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教育与素质拓展训练分析论文

时间:2021-08-31

学校心理教育与素质拓展训练分析论文

  素质拓展训练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与演变,如今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户外体验式教学模式,然而,在素质拓展过程中,却很少有学者深究这一模式,直接制约着素质拓展训练的科学、健康发展。在理论研究层面,现有研究主要从素质拓展训练的外在形式切入,指出其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意义,而极少有针对素质拓展训练的理论内涵进行深度思考,研究深度不够。本研究基于学校心理教育的视角,得知素质拓展训练的精髓是心理素质的培育与提升,而这一点恰恰受到忽视,鉴于此,本研究试图用学校心理教育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对素质拓展训练的内涵与外延加以诠释,以促进素质拓展训练的深入开展和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提升。

1素质拓展训练的核心:心理素质

  素质是人们先天具有与后天习得的一系列特点与品质的综合,可以划分为自然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3类,而心理素质是在自然素质的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它又是产生、形成社会素质的基础。在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既是素质的核心,又是素质的中介。燕国材教授认为:“人的心理十分纷繁复杂,因而相应地,人的心理因素也是形形色色的。但不论人的心理因素多么纷繁复杂,总可以一分为二,即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应地,不论人的心理素质多么形形色色,也总可以一分为二,即智力素质与非智力素质[1]。”由此,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等保证人们有效进行认识活动的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与性格等保证人们有效进行意向活动的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促进心理素质的提升是素质拓展训练的核心,首先,从素质拓展训练的起源来看,德国教育家哈恩最初实践素质拓展训练其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海员们的心理素质,进而增加生存的可能。其次,从学校心理教育的视角来看,学校心理教育是以发展人的心理素质为旨向的一种教育,“素质拓展训练”中的“素质”指的是心理素质,素质拓展训练是对“心理素质”的拓展训练,素质拓展训练的核心是心理素质的提升。最后,从当前学校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形式来看,笔者认为,素质拓展训练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重要而有效的环节,素质拓展训练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年级的不同发展需求,而且素质拓展训练中所进行的各种活动都是体验性的实践活动,是采用一种“先行后知”的教育方式,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所以,在学校中它可以与各种有不同理论背景的指导方法相结合起来,对于心理素质的提升是综合的,既有智力因素素质,也有非智力因素素质,并且素质拓展训练是一项兼具体能和实践的综合素质教育,既有个人的挑战项目,也有分组挑战类、集体挑战类,既有室内、模拟场地,也有野外项目,既有空中项目、陆地项目、水上项目,也有军事项目及定向越野等,多样的组织活动形式能够提供多样的情境,给心理素质提升以充足的空间,所以,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会观察、会记忆、会想象、会思维、会注意等智力方面的能力,且使学生们愿学、好学、乐学、勤学、独立学习,培育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责任心等非智力方面的能力。正因为如此,心理素质的提升应当渗透在素质拓展训练的每个过程之中,我们必须牢牢地抓住心理素质这一核心。促进心理素质的提升是素质拓展训练的核心,然而当前,在学生素质拓展过程中,有些项目常常局限于某种智力的或非智力的考量,而不是从整体着眼,这种方式不符合拓展整体心理素质的要求。因此,有意识地设计拓展项目,做到既促进智力素质的提升,又利于非智力素质的发展是学校心理教育的首要问题。心理素质不是某种单一素质的机械相加,而是整体素质的有机融合,体现为心理潜能、心理能力、心理动力、心理品质的完美统一。

2素质拓展训练的基础:心理体验

  在心理学中,体验是指一种由诸多心理因素共同参与的心理活动。体验中不仅有认知的参与,而且还有情感的投入,最终生发出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领悟,也就是说,体验是在与一定经验关联中发生的情感融入和态度、意义的生成。从学校心理教育的视角来看,心理体验是指在素质拓展训练中,通过情境和活动,学生体验到内在生命的流动,本真生命的能量,瞬间高峰体验带来的幸福感,如自我挑战类项目,它能在个体的内在体验中,激发个体的心理潜能,超越先前的自我,重塑新的自我,完成自身的一次超越。心理体验是素质拓展训练的基础,素质拓展训练的成效不是依据认知水平的高低,而是取决于主体内在是否产生了真切的体验以及体验的程度。心理体验不是指向训练的结果,而是指向训练的过程,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如果每个人的陶冶道路最终是指向一个基本问题,那么就用不着像盼望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解答一样地期待着答案。其实,真理就蕴含在自身的本质之中,这里敞亮了本源的空间,实现了存在意识,其表述本身就是答案”[2],体验不是获取成长的手段,体验过程就蕴含着成长。在素质拓展训练中,只有有了心理体验,心理训练才能有效展开,心理成长才能最终落实,心理素质才能逐步提升,否则,没有心理体验作为基础,那么素质拓展训练的其他要素是无法进行的。其次,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在户外设置一系列新颖、刺激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面对挑战,在体验的过程中,去交往、对话、成长,由此可见,注重体验是素质拓展训练的活动性质。最后,从学校心理教育的视角来看,心理体验是心理内化的基础,素质拓展训练把心理体验作为基础,是使心理体验成为心理建构的桥梁,从而激发心理的内化机制,在内化过程中澄明、生成与建构,达成心灵的变更。因此,心理体验是素质拓展训练的基础,在素质拓展过程中,必须重视心理体验,使学生感受到丰富的心理体验,为素质拓展训练的有效展开奠定坚实基础。丰富多样的心理体验是素质拓展训练的基础,也是提升整个心理素质的重要过程,然而当前学校素质拓展训练并没有在这一环节上有更多的引导,使得学生体验不深,出现“走过场”的思想。素质拓展训练是体验式学习的`一种形式,是借助户外设置的项目,让学生去体验,接受个人潜力激发和团队凝聚力的挑战,因此,在拓展训练中我们要遵循体验式学习的规律。因此,在活动中首先应重视体验的过程。体验是拓展训练取得成功至关重要的方法和途径,它不能仅仅流于形式,而是一个过程。因此,在实际活动中要让每个学生充分地体验过程,并且一定要体验到位,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其次要合理地设计体验内容,体验式学习强调学习的连续性和学生与环境的交互性,这首先要明确训练的目的、掌握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明确体验环节,合理设计活动流程,从而促进学生的丰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