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书馆建筑文化、馆藏文化和服务文化三个方面全面、系统论述了高校图书馆环境文化的建设要素。
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高校图书馆建设的目标是构建与学校教学、科研相适应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图书馆文化建设,要把图书馆文化建设融入学校整体的文化建设之中,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图书馆文化建设应当引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心阵地,成为学校文化的标杆和亮点。
1建筑文化
图书馆建筑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文化建筑,它既是图书馆实现服务功能的物质承载,又是从整体上对图书馆文化与艺术的彰显。设计独特、颇具文化内涵和气质的图书馆建筑会使人眼前一亮、赏心悦目,这会极大地吸引读者实地进入图书馆阅读学习。同时,富有艺术和文化气质的图书馆建筑与学校教学楼、实验楼和办公楼等彼此辉映,共同构成大学建筑特有的文化魅力,成为校园文化最显耀的亮点。图书馆的建设必须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水平、人才培养要求和校园文化建设等相适应。图书馆建筑文化可以从选址、规模、设计理念、功能布局和环境配合等方面综合考察。
1.1建筑外观设计。高校图书馆建筑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整体外观的标志性原则。图书馆建筑造型要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力,外形设计应充满寓意,彰显图书馆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应该是大学里最具有代表性和标志性的文化建筑。二是使用功能的适用型原则。功能决定形式。图书馆建筑的是图书馆开展文献信息服务的建筑承载,必须以发挥此功能为首要原则,展开图书馆建筑的设计和施工。目前高校图书馆都采用“藏、借、阅一体化”的大开间服务模式,与此相应的图书馆建筑结构基本上是统一层高、统一荷载、统一柱网。
1.2建筑内部布局。图书馆建筑的内部结构设计和布局应遵循三个主要原则:
一是功能区划原则。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区划一般由服务区、办公区和机房等组成。在设计上,首先要根据不同区划的功能和用途,适当把不同功能区分开,既方便工作联络又尽量互不影响。其次要充分考虑功能区使用的具体情况,既方便读者又利于工作人员办公。
二是科学标准化原则。图书馆的阅览室是读者学习阅读的场所,室内安静、采光、通风、宽敞等必须按照一定的要求和标准来设计;图书馆的书库是主要用于陈列书籍的场所,其设计也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书库书架安置区与书库中的读者阅读区也要合理布局,既分区明显又巧妙配搭。此外书架的层高、放置的密度等,应认真考虑。机房是存放图书馆服务器和大型电子控制设备的专属房间,因此要按照特种工作用房来设计,必须达到计算机中心控制室的标准。
三是便利适用原则。首先是方便读者的原则,可用“三上三下”来加以概括,即读者使用多的窗口在下,少的在上;普及性的窗口在上,研究性的窗口在上;开放时间长的在下,短的在上。[2]主要的阅览区开设在图书馆一楼,培训教室、电子阅览室等尽量不设计在图书馆建筑的高层以方便读者,书库根据情况布局在图书馆的各楼层,常用的分类书籍尽量安排在图书馆较低的楼层,不常用或者借阅频率不高的则安排在较高楼层。特藏图书室的文献基本不外借,尽量放置在图书馆较高的楼层。图书馆的办公区应与读者学习阅览区分开,以减少对学习阅览区的干扰和影响。其次是利于工作的原则,图书馆办公区的设置应相对集中,以利于各行政业务科室之间的协作共事,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图书馆建筑的内部装饰、装点以及图书馆建筑周围环境设施与绿化的搭配也是图书馆整体文化需要考虑的环节,要突出人文气质,彰显文化内涵,周边环境设施休闲和雅致,图书馆周边良好环境可极大地提升舒适度和优美度。
2馆藏文化
图书馆馆藏是学校师生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文献信息保障,是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的基础。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与公共图书馆馆藏有所区别,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根据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特点、人才培养规格和特色馆藏建设要求等具有相应的要求。高校图书馆馆藏文化一般具有三个特点:满足需求、合理布局和特色馆藏。
2.1满足需求是馆藏文化的首要。高校图书馆是为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的,图书馆的馆藏必须紧扣专业建设的层次、特点和要求,建设满足于各学科、各专业师生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文献资源。总体上说,学校学科专业的设置特点在学校图书馆的馆藏体系中也应相应的体现,比如:以工为主、多学科综合的大学其图书馆馆藏体系也应是以工为主、多学科兼容的特点;再如: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的图书馆馆藏体系以艺术类、音乐类为主等。另一方面,每个学科专业的图书还应当不断充实、不断更新和不断完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设起满足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需求的馆藏体系。
