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的学科新主张论文

时间:2021-08-31

环境心理学的学科新主张论文

  一、环境心理学新主张

  环境心理学与建筑学、人类学、地理学、社会学、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等学科领域密切相关,任何人试图从某个学科领域或者穷尽其众多领域作出全面的界定都颇为困难。此外,环境心理学研究主题的不断调整,大量跨专业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呈现也加大了概括总结的难度。

  关于环境心理学界定,国外学者也是见仁见智。费舍、贝尔与鲍姆等人认为,环境心理学是对行为和构造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的科学……从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去研究环境与心理的关系,是环境心理学的两大任务。人的行为活动既受到环境的影响,同时又会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状态对环境做出相应的回应而改变或者适应环境。心理学的一些分支中通常存在应用和理论研究取向的差异,在环境心理学内则相对缺乏这种区别,其以问题为导向,重点在于鉴别问题,并在研究的过程中寻求解决之道。早在1970年,普罗桑斯基就给出环境心理学是环境心理学家所研究的东西的笼统说法。1976年,普罗桑斯基将环境心理学定义为试图确定人的行为和体验与其建造的环境之间的经验和理论关系的科学。1990年,他将环境心理学的定义修改为是研究人与他所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比较分析普罗桑斯基的三次界定,他对环境心理学本身,尤其是环境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更加具体,从人工环境到所处环境定位的变化,切实地说明以整体的、生态的和系统的视角来认识人的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后来,麦肯鲁对环境心理学作出了与普罗桑斯基完全相同的概念界定。此外,坎特和克莱柯认为,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领域,它探讨和分析了人的经验和活动与相关的物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我国学者伍麟认为,环境心理学着重探讨人与自然、社会、文化之间环境心理学作出的互动及其规律,追求在满足人与环境和谐的前提条件下实现人的合理需要。这种说法很具体,与环境心理学有关的多种机构的宗旨很相似。

  补充一点,斯图克尔斯认为,环境心理学是一个有着深刻的科学成就却冒着形成弥漫性身份风险的领域。克莱柯对此持相反的观点。他认为,环境心理学作为一种显著的研究方案,如今己获得一个显明的身份。此外,有人认为,环境心理学在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经历了一次错误的开端。布鲁斯维克、勒温、姆利和赫尔派克将环境心理学命名为心理环境,认为环境心理学是生物学方法手册的部分。环境心理学的研究目标不应该是人造个体化的心理生活,而应该是就其所依赖的真实环境的心理生活。此处的环境包括了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或者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历史文化环境。从以上的几种概念界定可以看出,上述学者对环境心理学界定有着根本的一致性,都认同或者肯定、重视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以上论述中,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环境心理学关注的核心问题。所以,环境心理学的学科主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环境心理学以人的信念、需求与价值为核心。

  环境心理学是在个体与社会的实际需求下催生的学科,适逢当时的学术界实用主义盛行,在实用主义氛围的影响下环境心理学也具备非常浓厚的“以人为中心”的实用主义色彩。环境心理学主张研究应该满足个体的信念、需求与价值,因而在研究中都是以个体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其最终的研究目的也是为了提升、改善个体的生活质量,将人的价值放在首位。与传统的心理学实验室研究不同,环境心理学摒弃了严格的实验设计,原因在于在环境心理学产生之初,心理学研究者尝试通过社会心理学解决现实问题(诸如种族歧视、人际淡漠、噪音污染等),但是受传统心理学研究训练的研究者们面对复杂的现实问题束手无策,进而引起了心理学研究者的反思:传统心理学研究忽视了个体的真实需求。而环境心理学则试图改善不足,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上提倡解决问题的实用性,只要是可以行之有效地解决研究问题的方法便是好方法。在这种实用主义基调的影响下,环境心理学主张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在研究中以鉴别问题、解决问题,以满足个体的需求为中心。

  第二,环境心理学坚持人——环境的交互作用观。

  环境心理学摒弃传统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实际环境的复杂性。由于现实的环境状况过于复杂,传统心理学主张的单一的因果决定论并不适用于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主张将个体的行为、心理与环境的关系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影响,采用多维度交互作用的解释框架。环境心理学认为简单的“刺激一反应”因果决定论无法准确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即使是简单的刺激——反应觉知,也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过程。个体对空间的感知不仅受到环境刺激的影响,个体本身也会影响对其所处环境的感知。环境心理学对人——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进行研究,考察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与特点,分析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物理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以及个体文化背景对人——环境交互系统的作用,致力于建立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理论,为环境心理学提供解决问题的理论框架。

  第三,环境心理学是以鉴别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的应用科学。

  环境心理学是在应用中产生的学科,鉴别问题、解决问题是其研究的核心。与心理学的其他领域不同,环境心理学并不是在建立好理论模型和系统研究方法以后产生的,而是心理学研究者为了解决现实问题,借用不同学科的多元研究方法进行调查研究,最后提出有效的问题解决措施。因而环境心理学的理论根基相对薄弱,缺乏一个统一、系统的理论框架整合目前存在的研究。但是在最近的环境心理学发展中,研究者开始注重对理论环节的建设,同时也在坚持应用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

  第四,环境心理学主张多学科交流。

  由于环境心理学研究内容广泛、复杂,为了有效地了解环境与个体的交互作用模式,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纷纷加入环境心理学研究的队伍,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环境心理学进行阐释与研究。因此环境心理学是一门融合了不同学科的研究手段、研究成果及研究思想的跨学科科学。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模式试图通过一个客观的、全面的研究角度对环境——人系统进行探讨,以解决人类目前面临的环境——生态问题。来自于不同学科的研究者从各自的研究角度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同一问题进行探讨,这种跨学科的方式也使得环境心理学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可以依据研究特点自由选择,没有对研究范式的限定,是以实用性为导向的。

  第五,环境心理学提倡自然主义研究。

  由于环境心理学关注现实问题的解决,所以其研究方法无法延续传统心理学的研究模式,继续采用严格的实验室设计。传统心理学研究的外部效度较低,因而其研究结论在推广到日常应用时往往会遇到问题,而环境心理学作为以鉴别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的学科,需要注意其研究结论对于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和推广程度,这便要求环境心理学研究的实验情境应该与现实情境最大程度地相似。因此,环境心理学为了提高这种相似程度主张研究方法应该保留环境和个体的自然性、真实性,注重采用能够体现个体与环境互动的田野研究。实验情境的自然性与真实性是环境心理学研究方法关注的核心。

  第六,环境心理学采用多元的研究方法。

  传统心理学研究中主张建立统一的实验范式,并在实验室设计中采用研究者公认的实验范式。环境心理学研究者对于这种方式并不认同,提倡采用多元研究方法组合的研究取向。同时,环境心理学的跨学科特点致使其研究方法也是多元的,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人——环境系统进行分析与探索。这种多元研究方法的组合可以提高环境心理学研究的自然性与真实性,实现实验情境与现实情境的最大程度地相似。多元研究方法包括多元研究设计、多元数据分析、多元数据收集、多元抽样、多元研究范式。例如一项研究可以采用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分层抽样与滚雪球抽样,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多元分析方式。总而言之,在保证研究生态效度的前提下,研究方法的选择需要最大程度地符合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目的。环境心理学的多元研究方法组合原则并不推崇某种特定的或者普适的实验范式的建立,它认为每一种研究都存在它的特殊性,因而研究方法上也相应地具备特殊性。这种多元、生态、折衷的多元方法取向实现了对传统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