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读后感2000字(2)

时间:2021-08-31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读后感2000字3

  《礼记·学记》有云: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新时期的教育行业对教师专业知识和行业知识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困与不足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愈发明显,且恐有积而不散之势。怎么能自反、自强?怕不是纯粹主观上的一次振作就能实现的,我们应该有一座与教育相接的桥梁,那就是学习,向行业中的优秀者工作者学习。

  我认为这本《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的一个难得之处,就在于作者的阅读与感悟并非散射式的,而是经过精心汇集的阶梯式的思考——从第一辑的教学即创造,到最后一辑的变革即未来,呈现了一种着眼当下,又把目光推及至未来的教育观。我想自己在为其中一篇篇微言大义的读后感打动之余,更是被作者这种阅读的分类分层思索的做法所吸引——与其说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向我们绍介了一本本好书,分享了作者一次次的感悟,不如说其重要价值体现在引导教育同行们对阅读过的教育著作进行分类整理,也能形成一条清晰的阅读脉络,以助今后在遇到相关问题时,可以较为方便地找到对应书籍而再次得到指导。所以,我便寻着这种做法,对自己之前读过的部分书籍进行了整理,分出师德素养、教学专业化,这两个版块,虽显粗浅稚嫩,却也是对照本书内容与做法而得的一点感悟——这可以说是我读完这本书后的一些收获。

第一,应努力完善师德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以为,恪守作为教师的一份本真善良,心怀学生,是成就学生、成就教育的重要基础。这种善良并不单指做一个好人,对于教师而言,这既要化为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丰沛热情与精进钻研的精神,努力把教师从一种普通的职业定位上升到事业奉献的高度;又要化为对于学生在做人上与学习上的关爱指导,使其真切地感受到如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评价蔡元培校长时所说的那种春风化雨的人格魅力——这一切说来是容易的,在日常工作中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甚至会有很多难题摆在我们面前,但是,我们不能只是个应付者而应该是一个有正确理念的实践者。相信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努力提升了师德素养,使教育有了爱,无论是教学还是平日生活,都会带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感动与激励。

第二,应加强教学专业化的研究。

  众所周知,除了教育教学的一些共性之外,事实上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特殊性,故而要进行专业化的研究,才能使教学有鲜明特色,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比方说,数学物理,由于教师授课的内容相对而言具有同一性和固定性,所以教什么这个问题就不足为惧,重点即是研究怎么教了;而语文学科则有其特殊性:即不具有教学具体内容上的同一性和固定性,一切是相对宽泛和模糊的,所以首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教什么,如果无法确定适合且有用的教学内容,那么即使在怎么教上如何如何地大做文章,结果也可能并不乐观。王荣生博士在《语文教学内容重构》的序言《语文教学的内容与目标的完成》一文中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种情况的存在:对着新标准,苦想教什么;捧着新教材,不知教什么;举着新理念,还教老一套;搬些新方法,自己也搞不懂在教什么。这些现象,在语文新课程的实施中,恐怕大家都有耳闻或者目睹,对此我们应该老实地承认并严肃地面对。读到这番话语,作为语文教师的我心中有些诚惶诚恐,但幸好从这本书中得来了一些专业化的指引,使我大抵能够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内容,是一种宝贵收获。

  以上两点就是我读完这本《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后的一点感悟,也是我在教学之路上逐渐清晰的自我要求。在后记中,常生龙写道:就这样,十年下来,我阅读了500多本书,为每一本书都写下了读后感,这些读书随想累积起来已超过200万字。与其相比,我真是读之甚少,也知之甚少,不免愧怍。课时,我知道自己的教学之路还长,今后定会加倍精进,像他一样用心去阅读,且有收获。诚如《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一文中所言,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我想,自己定会捧书为生,而实现自反、自强——捧起书本,再当一回渴望求知的学生;捧起书本,为了更好地指引我的学生们。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读后感范文2000字(精选3篇)】相关文章:

1.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读后感范文

2.《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读后感

3.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读后感三篇

4.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读后感

5.《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读书笔记

6.诗歌是我最好的修行

7.读书是很好的修行随笔

8.教师读书心得范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