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空间设计方法探析论文(2)

时间:2021-08-31

  滨水空间想要保持平稳健康的发展,就必须重视景观的生态化。通过对水景建设的控制,来保护水资源;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滨水空间的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加以保护;因地制宜,用生态护岸保护滨水空间结构。

  3.1.1保护水质,提升水体的净化能力

  在对滨水空间进行设计时,应当首先对水质进行保护,发挥水体的净化功能。一是提高水体自身净化能力,保护水体循环系统,严格控制污水的排放,尽量做到在污水源头净化水质[3]。二是运用生态污水净化技术,在水中种植生态型植物,如凤眼莲[Eichhor-niacrassipes(Mart.)Solms.]、水葱(Scirpusvali-dusVahl),对水体进行净化,从而达到保护水质的目的。笔者在参与抚宁县洋河两岸景观工程方案规划设计项目时,就运用生态污水处理技术对洋河及其支流进行净化,并结合地势特点进行规划设计。设计引入了NARS自然水景系统(NaturalAquascapeRestorationSystem),从地质、水质、微生物菌群、水生动植物等方面考虑,运用综合方法进行生态设计和综合治理[4]。此外,采用自然原型的生态堤岸,辅以水生植物,在荷潭映月景点中重点打造摇曳多姿的水景风情,展现夏日荷花盛开时的热烈景象,既保护了河流水质,又获得了优美的景观效果。

  3.1.2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城市小气候运用

  生态的设计手法保护滨水空间的生物,保护和适当恢复原有的湿地景观,为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调节城市的小气候主要是靠城市河道降低温度、增加空气湿度。面积较大的城市湿地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环境和空气质量。上海世博会的白莲泾就是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方面的成功案例(图5、图6)。整个生态河道全长2000多m,修复工程从世博园区内的沂林路桥延伸至世博园外的六里桥,河道渗透进入市区,有效地调节了城市小气候。设计者运用在浮岛上种植水生植物和修复湿地的方法,为鸟类、水生植物、微生物等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和附着生长地,构建完整的水生生态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5]。白莲泾生态修复项目效果明显,改善了河流及两岸的自然环境,保护了生态系统的稳定,丰富了动植物种类,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升城市竞争力方面均产生了巨大的效应。

  3.1.3采用生态护岸,保护滨水空间结构

  保护天然状态下的河岸、河心岛及湿地景观,减少大规模的开发,保护滨水空间的结构。采用生态驳岸,如自然原型生态驳岸、仿自然型生态驳岸等,运用石材、木材、植物等天然材料(图7、图8),增强河流的渗透性,起到抗洪、防涝、护堤、调节水位的作用[6]。

  3.2滨水空间的延续性设计

  滨水空间对城市的发展、历史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延续性主要包括城市滨水空间对于城市整体结构的延续,以及滨水空间对于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

  3.2.1滨水空间对于城市结构的延续

  滨水空间所独有的线性特征,能将滨水区域的景点有机地串联起来。1880年,美国景观设计界的鼻祖奥姆斯泰德在突破城市方格网布局的限制中,针对波士顿绿地现状,以查尔斯河及其支流、两岸河滩及绿地所限定的自然空间为界定依据,利用线性的绿化将河流沿岸的公园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公园体系[7]。滨水空间和城市结构之间的延续需要通过景观廊道来实现。这样不仅使滨水景观与其他城市公共空间相统一,还可以将滨水区域的气候引入城市,从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达到生态环境的平衡稳定。

