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节能降耗分析及对策建议论文

时间:2021-08-31

工业节能降耗分析及对策建议论文

  近年来,新疆大批工业项目、特别是高耗能项目的不断实施,使能源消费量呈上升趋势,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节能形势严峻,给“十二五”节能工作带来压力,节能降耗目标难以实现,对新疆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较大挑战。

一、工业能源消耗现状

  2010~2014年,新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长在20%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电耗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4%和25%。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占到全区能源消费总量的80%以上,是长期以来影响新疆节能目标任务完成的主要因素。总体上看,重工业拉动新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均在10%以上,其中重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0%;主要高耗能产品产量增加,高耗能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速,工业结构性节能效果不明显,节能降耗形势十分严峻。

  (一)全区工业能源消耗情况

  2010~2014年,全区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和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总量及其增速总体呈逐年增长和增高态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由2010年的4 857.37万吨标煤增长到2014年的10 029.72万吨标煤,年均增长20%;电力消费量由480.87亿千瓦时增长到1 455.91亿千瓦时,年均增长32%。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耗量由2010年的4 639.53万吨标煤增长到2014年的8 762.67万吨标煤,年均增长17.23%;电力消费量由480.86亿千瓦时增长至1 349.38亿千瓦时,年均增长29.42%。六大高耗能能源消费逐年增高是影响新疆节能目标未完成的最主要因素,对节能降耗产生较大影响。

  (二)各地、州(市)及兵团能源消耗情况

  由于新疆各地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各异、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相差较大、投资结构和投资力度不同、能源消耗基数不一样,2010~2014年各地、州(市)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产值能耗水平相差较大,资源富集区工业能源消费增长与工业增加值增长不协调矛盾突出,节能降耗形势日趋严峻,对当地及全区节能目标任务完成产生一定影响。从综合能耗来看,各地、州(市)及兵团能源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吻合。兵团、乌鲁木齐一直排在前两位,能源消费量分别占全区能源消费总量的20%以上,是新疆能源消费大户。兵团、昌吉州、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巴州、哈密地区、阿克苏地区、伊犁州直、吐鲁番地区、塔城地区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合计占全区能源消费总量的90%以上,喀什地区、阿勒泰地区、博州、克州、和田地区占全区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不足10%。从综合能耗增速来看,哈密地区、伊犁州、昌吉州、阿勒泰地区、兵团增速较快,均高于全区工业企业综合能耗增长速度。从电力消费量来看,兵团、乌鲁木齐是新疆电力消费大户,昌吉州电力消费增长速度居全区榜首。兵团、昌吉州、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吐鲁番地区、伊犁州直、巴州、阿克苏地区、哈密地区、塔城地区电力消费量占全区电力消费量的95%以上;阿勒泰地区、喀什地区、博州、和田地区、克州仅占全区电力消费量的5%。从电力消费量增速来看,昌吉州、兵团分别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克州、喀什、巴州、和田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三)重点耗能企业能源消耗及达标情况

  通过对252家重点耗能企业调研数据显示,2010~2014年,新疆252家重点耗能企业能源消费品种主要为原煤、原油和电力,原煤和原油消费量均占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30%以上,电力消费量占近10%。在252家重点耗能企业中,符合国家产品单耗限额标准的企业有16家、符合其他省市地方标准的企业有69家、不符合限额标准的企业有89家、有限额标准但因生产多个产品未将能源用量分开而无法计算单耗的企业有4家、无对应国家限额标准的企业有74家。调研反映出新疆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大、种类单一、能源消费结构重型化严重;新疆工业节能工艺技术设备比较落后,不符合和无对应行业限额标准的企业占252家重点企业的66%;国家、新疆有关能耗限额标准严重缺失,除石油石化行业技术水平较高以外,其他行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水泥、钢铁、火电等综合能耗平均高出国内先进水平20%以上;存在企业对节能减排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忽视能源统计、能源计量的重要性,制度不健全等困难和问题。