2.2合理布局是馆藏文化的要求。图书馆藏书旨在用书。合理布局馆藏目的就是尽可能方便读者借阅使用图书。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有鲜明的学科专业特点,公共基础学科类和专业学术类是高校图书馆馆藏两大主体。中图分类法是馆藏分布的基本分类法,以此为基础,可以依照读者对图书的借阅情况,对馆藏再作出更合理、更便于读者和提高利用率的适当调整。比如:可以把借阅频率较高的计算机类或人文社科类图书放置在图书馆楼层较低的书库;再比如:可以把相近的学科门类图书集中放置在一个书库,便于读者借阅。
2.3特色馆藏是馆藏文化的亮点。特色办学是大学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学校的特色办学之路必然要求高校图书馆具有特色馆藏。从总体上看,与学校学科专业相适应便是高校图书馆馆藏最大的特色;其次,支撑地方特色文化的高校图书馆馆藏更是图书馆文化的一大亮点。比如: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文献资源、较为丰富和集中地方文献、悠久的历史文献和特色数据库等等,都是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的具体展现。
3服务文化
图书馆服务文化的构建是古代藏书楼与近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分水岭。古代藏书楼重在藏书,即便服务也仅局限于官方对文献的需求,近现代图书馆之所以成为大众的图书馆,最根本的是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发生了的转变,由单一的藏书楼转变为“藏用并重、以用为主”的图书馆,这其中便衍生出图书馆全新的、重要的社会功能即服务大众。在此基础上,现代图书馆的服务文化也逐渐地建立和丰富起来。
3.1服务理念。服务文化严格意义上说是一种行为文化。行为源于思想、源于观念。图书馆的服务文化取决于图书馆的服务理念的转变。办馆理念或服务理念是图书馆服务文化的思想统领。“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现代图书馆遵行的读者服务理念,它体现了以读者为主体的服务宗旨,以服务为中心的工作追求。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开展图书馆建设和读者服务工作,图书馆的服务文化也就蕴含在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中了。“人本、和谐”的学习空间是图书馆和读者共同追求、共建共享的优良环境。
3.2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图书馆文化的特征,体现了图书馆的人文精神。人文关怀其核心在于肯定人的存在价值和人的精神需求。图书馆的人文关怀体现在尊重读者和尊重馆员,关心读者和关心馆员。具体来说:一是要尊重读者,平等无歧视地对待每一位读者,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读者的需求;二是要尊重馆员,尊重和肯定馆员的劳动,尊重他们工作主体地位,给予公平合理的相应待遇,激发他们对图书馆工作的认同感、价值感和责任感;三是要关心读者,关心读者的需求,包括学习阅读需求,对图书馆环境与服务的需求;四是要关心馆员,关心他们的诉求,关心他们的成长、晋升的需要,关心他们的待遇需求和工作环境的需求。充满人文关怀的图书馆环境必然受到读者的喜爱和馆员的热爱。
3.3馆员素养。馆员是图书馆服务行为的执行主体,馆员的素养包括思想素养和能力素养。馆员素养决定了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高低。馆员对读者服务有三个层次:第一是基础层次,即根据读者的要求直接地完成相应的服务工作任务;第二是较高层次,即在直接回答或解决读者问题的及时精准的基础上,注重行为和语言的亲和力与艺术性,体现了人文关怀;第三是最高层次,即主动的推送型服务,即在做好第一、第二层次服务的基础上,熟悉掌握图书馆服务前沿知识,收集和发现读者潜在需求,通过良好的沟通,将信息服主动嵌入读者研究和学习全过程,帮助其完成研究和学习目标,最大潜力地发挥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功能。
要做好三个层次的读者服务,对馆员的素养也有较高的要求:首先,在思想素养方面要具有良好的图书馆职业道德,热爱图书馆工作,热情投入、乐于助人,关心和爱护读者;第二,在能力素养方面要熟悉掌握图书馆各方面业务知识,尤其是读者服务的语言艺术和行为技巧;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前沿性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服务的知识,提升信息化服务的能力,满足读者日益增加的数字化信息服务的需求。
建筑文化、馆藏文化和服务文化是图书馆环境文化的主体构成,建筑是物理框架、馆藏是资源载体、服务是实现手段,缺一不可,也不能有短板,这样才能建设起和谐的、充满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图书馆,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
【图书馆环境建设对读者阅读心理的影响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