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双证融通思路探讨性论文

时间:2021-08-31

酒店管理双证融通思路探讨性论文

  一、酒店管理专业双证融通方案的内容及重点

  1、明确两年制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将学历教育目标和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相融通。两年制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备较为坚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掌握酒店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服务技能,有较强服务意识,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的,从事酒店管理和接待服务的中层管理人才与高技能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的定位是根据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思路、根据酒店岗位能力要求确定的,具有明显的岗位针对性,即以服务岗位为起点的酒店初、中级(主管和部门经理)管理人员,重点培养学生的酒店服务技能和基层、中层管理能力。根据这一培养目标制订的教学计划应达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完全融通,它还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拓展性,既满足当前岗位要求,又体现未来岗位发展要求;既确保当前就业能力,又为学生后续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和前提,既包含职业资格证书的内容,又保证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既符合教育部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学历培养要求,又符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酒店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

  2、开发新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制定接轨方案的关键是开发新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新的教学计划应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明确培养目标,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与要求,以职业资格标准为主线重组课程体系,以就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设置理论课和技能课,专业课程内容要及时吸纳国际、国内酒店业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以保证学历证书对综合文化水平和专业理论水平的要求,设置专门教学实践环节进行集中训练,以满足职业资格证书对职业技能水平的要求,实践环节学时占教学时数的50%左右。在理论知识方面要求覆盖高级工职业标准中的所有知识点,在技能训练方面要求覆盖中级工职业标准中的所有知识点和技能水平,部分覆盖高级工职业标准中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使毕业生既具有高职学历又达到中级工水平,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与接轨,部分优秀毕业生还将达到高级工水平,获得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真正使高职课程设置与国家职业标准紧密结合。新制定的教学计划改变了三段式学科体系的框架(文化基础课、专业性基础课、专业课),而是分理论课、实践课两大板块,将职业资格证书的知识点要求纳人理论课,技能要求放人实践课,以综合化、模块化为主要形式组织教学内容,以行为导向、模拟、案例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为酒店专业职业能力训练重点,按照职业资格证书技能鉴定标准,进行实践教学考核。新教学计划中将所有课程分为八组,除了公共文化基础能力和选修板块,导游技能板块外,酒店核心课程与训练项目为六大能力板块,见下图:我们要求新教学计划中的所有专业课程教学大纲都必须涵盖职业资格证书内容和鉴定标准,在教学大纲制定过程中,要根据职业培训鉴定指导的要求,将鉴定要求、培训要点、培训方法、课时建议考虑进去,同时将鉴定重点考核表和教学重点挂钩,从真正意义上将学历要求和职业资格要求相融通。同时采用双纲指导教学(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理论教学大纲应覆盖高级工职业标准中的所有知识点,确保内容的实用性、综合性和适度的前瞻性;实践教学大纲要覆盖中级工职业标准中的所有技能水平要求,部分覆盖高级工职业标准中技能要求,内容力求规范化、标准化,在双纲编写时,应使学生在理论和技能上达到并部分超过国家职业资格的标准。同时按职业资格考核标准要求建立试题库,试题库中试题理论知识要求略高于同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技能要求参照中级工标准。在题库的建设中,特别要注意将技能考核的配分表在每份试卷中体现出来。

  3、进行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改革,积极开发专门教材

  两年制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是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即将职业资格标准纳人酒店专业核心能力体系,使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互沟通与衔接,做到教学内容能够覆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根据这一构想,我院将两年制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分理论课和实践课两大类。理论课建立以应用为特点的理论课程体系,以案例教学法为主,体现高职教育理论够用的改革特色,侧重培养竿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课是根据职业定向、岗位技能和行为规范设立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行为导向和模拟教学法为主,提升和锻炼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其中酒店专业的实践课分为:实训课和实习课,包括校内实训、实习和校外实训、实习。实训课进行单一技能培训,按照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进行考核;实习课强调综合职业技能培训,两者各有侧重。校内实践抓专业技能养成训练,校外实践是综合化训练,是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真实工作环境、职业意识培养融为一体,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围绕新课程体系进行的课程设置,应对原有学科课程体系中的课程进礼选择和改造,对原有理论过深或与职业岗位必备的专业知识关系不大的课程进行删减,将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的知识纳人,从而形成新的两年制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并将职业资格鉴定考核比重与课时分配形成对照,进行合理分配。在确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后,还牵涉到对课程的组织和编排问题,改变过去先文化基础、后专业基础课、再专业课,先理论后实践的课程编排方法,而是将理论课和实践课结合起来;有些课程还是先上实践课,后讲理论课。如我院酒店管理专业计划中,先上“餐饮服务技能”课,再讲“餐饮管理”课,而“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康乐服务与管理”、“酒店礼仪”等课程,是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穿插进行,寓理论于实践教学之中。鉴于学制的缩短,由三年制改为两年制,因此,在进行课程组织和编排时必须以以实用和职业资格标准为核心,对某些课程进行综合化,做到既拓宽学生知识面,又避免课程内容重复,从而加强了原学科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我们将原来教学计划中开设的“食品营养卫生”、“菜肴知识”、“烹饪常识”等课程合并为一门“餐饮基础知识”,将“酒水知识”课并人“调酒技能课”,高级餐饮服务师考证中要求的插花技能,放人选修课中。选修课的设置更为灵活并形成板块,如开设导游资格证书的系列课程,茶艺课等,主要起到拓展学生职业能力,扩大学生的岗位竞争能力和转岗能力。只有教学内容真正体现和覆盖职业工种的实际工作标准和规范,才能真正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接轨,因此,适用的教材是关键。针对目前市场上的酒店管理专业教材内容鲜有体现职业资格标准的情况,我院还积极开发专门教材,使职业资格标准融人教材中,为真正实现培养目标提供有力的保证。我院已经与科学出版社签订了《饭店餐饮服务与管理》教材的出版合同,该教材内容涵盖了餐饮服务师和酒店职业经理人两种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