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代礼仪中敬辞用法论文(2)

时间:2021-08-31

二、敬辞和谦辞的分类

  (一)敬辞的分类

  刘宏丽[2]p14、马庆株[6]p311根据敬辞本身的性质来分类,洪成玉[3]p13则根据敬辞使用的场合来分类。本文参照诸家观点,把敬辞分为指称性敬辞和表述性敬辞。

  1.指称性敬辞

  所谓指称性敬辞,就是用来指称他人或与他人相关的人事物。而根据指称对象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指称性敬辞分为指人类指称性敬辞(“尊称”)和指物类指称性敬辞两类。[1]p18

  甲、指人类指称性敬辞(“尊称”)

  指人类指称性敬辞(“尊称”)是指称他人或与他人有相关的人的敬辞。即指称他人或与他人有相关的人的敬辞。如:

  【令慈】敬称他人的母亲。

  (16)闰月初二,实葬令慈,初五役竣,诸作允厘。(陈确《祭祝开美文》)

  【尊兄】对同辈年长者的敬称。

  (17)良留荆州,与亮书曰:“闻雒城已拔,此天祚也。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见矣。”(《三国志?蜀书?马良传》)

  【宝眷】敬称对方的眷属、家眷。

  (18)贤弟既有宝眷在京,如何不去取来完聚?(《水浒传》第二十回)

  从上述所列举的事例来看,“令堂”的“令”和“宝眷”的“宝”用的是表示美好的词来尊称他人,“尊兄”的“尊”则是用表示尊贵的词来尊称他人,体现出对他人的恭敬。此外,相类似的词还有:高贤(敬称对方)、尊亲(敬称他人父母)、贤室(敬称他人妻子)等,对于敬称与他人相关的亲属时,古人常使用“令”,令严(敬称他人父亲)、令萱(敬称他人的母亲)、令郎(敬称他人儿子)、令爱(敬称他人女儿)等。

  尊称可作进一步的分类:

  甲a:对称和引称(从尊称能否直接称呼对方来分类)。

  “对称”指可以用来当面指称对方的尊称,例如“兄台”、“贤弟”、“先生”、“阁下”等,这些词都是可以当面用来直接称呼对方的,以表达恭敬。“引称”是在与别人交谈或陈述第三方相关情况时对他(对方相关的人)的尊称,如“令郎”、“令爱”、“哲兄”、“尊父”等。这些词一般不用来当面指称某一个人,所以都属于引称。

  甲b:代词性和名词性(从词性来分类)

  其中代词性的比较少,如“子”、“卿”、“公”、“君”等,名词性的就比较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六类:1)亲属尊称:用于称呼对方亲属的尊称,如“尊堂”、“尊兄”、“令尊”、“令郎”等;2)类亲属尊称:即用亲属称谓去称呼非亲属以表达恭敬的尊称,如“大兄”、“大娘”、“大叔”、“老爹”、“老伯”等;3)职业尊称:即用对方所从事的职业来敬称他人:“农夫”、“船家”、“大夫”等;4)通用尊称:就是不分职业、年龄或文化层次称呼对方的尊称,如“先生”、“夫人”、“前辈”等;5)老X型尊称:一种对年老者的尊称,如“老人家”、“老丈”、“老先生”;另一种是和年龄无关的尊称,如:“老爷”、“老兄”、“老哥”等。6)官职尊称:主要是对统治阶级乃至于最高统治者的尊称,如“陛下”、“殿下”、“第下”、“阁下”、“足下”、“麾下”等。

  此外,还有些情况也表示对他人的尊称,如称他人的字、号:称字的如苏东坡(苏轼),称号的如五柳先生(陶渊明)等;以他人居官之地称人:韩荆州(韩愈)、韦苏州(韦应物)、柳柳州(柳宗元);以他人的籍贯之地称人:柳河东(柳公权)、康南海(康有为);以谥法称人:韩文公(韩愈)、陆宣公(陆贽)、欧阳忠公(欧阳修);以爵位代人的,如留侯(张良)、诸葛武侯(诸葛亮)等。[7]p23

  乙、指物类指称性敬辞

  指物类指称性敬辞就是用来指称与他人相关的事物的敬辞。如:

  【贵府】敬称他人的家宅或住所。

  (19)人人道我丈夫在贵府廊下住。(高明《琵琶记?两贤相遘》)

  【大作】敬称他人的作品著述。

  (20)小弟童瑛在东京会试,于冯琢庵年兄出得读大作。(《儒林外史》第二二回)

  【芳名】敬称女士的名字。

  (21)这小姐芳名较雏鸾。(《红楼梦》第五四回)

