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熙的三远法招贴设计应用论文

时间:2021-08-31

郭熙的三远法招贴设计应用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招贴在文化宣传领域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如何让招贴设计的学生迅速掌握设计要领,成为我们竭诚解决的问题。其次,在文化入侵的当今时代,我们应该捍卫我们的传统文化,运用到我们的招贴设计中,唤醒传统文化的魅力,为我们的招贴设计所引用。本文将总结郭熙的“三远法”山水中的意境美,并研究它如何与招贴构图关系结合,怎样设计出最吸引人的招贴作品。

关键:郭熙;三远法;招贴设计

  艺术设计最早起源于西方,很快在我国大江南北落地生花,东方设计师受独特的东方审美文化的影响,设计思维偏重感性、优雅、意境美的设计思维,与山水画的构图观察方法相类似。北宋杰出山水画家郭熙总结的山水画观察方法“三远法”,给山水画的作者提供直抒胸臆的最佳途径,也使观赏者迅速度读懂画面的内涵与意境。中西美学思想的碰撞,肯定能绽放夺目的招贴设计作品。

一、“远法”的内涵

  宋代的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对中国山水画的透视法则进行了总结,将山、水、草木、云、雾等大的走势、朝向、长势等带有相同的形式感特征的画面美感,总结为三远法,既“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郭熙的三远法不仅仅只是对“走势”透视法则的总结,其实是对绘画实践整体构思的完美诠释,也是作者内心一种境界的表达。运用三远法塑造不同的空间关系,给观赏者不同的视觉感受,营造不同的心理氛围,时而空寂时而平缓时而让观者屏气凝神,既能让观者的视觉在画面中行走,又能给观赏者带来心理上的呼应,营造头脑中向往的世外桃源。

  (一)直抒胸臆的平远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在郭熙的“三远法”中,画家对平远法的运用居多。“平远”是画家描绘的一种下近上远的空间氛围,因为平远给人以“冲融”、“冲淡”的感觉,渐行渐远的意境,不会给人带来精神上压迫的感觉,同时又能带来神秘的感觉,使观赏者愿意去揣摩画面深处的故事,能使古代文人墨客很完整的释放自己的情怀,远离世俗纷争,平静舒缓的氛围,营造心灵上的平稳。同时也是文人自己意志的表达。本人浅显地认为近处的景色是画者自己现阶段的成就,而远景是画者自己内心的远大追求与向往的意境,不予世俗纷争纠葛,寻找自己内心的一片净土。

  (二)气势逼人的高远

  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高远”的气势带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使观赏者产生肃然起敬的美感,可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和满足个人的感情宣泄和豁达的胸襟。高处景观又带给人一种望而生畏的敬畏感,同时还可以寓意为画者内心仰视自己的崇高理想,巍峨的山峰之巅是画者远离世俗寻找清幽雅静的表现。

  (三)斗转星移的深远

  自山前窥山后谓之深远,“三远”中的“深远”与平远和高远相比更多了几分神秘。平远和高远都是将远景直接展现在观者面前,而深远是在山前窥视山后,山体的遮挡,山林重重,层层深入,深邃的视觉观察角度拉大了画面的纵深感,墨色浓淡的变化,又让远山多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二、招设计中构图方式的表现型式

  1895年的法国,给世界带来第一张招贴(电影招贴),我们又多了一种快速了解信息的方式,时至今日也是一种古老的信息传播方式。招贴设计能快速传递信息,最主要的呈现方式就是对比,通过构图、颜色、前后、大小,来突出主题,其实这与郭熙“三远法”的构图理念有相似之处,但又存在着差异。招贴设计从初期只是为传递简单的时间、地点信息以便快速告知大家事情的来龙去脉开始。到维多利亚时期招贴的设计更加精致,经历了很大的转变。

  (一)初露头角的维多利亚时期

  维多利亚时期的招贴设计,以“向自然学习”为主题,植物花卉成为主要的设计元素,图案的排列组合多采用前后的遮挡关系,主题开始变得明确,传达人类从黑暗的中世纪来到了璀璨秀丽的维多利亚时期。以植物花卉为设计主体,元素太过于单一。但是在构图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不再是平铺式的摆放方式。

  (二)形式组合的工艺美术时期

  工艺美术时期,主张对现实进行观察创作,设计风格转向纯朴、推崇自然的中世纪与哥特式风格,将文字与植物花卉相互结合,例如马克穆多设计的《伦斯市教会》封面,花卉植物衬托文字使信息更加醒目。形成具有旋转律动的美感,吸引观者的目光。在构图的形式上开始寻找平衡点,将主要的设计精力放在主要文字信息的传达上,但元素之间的对比关系,还不是非常醒目。

  (三)构图单调的新艺术运动时期

  新艺术运动时期的招贴主要是广告招贴为主。例如里夫蒙特设计的“拉加咖啡”商业招贴版式设计主要是由下自上,精致细腻的画面设计,人物成为招贴设计的主体占据了大部分的画面,文字位于图案的上部或者下部相对比较独立,产品的出镜范围相对较小,背景处理比较含蓄,构图方式变成三段式样,相比较于前两者已有很大进步。

  (四)主题明确的装饰运动时期

  装饰运动时期的招贴设计也是以介绍上层社会纸醉金迷的生活和消费商品的广告招贴为主。例如卡桑德拉年设计的铁路招贴,几何图形的大面积使用与文字的混搭组合,使画面活泼灵动,并且在平面中营造视觉动感,出现空间关系。色彩的强烈对比,运用传递温暖感知。还有照片与报纸剪裁设计元素的添加,出现了一批风趣幽默的招贴设计作品,但是构图方式过于拘谨,在《画论》中对构图有“密不通风,疏能跑马”的构图准则。

  (五)形式混乱的现代主义时期

  现代主义时期的招贴设计受到战争、艺术理论、艺术形式等的影响,为满足大众对信息量的追求,开始退去华丽的招贴版式内容设计方式,简单几何图形的粗暴搭配,字体开始成为画面的.主要设计对象图文混排,表现内容更加突出,简洁、快速、直观的信息传递方式,来满足受众的饥渴的对信息量要求。例如李西斯基设计的政治海报——“红楔子攻打白军”又将构图特色的重要性抛之脑后,一位追求信息的传达。我们了解招贴设计的发展脉络,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招贴设计主要是在一个完整的构图关系中各元素之间的相互衬托与融合。在西方的绘画中这种方式叫构图,我们东方北宋大画家郭熙将构图的方式归结为“三远法”。东西方在表现形式上都有相似之处,但西方的招贴设计只是存在于三远法表面含义的传达上,缺失了更高层次心灵上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