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源管理论文(2)

时间:2021-08-31

二、原因分析

  1。家族式的产权与管理

  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后,家族制的管理模式使得人力资源管理诸多的不适应性:

  (1)经营者选择面狭窄,无法满足企业对更高级人才的需求。

  (2)以人情代替制度,以伦理规范代替制度规范,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扭曲。

  (3)不能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家族以外的人员缺乏凝聚力。

  纯粹的家族制管理造成企业停止不前乃至衰退,家族式的产权与管理成了企业继续发展壮大的桎梏。

  2。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素质有待提高

  综观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其人力资源管理者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对劳动政策和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知之甚少或者基本不懂型。

  (2)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但实际经验很少型。

  (3)经验与管理方式老化、观念陈旧需要更新型。

  因此,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亟待提高,以便适应新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3。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

  户口问题直接影响到员工子女的入学,是30岁~45岁有子女的人才进入异地民营企业首先考虑的问题。这类人才一方面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又具有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户口问题解决不了,再优厚的待遇对于这类人才来说也会大打折扣。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性使员工在民营企业缺乏归属感,不利于人才的稳定。

三、对策

  1。获取

  (1)制定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规划。民营企业制定人力资源规划首先应当遵循以下几项原则:①规划制定的战略背景应该放到WTO下,将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的中长期战略规划统一起来。②制定规划时仍需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成本控制。③对于做出贡献的员工的养老问题、福利待遇问题在规划中应该有明确规定。

  (2)引进职业经理人。民营企业老板由于受其文化、知识、能力限制,无法单单依靠自身及家族内部实现企业更快发展,需要一个受过系统教育的独立的管理阶层一职业经理人来承担。深圳“太太药业”集团就是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受益者。实践证明职业经理人制度有利于民营企业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民营企业突破纯粹的家庭式管理。

  (3)内培外引相结合。民营企业在实践中,一般先考虑内部招聘,人员稳定性比较强。对于外部招募,主要采用员工举荐的方法。据数据显示,美国微软公司40%的员工也是通过员工举荐获得的。举荐的员工对于应聘者和空缺职位都比较了解,再加上举荐会涉及到举荐者的声望,所以员工举荐的求职者通常具有较高的质量。为了鼓励员工积极推荐,企业可以设立专项奖金,用来奖励那些为公司推荐优秀人才的员工。

  2。开发

  (1)创建学习型组织。组织学习不仅是对知识工作者的一种激励方式,而且是对他们自我实现愿望的强化,从而促进了知识工作者创造性的发挥。这也可以成为企业留人的一种手段。创建学习型组织要注意把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2)培养员工的献身精神。民营企业由于自身发展的不完善性,员工普遍缺乏归属感和忠诚感。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人员流失现象会更加严重。民营企业在培训员工时必须把培训员工的献身精神放在重要位置,培养员工“以企业为家”的思想。

  (3)输送员工到国家重点院校受训。输送骨干员工到这些院校继续攻读学位,一方面可以为智力型员工提供受教育和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学习机会,使其具备一种终身就业的能力,另一方面企业将自身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进行有机结合,可以达到“双赢”的目标。

  (4)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智力型人员对个人发展的要求很高,民营企业应充分了解智力型员工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意愿,为其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发展机会,创造开拓发挥的最大空间,使之与组织成长期合作、荣辱与共的伙伴关系,为企业尽心尽力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3。激励

  (1)实行股票期权激励。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它对民营企业引入的职业经理人不仅有着激励作用,还有监督和约束作用。股权激励把股权和公司治理相结合,产生了人力资源管理中最新激励机制。同时它把期望理论的努力—绩效—奖励关系中的“绩效”变为长期经营绩效,约束了民营企业中人才的短期行为。

  (2)采用自助式薪酬管理。自主式薪酬把传统的以企业为导向的制度变成以员工为导向。自助式薪酬设计除对员工某些共性需求加以确认和满足外,对于个人的特别要求,只要不妨碍企业发展的大局,也溶入整体薪酬,增强了灵活性。这种体制比较适合经营灵活自主的民营企业。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对员工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

  4。评价

  民营企业可以根据员工层次的不同,在绩效评估时对考核内容各有侧重。对于高层管理者,倾向于对其决策判断力、计划力、指导力、协调力的考核;对于中层管理者,倾向于对其现场专业、技术以及管理能力的考核;对于一线的操作性的员工倾向于对其生产操作能力的考核。目前,一些比较规范的民营企业已经开始按照层级特点进行绩效评估。

  参考文献:

  [1]郑晓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23—175)

  [2]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5—234)

  [3]汪卫东: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方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13—15)

【企业资源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论文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论文

3.土地资源管理有关论文

4.林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计策研究论文

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论文

6.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社会保险意义论文

7.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培训论文

8.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