  同尊称一样,指物类指称性敬辞也是用表示美好或尊贵的词冠于表示与他人有关的事物前,如事例中的“贵”、“大”、“芳”等。此外,指物类指称性敬辞还有:尊寓(敬称对方的家或住所)、高制(敬称他人作品)、鸿著(敬称他人的作品)等。

  根据词语中是否含有敬语素,指物类指称性敬辞可以分为含有敬语素的敬辞和不含敬语素的敬辞。

  乙a、含敬语素的敬辞:宝:宝地、宝号、宝刹、宝店;高:高见、高论、高寿、高文;华:华翰、华篇、华诞、华言;嘉:嘉什、嘉藻、嘉贶、嘉诏;贵:贵姓、贵名、贵表、贵号。以上诸例中所含有的相同敬语素都有表示美好或尊贵的意思,“宝”字组表示的是与他人相关的处所的敬称,“高”、“华”、“嘉”等组表示的是与他人相关的见解、言论和文章的敬称,“贵”字组则表示的是他人的姓名字号。

  乙b、不含敬语素的敬辞:海量(宽宏大量)、明教(高明的指教)、千秋(指人的寿辰)、法书(对名家墨迹的尊称)等。

  2.表述性敬辞

  除指称性敬辞以外主要表达对与他人有关动作的敬辞就是表述性敬辞。

  【拜会】访问他人的敬辞。

  (22)备久慕先生,无缘拜会。(《三国演义》第三七回)

  【斧正】请人对自己作品修改匡正的敬辞。

  23)小词成之数月,……星斧正是荷。(颜光敏《与曹禾书》)

  此外还有:降临(敬称他人的光临)、台光(敬称他人的光临)、谨献(表示呈献的敬辞)等。

  表述性敬辞根据其作用分类如下:1)表示感谢、感激:前承、恭承、仰蒙、仰荷;2)表示希望得到对方指教:赐教、候教、斧正、雅正;3)表示询问:高寿、贵庚、请问、借问;4)表示歉意或请人原谅:失敬、失迎、包涵、海涵;5)表示请托:启请、拜托、赏光、请;6)表示情态、动作:恭候、奉陪、光临、拜望;7)示他人惠赠;惠赐、惠赠、惠予、惠贶;8)表示委屈、屈下之意;枉驾、屈临、猥临、辱临。

  (二)谦辞的分类

  洪成玉从意义和用法上将谦辞分为六类:1)主要用于谦称自己的亲属:家、舍;2)主要谦称自己寡德少善、愚昧无能:孤、寡、不榖、愚、拙、蒙、不才、不肖、不佞、不敏、樗材;3)谦称自己是供役使或驱使的人:仆、走、妾、奴;4)谦称自己地位卑贱,或家道贫寒,或才识浅薄,或心意微薄:卑、鄙、贱、贫、寒、敝、下、小、微、末、浅、薄、菲、陋、寸;5)表示对方嘉宇自己的行为,使对方蒙受了屈辱:辱、叨、忝、猥、枉、曲、屈;6)其他出于典故” [3]p8—13

  刘宏丽根据敬谦辞在言语中的作用是称呼还是表述,把谦辞一分为二:称谓性谦辞和表述性谦辞。[2]p14

  马庆株认为谦辞是含有谦虚色彩的词语,用于指称或陈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事物、动作。指称性敬辞是谦称,陈述性谦辞是谦谓(表示谦虚的谓词性词语)。[6]p316—317

  上述关于谦辞的分类总的来说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一种是谦称与自己动作有关的谓词性词语。综合以上三种对谦辞的分类,且与敬辞的分类相照应,我们把谦辞分为指称性谦辞和表述性谦辞。

  1.指称性谦辞

  所谓指称性谦辞,就是用来指称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人事物。而根据指称对象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指称性谦辞分为指人(“谦称”)和指物类指称性谦辞两类。[1]p34

  丙、谦称,指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的谦辞。

  【鄙人】谦称自己。

  (24)窃闻王义甚高甚顺,鄙人不敏,窃释鉏耨而干大王。(《战国策?燕策一》)

  【家父】谦称自己的父亲。

  (25)先祖太常,家父司徒,久树东林之帜。(孔尚任《桃花扇?听稗》)

  【拙荆】谦称自己的妻子。

  (26)恰才与拙荆一同来间壁岳庙里还香愿。(《水浒传》第七回)

  上举各例中,“鄙”和“拙”等词语都是含有表示贬义或谦虚义性质的词语用来形容自己或是与自己相关的人,体现出的是说话人谦虚的一面。相似的词语还有:愚老(老人谦称自己)、卑人(谦称自己)、贱眷(谦称自己的妻子儿女或亲属)等。另外,古人谦称自己的亲属,称呼自己的长辈或同辈中比自己年长的亲属时,多用“家”,如: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家姑(谦称自己的姑姑)、家姊(谦称自己的姐姐);而称呼自己的晚辈或同辈中比自己年幼的亲属时,多用“舍”,如: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舍侄(谦称自己的侄儿)等,当然,称呼自己的儿女时,不用“舍”,而是用“小”:谦称自己的儿子如(小儿、小犬、小顽),谦称自己的女儿如(小女、小婢子)等。

