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等但真理再往前走一步即是谬论由于生产资料的不平等占有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发展到了极至人又成了物的奴隶金钱的奴隶人被异化了人在追求自身完善进程中把过程当目的了因此主体性弘扬又变成了理论的空想从人类发展史看人的主体性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而不断发展迄今为止的全部人类历史归根到底是人性的全面拓展的历史伴着物质生产过程也是人的主体性不断得到确证和提升的历史[9]。

  同时人类要完全占有自己的主动性必须到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但这丝毫也不影响人类对主体性的追求我们今天提出的主体性教育就是明证主体性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是个体心理与社会历史发展的统一那么我们今天应该追求的是什么水平的主体性呢用黄崴先生的话讲是交互共生主体性即认知伦理审美融为一体的主体性[10]用檀传宝先生的话讲是主客体的统一和交融前提下的主体性[11]这也是主体性现实形态它是一种融通了主客体综合理性非理性实现了向外驰骛和向内观照统一的真实和具体形态综合和艺术是其追求的境界[12]檀先生从哲学心理学教育学角度分析了传统教育认为传统教育是外烁型的主要特征是对主体的漠视近现代教育特别是从杜威开始是重视主体性的整个20世纪可以讲是一个教育变革实现的世纪也是一个教育主体性得到大张旗鼓鼓吹和实践的世纪[13]但这也只是主体性的中介形态由中介形态向现实形态转化还有一个历史过程而我们中国教育还处于中介形态的黎明时分即主体性刚刚被唤醒我赞成他们两个的观点主体性应是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全面发展内隐心理和外显行为共同发展的主体性我们今天的教育应该追求这样的主体性主体性教育是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的教育在教育内外环境中整个教育过程中都要以学生的内隐和外显行为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的发挥和建构为核心这个观点是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如有学者说主体性教育就是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教育[14]。主体性教育理论的提出是从理论层面对教育现实的反思主体性教育思潮是九十年代末兴起的自从七十年代末恢复高考到八十年代末基础教育逐渐被演化成升学教育应试教育人们从探寻应试教育的根源中发现素质教育难以推行应试教育难以根除的深层次的原因今天的教育是一种反主体的教育反主体教育主要表现在教育价值取向上以社会政治要求为中心忽视教育培养人的本体功能在教育目标上以学生知识技能的灌输训练为主忽视学生精神人格的培养在教育结果上只重传统文化的传播继承轻视思想文化的创新发展反主体性教育最根本的特点还是在教育过程中的人教师学生教育行政干部缺乏主体性主体性教育理论正是对今天教育现实的深刻反思中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