  3.2.2滨水空间对于城市文脉的延续

  滨水空间承载着丰富的城市文化,是延续城市文脉、体现城市特色的重要部分,在城市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8]。在对滨水空间进行设计时,要深度发掘当地的自然、人文资源,运用生态理念和材料,设计并建设生态型的构筑物、景观小品,力求体现城市特色、延续历史文脉。以广东省中山市岐江公园为例,岐江公园原场地是中山市著名的粤中造船厂,该厂经历了新中国工业化探索近半个世纪的历程。设计师在对场地进行改造设计时,尽可能对遗留下来的厂房、铁轨、吊车、烟囱等景观元素加以改造和利用。如厂房的框架被留下,旧时的烟囱用玻璃包裹,用造船厂原有的机器零件设计成景观小品等,使历史的文脉得以充分延续。在色彩运用方面,红色的大胆运用,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使人们铭记这一段历史。岐江公园在中山市乃至全国都起到了地标的作用,在设计改造时进行了合理的功能定位,对遗留下来的构筑物进行保护和利用,不仅低碳环保,还使得岐江公园独具特色,吸引无数游客驻足。规划中重视生态、水利、游览、城市保护等功能的合理设置,注重延续历史文脉,丰富了该区域的景观价值,对城市结构和功能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3.3滨水空间的功能复合化设计

  滨水空间作为一个结构复杂、极具价值的公共空间,只有秉持功能复合化的理念,才能充分挖掘其内涵,最大程度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功能复合化设计首先要打破传统的设计思想,充分利用滨水空间地理区位优势,将功能衰败的产业迁出,同时引进生态环境允许范围内的休闲、商业产业,使城市滨水空间与其他城市公共空间协同发展。滨水空间的功能复合化主要体现在休闲娱乐功能、商业功能、居住功能等方面[9]。滨水空间的休闲娱乐功能主要运用石材、木材等生态材料,结合生态自然的驳岸,合理设置文化广场、休憩空间等区域,满足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滨水空间的商业设计应利用滨水区域线性的特征,根据地形建造部分临水或非临水的商业街,同时结合开敞广场和亲水平台,打造多功能复合型的滨水商业发展新模式。滨水空间的居住功能是在保护滨水空间生态和自然特性的前提下,开发其周边区域,发挥周边土地的经济价值,实现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悉尼的达令港就是体现滨水空间功能复合化的典型案例。达令港由港口码头、绿地流水及各种建筑群组成,将水族馆、博物馆、电影院、购物中心等综合设施与滨水景观有机地融合到一起。达令港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城市滨水空间的功能复合化,整体规划设计以公共性、层次性、延续性、复合化、立体化为原则,从而形成了整体的、连续的、规模性的滨水空间格局。达令港在恢复滨水生态功能和展示城市特色的同时,创造了城市滨水空间发展的新模式,满足了市民观光、休憩等各种需求,对现代城市的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4结语  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而忽略了生态这个最为重要的部分。本文基于生态理念,探析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方法,从各个景观要素进行考虑,归纳总结出适合滨水空间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以期促进滨水空间健康发展。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都对自然有着特殊的向往。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应该强调生态保护和生态设计,统筹协调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在保证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构建城市滨水空间多元化功能。这对城市的发展及人类生活环境的改善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唐剑.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些理念[J].中国园林,2002(4):33-38.

  [2]杨倩.大都市滨水城区的再开发思考:以上海苏州河东段为例[J].城市管理,2002(4):39-41.

  [3]桑立红.城市滨河地区景观规划设计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8,29(1):98-101.

  [4]金元欢.城市水景的生态设计与综合治理研究———nars:长期清澈秀美的自然水景系统[J].中国建设信息,2006(5):36-40.

  [5]于志远,戴军,朱胜萱,等.系统整合化的景观设计———2010上海世博会白莲泾公园景观设计[J].中国园林,2010(5):10-20.

  [6]汤振宇,张德.城市河道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6.

  [7]侯深.自然与都市的融合———波士顿大公园体系的建设与启示[J].世界历史,2009(4):73-85.

  [8]李文鹏.城市景观带中滨水景观的地域文化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9]甘灿.城市滨水区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7.

【城市滨水空间设计方法探析论文】相关文章:

1.城市儿童游戏空间设计探析论文

2.带状滨水公园空间设计分析论文

3.城市特色空间设计论文

4.关于非遗展示馆空间设计探析的论文

5.数媒社会中的空间设计探析论文

6.小户型室内空间设计探析论文

7.室内空间设计与室内设计风格探析论文

8.探析空间设计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