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社会心理学论文(2)

时间:2021-08-31

二、求异心理

  求异心理是一种想与众不同,希望突出自己,不满足现状,不断追求新奇和变化的求变心理。人的认识总是在不断提高的,审美情趣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寻求新的刺激、变换新的花样可以说是人们始终追求的目标。因此,服装流行的产生首先可以说是人们个性追求的结果,是人们求新、求异心理的反映。一般来讲,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是通过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来表现自己的个性特征,总是希望在他人心目中形成“自我”并且受到赞美。于是,人们会选择“奇装异服”,也就是所谓的新潮服装。这种新潮服装首先被一部分人接受,而后慢慢地被另一部分人模仿,使流行迅速扩大。这些人通过模仿接受新潮流,其实也是一种自我保护,他们试图用出众来避开或弥补自己的不足,消除自卑感。然后,普遍的模仿,使“新潮”成为大多数人的着装,造成了流行的普及。

  人们的这种求新、求异心理,导致了服装流行的新奇性特征,即流行的样式不同于传统,能够反映和表现时代特点。20世纪20年代建筑界掀起了“功能主义”,在服装亦表现得颇为彻底。具体而言,就是脱去所有浮华,服装造型愈来愈简洁;50年代,一款可爱圆领,没有蕾丝、没有丝带,简洁得几乎“贫寒”的梯形群红遍巴黎,成为一发而不可收的潮流;80年代,“混搭”、“混乱”、“模糊”充斥流行舞台。一批前卫的时装设计师混淆了内外衣的界定,“内衣外穿”潮流随之而来,90年代,时装大师再次推崇简约主义,剪短上衣的下摆,使露脐装风靡全球。

三、喜新厌旧

  喜新厌旧,是对原有的已司空见惯,再也没有新鲜感。“喜新厌旧”一词,历来被世人归入贬义之列,但作为通俗的可用词而言,将“喜新厌旧”归入贬义是不公平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在“喜新厌旧”。衣服旧了要换是“喜新厌旧”,新款出了要买也是“喜新厌旧”。“喜新厌旧”是人类的本能天性!按照普通心理学的动物实验结果来看,大白鼠都会对已经熟悉的物体反应迟钝,更何况人呢?喜新厌旧其实是人类的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想要区别原我的心理。

  新衣买回家,第一次穿,十分新鲜快活,第二次穿,觉得差www.yulu.cc,但也还不错,第三次,感觉好像没有第一次那么完美了??或者还是很不错,但是,感觉总是有那么点乏味,一样的鞋子一样的包包一样的头发一样的搭配,就好像是前几天的重复,可是不再新鲜??走出门的时候也不再那么兴奋和自我感觉良好了。这就是喜新厌旧因子开始发挥作用,于是迫使人们又情不自禁的展开新的购物旅程,从而为某种服饰的流行拉开序幕。同样,某种新款,某种潮流的出现,也会促使人们购买。在喜新厌旧天性的驱使下,再加上求异或从众心理,某种服装的流行迅速扩大、普及。

四、服装流行心理因素带来的启示

  人的心理因素对服装的制约是内在的、潜在的。服装流行有一定的周期和规律,随时间而循环、再现。当代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更使流行文化成为无所不在的政治经济文化力量。服装流行与时代息息相通,服装是文化的表征,是社会的镜子,服装流行直接地鲜明地反映着时代的精神与风貌,因此,服装的流行并非都那么循规蹈矩,这就决定了要活用流行。

  服装的流行首先表现为扩展、蔓延突然而迅速,而消失往往也快,在短时间内就销声匿迹了,因此,如果服装要赶新潮,设计师就要根据服装流行具有周期性的特点,根据其流行的状态,预测其大致的过程,把握住流行的潮头,“领导服装新潮流”。当然,无论怎样对流行趋势预测,未来毕竟都是一个变数。只有找准服装流行的基点,认真剖析流行的时代性及消费群体的地域、年龄、心理等具体特征,才能准确把握流行的方向。

  其次,研究服装流行的心理因素,可以从深层次把握服装消费行为的内在本质,了解行为背后隐含的心理变化规律,准确描绘新款服装在市场上的营销发展轨迹,以助于服装企业制定有效市场营销策略,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如对消费者的消费心态、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可以帮助公司进行准确的风格定位,还可以帮助公司发现新的细分市场,弥补空白市场的欠缺,满足不同

  层次、不同需要的各类顾客的需求,从而培养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偏好,提高品牌忠诚度。

  然而,流行并不意味着经典,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不能随波逐流,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选择适合自己的服装。而作为设计师要牢牢把握消费者的心理变化规律,针对人们不同的服饰消费心理需求进行科学地预测,进而引导消费者消费流行,同时推动服装产业的发展。

【关于服装社会心理学论文】相关文章:

1.社会心理学应用论文

2.服装设计对服装结构及服装管理的影响论文

3.社会心理学研究与反思论文3篇

4.葛优躺的社会心理学的论文

5.社会心理学论文2000字

6.体育社会心理学解读的论文

7.服装心理学论文

8.服装设计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