  指称性谦辞可作以下分类:

  丙a.自称和引称。

  “自称”是为了表达谦虚,用来指称自己的谦称,例如“鄙人”、“晚生”、“小生”、“后学”、“不才”等。“引称”指在与别人交谈或陈述第三方相关情况时对他(己方相关的人)的谦称。如“家严”、“家兄”、“舍弟”、“拙妻”等。

  丙b. 不同使用主体的谦称

  1)依据身份、地位的不同,有君王的谦称:孤、寡、不毂、朕;官员的谦称:臣、下臣、卑职、奴才;百姓的谦称:鄙人、小人、卑人、仆。2)依据年纪、辈分的不同,有年长辈长:老朽、老夫、老拙;年幼辈小:小生、晚生、后学。3)依据男女性别的不同,有男性:小可、在下、末进;女性:妾身、婢子。此外,还可以称呼自己的名字以示谦虚。当然,自称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例如“愚”,不分长幼,皆可用来谦称自己。

  丁、指物类指称性谦辞

  指物类指称性谦辞就是用来指称与自己相关的事物的谦辞。如:

  【拙作】谦称自己的作品。

  (27)萧金铉道:“是小弟拙作,要求先生指教。”(《儒林外史》第二九回)

  【寒舍】谦称自己的家宅。

  (28)正有句话,要与三老讲。屈三老到寒舍一行。(冯梦龙《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

  【贱庚】谦称自己的生日。

  (29)又推予贱庚,曰:“谁谓中州无人乎?”(王恽《诗梦》)

  从上述所列指的事例中,可以看出,所运用的词语中含有表示贬义或谦虚义的语素,如“拙”、“寒”和“贱”等,以表现出自己的谦虚。此类词语还有:薄酌(谦称所备菜肴酒食不丰盛)、微芹(谦称自己的礼物微薄)、菲什(谦称自己的作品)等。

  根据词语中是否含有谦语素,指物类指称性谦辞可以分为含有谦语素的谦辞和不含谦语素的谦辞。

  丁a.含谦语素的谦辞,如愚:愚计、愚策、愚论、愚见;拙:拙作、拙著、拙笔、拙撰;薄:薄才、薄技、薄识、薄晓;微:微意、微忱、微衷、微款;敝:敝庐、敝寓、敝宅、敝居。上举诸例,相同的谦语素都含贬义以表示自己的谦虚,“愚”表愚昧、愚笨之意;“拙”表笨拙、拙劣;“薄”表浅薄、微薄;“微”表卑微、微薄;“敝”表破旧、破败之意等。

  丁b.不含谦语素的谦辞,如榛芜(自谦微贱)、涂鸦(谦称自己书法拙劣)、犬马(卑者对尊者的自谦之词)等。

  2.表述性谦辞

  除指称性谦辞以外的所有谦辞,主要用来表达与自己有关的动作的谦称就是表述性谦辞。如:

  【领教】谦称向他人请教。

  (30)今日弟幸会芝范,想欲领教一番超凡入圣的道理,从此可以净洗俗肠,重开眼界。(《红楼梦》第一一五回)

  【高奖】谦称自己得到过高的奖励。

  (31)是用谬凭高奖,曲撰芜音。(王勃《上武侍极启》)

  此外还有:叨扰(烦扰、打扰)、劳渎(谦称烦劳并冒渎他人)、掷还(请对方把原物归还自己)等。

  表述性谦辞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用来表述自己的动作以表达自己的谦虚的谦辞。如涂鸦、涂雅、献丑,在展示才能时谦称自己能力差;献芹、芹敬、芹曝,用来谦称自己礼品微薄;续貂、附骥用来表示人好己坏,谦称自己依附于他人;尘渎、尘触、尘冒、尘教,用以谦称自己玷污或冒犯对方;劳渎、烦渎、琐渎、赘渎,谦称自己冒犯对方。

  另一类是用来表示别人施加于自己的动作或行为而使对方受辱。如过蒙、过爱、过誉、错爱、谬爱、谬顾、谬举、谬容,谦称自己得到对方过分的爱护或奖励;辱贶、辱赐、辱临、辱到、猥赐、猥受、猥垂、猥临,表示对方施加于自己的.行为使对方受辱;岂敢、何敢、不敢当,谦称他人对己的赞誉担当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