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国际银行的经营策略的论文(2)

时间:2021-08-31

  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德国银行旗下摩根建富在1997年第四季的亏损抵销了首三季的盈利,因此德银行曾考虑其未来投资银行业务的四方面选择,一是继续全速发展投资银行业务;二是像英国的国民西敏寺和巴克莱银行那样放弃投资银行业务;三是以德国、英国和欧洲为基础,发展有限的、以国内市场为主的投资银行业务;四是采取全球策略,综合发展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业务,结果决定选择第四方案。这是因为德国银行的情况与英国的银行不同,英国的巴克莱和国民西寺银行在国内存款市场占有率分别高达12%至13%,零售业务的资本回报率高达25%,其经营投资银行业务的较低盈利摊薄了总资本回报率,因而遭到股东的反对。而德国银行由于国内的零售和批发银行业务面临国营储蓄银行及合作银行的竞争,其国内存款市场占有率仅为5%,商业银行业务在好景时也只能获得接近10%的资本回报率,而其投资银行的资本回报率相对较高。因此该行决定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综合起来,可避免商业贷款和债券市场部门对同一客户竞争,并可根据不同类型的客户需求,提供银行信贷、债券、股票发行和兼并收购等全面银行业务。

  美国银行业则在1998年4月连续出现数个由大银行合并而产生的“巨无霸”金融集团,例如万国宝通银行集团与旅行者集团合并,组成世界最大的金融服务集团;美国第五大银行美国银行(Bank America)与美国第三大银行众国银行合并,成为全美最大的银行;美国第一银行(Banc One)与第一芝加哥NBD合并,成为美国中西部最大的银行和全国第五大银行。推动银行强强合并的动力主要是:(1)扩大资产规模,以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和节约成本支出。例如美国银行与众国银行合并后,重叠的部门将消失,预计每年可节约20亿美元,诸如支票处理、信用卡、家居银行服务和信息管理系统等均会取得规模经济效益。(2)地区或业务产生效应,万国宝通集团合并的主要特点是实行跨金融行业的合并,从而建立起全球性或全国性的品牌效应,可以更好地为原有客户服务,也可增强竞争趋势,为银行提供扩大客户基础的机会。例如万国宝通集团在合并后的目标是,通过收入增长、削减成本和资产负债调整等方法,在5年内将1997年的盈利增1倍,反映出由于全球金融市场逐渐一体化,银行之间相互合并,形成巨大而更有效率的金融机构,为全球金融市场提供服务已成为大趋势。

  7.各展所能,稳定盈利。虽然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使高盛的包销和经纪业务量大幅下降,债券业务亏损,导致其第三季度盈利比1997年同期暴挫81%,但其1998年财政年度的税前盈利仍达29.2亿美元,接近1997财年的30亿美元。自1997年7月亚洲金融风暴以来,该公司人手仍增加了40%。高盛认为,客户正遇到前所未见的困难,需要创造性的解决办法,因此提供更多的顾问服务和衍生工具对冲。摩根利添惠则抓紧时机扩展市场份额,其二级市场交易量倍增,雇员也有所增加。怡和通过向富林明出售其专注于亚洲业务的怡富的50%股权,换取17.5%的富林明股权,从而分离后者分布于亚洲及英国、卢森堡、美国的业务网络,跟上投资银行业务全球化发展的潮流,并有助于稳定盈利增长。美林在1997年购入英国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水星资产管理,并在英国加速发展私人业务,这两项业务在1998年5%的大裁员行动中并未受到影响,并可对其波动较大的证券业务盈利起稳定作用。控股最近斥资近1.8亿瑞士法郎,收购瑞士建信沪余下的25%权益,扩展其环球私人沪服务,并且积极寻找在亚洲的投资对象。

  二、抓住日本金融大改革带来的机遇

  根据日本于1998年4月1日开始的金融大改革时间表,1998年12月,日本银行业可直接销售互惠基金,2000年退休金市场将放宽管制。为抓住日本金融大改革带来的机遇,在日本约1200万亿日圆的个人储蓄市场分一杯羹,各国纷纷以收购、合资或合作的方式进入日本市场,日本银行业也通过内部合作提高竞争力。

  1.银行与基金、保险公司合作,拓展资产管理业务。例如德国银行与日本人寿保险合资成立资产管理公司,以利用后者在日本约2000个分支机构,加强拓展在日本的资产管理业务,并计划在资产证券化、私人银行业务等方面进一步合作。该行在日本已管理99.5亿美元资产,日本人寿保险管理3320亿美元资产。由于日本股票市场崩溃,使日本人寿保险的业务大量减少,因此日本人寿保险也希望通过合作寻求全球发展和分销业务的机会。此外,日本住友信托银行与美国的基金经理联合资本(Alliance Capital)成立了合资公司,在此合作中,日本住友信托银行可将其资产管理业务和部分管理人员转移到美国,学习美国基金管理的专业技术,并加强市场营销方面的培训,而联合资本则受日本庞大的储蓄市场吸引,希望日本投资者可从以往较低回报的邮政储蓄账户转向美国股票投资。再有,美国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保诚保险与日本第三大信托银行三井信托成立合资公司,目标是在5年内,管理资产2万亿日圆,资本额达5000万美元左右。富达投资管理则视日本为美国以外最大的增长机会,在日本实行多种战略,包括直接零售。

  至1998年7月底,日本19家外国金融机构管理的资产为4.18万亿日圆,比一年前增长了120%,其中仅7月份就增长了12.5%,在日本投资信托市场占有率从一年前的4%上升至9.3%,反映由于日圆利率过低和日本经济疲弱,导致日本投资者在金融大改革后纷纷投资于非日圆金融工具,如欧美债券,以及由外资管理的基金。其中高盛管理的.资产最多,达1.2万亿日圆;瑞士信贷居第二,管理3830亿日圆。而日本首两大资产管理机构大和及野村则分别管理11.3万亿和10.3万亿日圆。

  面对外资银行的竞争,日本银行业也通过内部合作提高竞争力。继野村与日本兴业银行合作之后,日本大和证券与住友银行也合资成立了三个公司,包括批发证券、批发经纪和资产管理公司,计划通过较为进取的交易策略和较多投资于新的衍生工具业务来弥补批发经纪业务的较低手续费收入,以及发挥在国内收购兼并业务的现有强势取得合理的资本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