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教学设计发展特色思考论文

时间:2021-08-31

高校教师教学设计发展特色思考论文

摘要:本文以宁波大学为主要案例,讨论了在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所举行的培训、交流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各项特色活动中,融入设计理念,通过空间环境设计和符号设计,营造教学研讨氛围,增强中心工作的影响力,凸显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特色。

关键词:设计;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特色

  什么是设计?设计师罗伯特布伦(RobertBrunner)说,没有人意识到,他们的全部生活都是由设计师的工作塑造的——从他们的住房、汽车,到办公室以及他们使用的几乎所有物品,概莫能外。设计师贝瑟尼科比说,服务设计,最让我兴奋。意向考虑周全的服务,能给一个人的生活留下持久的深刻印象。比如国民健康服务(NationalHealthServices),设计这项服务的人,不仅全情投入而且颇富创造力[1]。由此可见,设计涉及范围相当广,包括可视、可用的平面、立体物质,也包括方法、服务、计划、品牌、立项、行为等与人们行为、思想相关的设计。简而言之,设计包括虚实、精神物质两大方面,同时,任何一种设计,首先是为满足某种功能,使用功能、视觉功能或者光、音、影功能,更不必说一项行动、策划,都是为满足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为目的的。基于这一点认识,宁波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理念设计,兼顾了环境与品牌、形象与活动策划两方面设计考虑,在此请各位方家指正。人才培养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而且是根本的任务。[2]自1962年美国密歇根大学率先成立了教学研究中心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后,全球诸多大学相继成立相关机构着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我国各大高校也于近些年来纷纷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划拨专项资金建设发展中心活动空间,组织各类教学活动,营造教学研讨氛围,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上作了很多努力。

一物质空间设计

  “室内设计是以满足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为目的的环境设计。”[3]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功能,根据教育部启动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一文中所明确有6个方面:开展教师培训、教学咨询服务、教学改革研究、教学质量评估,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发挥中心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由于高校教师培训研讨场所在于营造教学研讨氛围而非艺术氛围,应少装饰重实用,适合简洁明快风格,所以,在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空间设计,相对侧重于功能设计,较轻于艺术设计。

  (一)智慧培训空间

  教师培训一般在教室进行,高校最不缺的是教室,作为一般授课用培训现行的高校教室都能满足需求。但是,在目前慕课、翻转课堂、网络平台课程等教改热的兴起之时,普通课堂已经难以满足高校教师的培训、教研教学改革的需求。宁波大学前几年顺应教学改革的潮流,专门建设了一批智慧教室,为培训工作提供了良好空间条件(图1.图2)。智慧教室功能设计上十分人性化,一键开机关机,三定位自动摄录,讲台上方配置摄录光源,电脑可以直接链接外网插入有关教学内容,也可以作为网络直播培训,教师可以在课后即时拷贝授课视频,再现课堂场景,利于教学反思个教学改革。教室外还能直接显示授课现况。智慧教室室内五面布设吸音板,软胶地面,保证摄录质量;以中咖细密横线条小孔吸音板、并疏以不锈钢直线条为墙面装饰,线条硬朗简洁,色彩沉稳大气,营造出安静、富现代气息的教学空间环境。智慧教室在宁波大学受到热烈欢迎,供不应求。从此,课程摄录变得简单,慕课、翻转课堂、网络平台课程等教改活动成为老师的爱好。智慧教室由原来教学楼三个楼层教室改建,所有智慧教室由中心控制室远程监控,可以转到任意智慧教室通过视频实况听课(图3.图4)。

  (二)可以根据需求整合的研讨空间

  中心的教学研讨活动,有工作坊、有沙龙,也有一对一的教学咨询,人数是或多或少的,可以是几十人,也可以是数人促膝而谈,要满足不同的空间需求,同时也要满足相对独立、互不干扰的交流需求,做合理的空间设计很重要。浙江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投入大量资金打造中心培训研讨空间,除常规会议、课堂等场所外,其研讨教室的设计有独到之处:一间普通教室,可以根据需要,由一间而二间、而三间,教室顶部作了移动轨道设计,通过移动隔断,可变换出或大或小的独立研讨空间。