二、影响节能目标任务未完成的原因分析

  1.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不够,能源消费存量未得到优化控制。目前,新疆对公用电厂小火电、企业自备电厂、电石和铁合金等能耗超出标准的生产企业核查、整改、淘汰力度不够,关停淘汰难度大、开展节能工作效果差;对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石油加工、建材等重点耗能企业节能降耗尚未采取有效措施,能源消费存量未得到优化和有效控制;万家企业能源计量装置配备不健全、缺少专业能源统计人员,能耗考核、能耗对标、能源报告工作开展滞缓,工业行业和企业能源消费的计量、统计数据不足,工业产品单耗等信息收集难,工业节能见效难;同时,部分在产企业管理水平低、生产经营粗放,节能改造科技含量低、资金投入少、传统生产工艺落后致使高能耗态势在短期内难以改变。2010~2014年,在产企业综合能耗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5%以上,是导致新疆能耗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2.产业结构重型化短期内难以改变,节能降耗难度大。近年来,新疆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第二产业,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战略性新型产业比重低,工业结构重型化特征更加明显,能源消耗逐年增加。5年来,全区二次产业占比均在50%左右,重工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值的贡献率在90%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占全区能源消费总量的80%以上;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的81.5%。预计2014~2015年,全区电力发电量达到1 800亿千瓦时、钢铁产量达到1 500万吨、电解铝产量达到300万吨(不含兵团)、焦碳产量为1 900万吨以上,与“十二五”前三年相比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同时,新疆是资源性省区,工业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需求处于上升趋势,能源消费层次低,煤炭消费量达到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90%。“十二五”时期新疆每年新增企业中高耗能企业达到50%以上,乌鲁木齐市、昌吉州、兵团等地区(市)能源消费量增加速度较快,万元工业产值能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较高。短期内新疆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重型化影响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资源富集区工业能源消费增长与工业增加值增长不协调矛盾更加突出,节能目标任务完成难度加大。

  3.向中东部省区输送能源及东部重化工向西部转移,加剧了新疆能源消耗的增加、环境成本加大。近年来,新疆加快“疆煤东运”“疆电东送”战略实施,每年向中东部输送煤炭、石油、电力、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占全区能源生产总量的44.3%。2014年以来,新疆加快国家“三基地一通道”建设,加大了石油、天然气、煤炭、有色矿产等优势资源开发力度。预计2014~2015年,管道出疆原油1 600余万吨、成品油900万吨以上,西气东输管道出疆天然气800余亿立方米,“疆煤外运”6 000万吨,“疆电外送”500亿千瓦时。这些输出能源在新疆生产加工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约占全区能源消费的`30%。能源的大量输出加大了新疆能源消耗,对全区节能目标完成产生较大影响。2015年是新疆支持国家东部向西部地区产业转移付诸实施的关键年,新疆煤炭、电力等能源资源优势吸引一大批煤电、煤化工等高载能产业相继投产运行。招商引资项目的单一,高耗能重型化产业快速发展在给当地企业吸引投资和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将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留在了当地,加大了工业能耗不断增加和环境污染的治理成本。

  4.节能基础工作薄弱,节能技术与国内差距较大。目前,新疆节能能力建设滞后,节能管理力度不强,部分地(州、市)尚未成立节能审查和监察机构,政府监督服务职能未得到有效发挥;能源统计、能源计量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能源统计标准缺失;部分地、州(市)企业节能基础工作薄弱,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少,对重点耗能企业的管理不到位,重点行业能效对标、达标工作尚未有效开展,年耗能5 000吨标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强制性能源审计工作尚未全面推行。节能减排技术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与东部省市相比,新疆对节能减排工作重视不够,财政支持专项资金投入较少,各地财政基本没有设立节能专项资金,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和创新能力弱、生产效率低、技术设备落后、节能管理措施不到位,影响了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5.兵团能源消费持续增长是影响新疆节能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方面。“十二五”前四年,兵团能源消费量占比从2010年的16.1%上升到2014年的24%,兵团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增长36%,高出全区平均水平13.05个百分点。兵团占新疆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持续升高加剧了节能降耗的难度和压力,影响新疆节能工作的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