  (三)交互的环境空间设计

  美国密歇根大学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大学,也是在这一方面领先于世界其他高校的大学,国内相继成立发展中心,正是学习借鉴了密歇根大学的'经验。密歇根大学的研讨环境很简洁,但氛围很好(图5.图6)。宁波大学智慧教室为了适应学生课堂讨论、教师培训研讨需要,设计了梯形课桌,既可以排成长条作为上课之用,也可以两桌聚合成六边形小桌,犹如圆桌一般团团而坐,十分方便开展交互讨论(图7.图8)。

二文化氛围设计

  可以说,每一个空间设计,都会传达出一定的精神文化,老宅子也好、厂房也好,毫无例外。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空间环境设计,不仅要满足开展各项工作的物质需求,同时也要结合高校教师精神文化需求,营造教学研讨氛围,做艺术文化设计,以有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这方面,一些高校做了尝试,宁波大学也在理念和标志上做了先试先行。

  (一)环境的文化氛围设计

  宁波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空间环境内,首先注重中心工作内容的宣传、活动氛围的营造,并布置出阅读空间和研讨空间(图9.图10):浙江工业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则营造出温馨文化氛围,教师可以在这里细声低语、促膝谈心,可以围桌而坐、热烈讨论(图11.图12):

  (二)宁波大学校本教师教学发展理念的文化设计

  1教师教学发展中心LOGO设计

  如前所述,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涵盖6个方面,从教师的教学能力来说,新进校青年教师都是刚毕业的博士,教学上从未接受过师范教育,教学能力比较青涩;中青年教师从教多年,年富力强,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其中一些勇于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参加各类教学技能比赛、课程建设,同时也很热心于教学研究、教学研讨;还有年岁较长、在教学上已经取得丰硕成果、教学经验非常丰富、在高校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优秀教师,他们在专业上、在教学上都卓有成就。这三类高校教师的教学发展需求是不相同的,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里,工作肯定要有所区分。基于这个角度的思考,宁波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学兰教授提出了中心工作理念:“苹果”理念,青苹果代表青年教师,黄苹果代表中青年骨干教师,红苹果代表优秀教师;同时认为,为教师培训、咨询、开展讲座、开公开观摩课等教师志愿者则是培育苹果的果农,提出“人人是苹果,个个是果农”的理念,提倡在教学上发展自我提升自我,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而奉献智慧、分享经验。这是宁波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苹果LOGO,由本校杨丽丽老师设计(图13)。苹果符号的提出,一是以一种亲和的姿态、可亲的形象展现在教师面前,让教师们能够接近、了解这一新机构和所开展的新工作,从消费心理学上来说,是通过形象激发受众的感知和记忆;二是苹果理念十分贴切地揭示了教师由青——黄——红的成长过程,激发教师不断进取、发展自我的力量,而人人是苹果、人人是果农的提出,则说明人人都是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可以互相为师取长补短的道理,促进老中青三代教师互相学习进取。苹果LOGO以柔和的线条、微胖萌萌的手绘写意形象,完全有别于线条硬朗的标志设计,具有浓厚的亲和力,色彩选择上,也没有使用正黄正绿大红,而是加以变化,柔化为嫩绿、橙黄、橙红,颜色柔和不刺目僵硬、标志鲜明不呆板,构图以一种旋转的动态展示,虚实色块相间,既栩栩如生地描绘出苹果形象,又极具动感,活泼泼的,充满亲和力。艺术设计,具有实用与审美双重属性。“在后现代设计中,设计师们高度关注物与人可能产生的各种关联,尽力捕捉和把握物的情感技法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材料、结构、功能到样式等方面,试图通过设计让每一细节都成为情感技法的原点,亦成为人情感的寄托之所。这已成为设计的一种自觉,一种优秀设计的出发点。”[4]这一苹果LOGO,形象代言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工作,同时还成为审美对象,代表青黄红教师的苹果,带给人们愉悦感、美感,实现了艺术设计的双重功能(图14.图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