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成像技术的测谎实践及其心理生理学基础论文(3)

时间:2021-08-31

  抑制真实反应、冲突和反应监测、执行说谎反应这三个成分统归于执行功能的范畴,三者相互影响、交替发生。前额叶皮层是一个包含众多子区域的执行控制系统,该脑区的活动支持说谎过程中执行功能这一核心成分。结构成像研究[25]发现,病理型说谎者(这类人群习惯于无目的性地、毫无逻辑地说谎)的前额叶皮层内白质体积相对于正常人有显着的增加,揭示了该脑区与说谎行为的密切关系。Christ等人的元分析研究结果也证实了执行功能及其相应的神经基础---前额叶皮层在说谎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前额叶皮层延伸范围很广,其中最可能与说谎有关的子区域是腹外侧、背外侧及内侧前额叶。脑损伤实验证实腹外侧前额叶的损伤可导致行为抑制能力的丧失,而PET测谎研究揭示该脑区在假装知道和假装不知道两种不同的说谎类型下呈现持续的激活现象,fMRI研究也发现该脑区在说谎条件下显示更强的活动,且与说谎频率相关。背外侧前额叶与复杂行为的计划和执行相关,因此,这一脑区可能支持着执行说谎反应这一过程。

  经颅电刺激是一种通过低强度微量电流刺激大脑,从而引起局部脑区功能变化的技术,常用于揭示特定脑区与相关心理过程或行为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使用该技术改变背外侧前额叶活动,将有效影响欺骗反应的速度和效果。fMRI研究也支持背外侧前额叶执行说谎反应的功能。Ito等人使用情绪效价不同的刺激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背外侧前额叶在说谎过程中的活动十分稳定,几乎不受情绪因素的影响。为了有效抑制真实反应并参照真实信息编造合理的谎言,还需要时刻对真话和谎话这两种冲突的反应及当前状况进行监测,从而不断调整说谎行为。这种监测过程涉及多个脑区的活动,比如,内侧和背外侧前额叶都与冲突监测、反应选择及工作记忆有关,其中,前扣带回皮质对于冲突监测和调节的作用在大量测谎研究中都有较一致的结果。我们实验室的fMRI测谎研究借鉴Langleben等人的卡片测试实验,初步探讨了前扣带回皮质中不同子区域在说谎过程中的作用,发现该脑区前侧是执行说谎行为所必需的神经基础,而背侧的活动程度则与说谎行为的个体差异显着相关。

  心理理论最后,心理理论也是构成说谎理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达到成功说谎的目的,说谎者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说谎水平,还需要关注对方的反应,揣摩对方的想法,不断调整自身言行。在心理理论研究中,内侧前额叶常显示出显着激活,尤其当处于竞争的社交情境中时,该脑区的活动相当强烈。Nunez等人对说谎相关的脑区与被试的心理变态人格特征测试得分进行了相关性研究,发现内侧前额叶在说谎时持续激活,且激活强度与人格测试中缺乏关心和计划性呈显着正相关。这一结果证实了内侧前额叶可能与心理理论能力相关,同时也表明该脑区对于反应计划的重要性。

  说谎的情绪模块正如“恐惧后果说”所指出的,个体在说谎过程中由于受某种动机的驱使,又担心谎言被识破,会产生紧张、焦虑、害怕等负性情绪。一般认为情绪加工的神经基础包含许多脑区,其中最关键的是杏仁核、岛叶、前扣带回皮质和前额叶区域。一些研究表明,杏仁核损伤主要影响恐惧等负性情绪的表达,同样参与恐惧情绪加工的是前扣带回皮质,而岛叶则与厌恶情绪相关,至于前额叶脑区,一般认为该区域在情绪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fMRI测谎研究一致发现,个体在说谎时,边缘系统,尤其是杏仁核与脑岛的活动显着加强。此外,为避免异常情绪的外露,说谎者需要对自身情绪和生理反应进行一定的调节和控制,以取得对方的信任。大量研究一致发现的前额叶脑区在说谎过程中活跃的现象,说明除了参与上文探讨的执行功能外,该区域可能也与紧张、害怕情绪的评价和调节过程密切相关。

  情绪和认知都是说谎行为产生的基础,二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即个体的认知过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前的情绪状态进行调节,而情绪反应又可以进一步影响个体的认知表现。在神经科学领域,认知与情绪的关系也是近年来持续受到关注的热点问题。在Gross提出的五种情绪调节方式中,个体的认知过程对情绪加工的影响最直接地体现在注意资源分配和认知重评两种方式上。注意资源分配指的是将注意力转移到有利于情绪改善的当前事件的其它方面,或者直接将注意投向其它事件,而认知重评是指个体通过改变对当前事件本身或应对该事件的自身能力的看法,从而改变当前事件的情绪效价。这些认知策略有助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自身的负性情绪进行良好的管理和调整,使情绪趋于稳定。

  然而在测谎工作中,假如这些策略被受测者巧妙利用而作为反测谎手段,就会削弱测试结果的可靠性,给测谎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另一方面,情绪在方方面面影响着个体的认知过程。比如,情绪信息能够引起个体的注意偏向;对情绪性刺激的外显记忆和有意记忆总能得到加强;此外,情绪状态也会影响到个体的判断、推理和决策过程。

  脑成像研究发现前扣带回皮质在认知和情绪加工过程中显示共同的激活。同时,从解剖结构的角度来看,前扣带回皮质除了在前额叶皮层有大量的神经纤维束投射外,还与边缘系统有很强的双向结构连接。

  因此,前扣带回皮质很可能在个体说谎过程中作为联系前额叶与皮质下区域的中介脑区,将多维度信息加以整合,从而发挥认知与情绪加工过程的交互调节作用。说谎的外周生理反应自主神经系统与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在情绪状态中,常常伴有明显的.自主性反应。说谎行为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紧张、害怕等不自然的情绪会激活自主神经系统,从而引起外周生理反应的变化,比如血压升高、心率增加、皮肤出汗等反应。虽然高级神经中枢对于自主神经系统这种低级中枢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但往往无法对其实现完全的控制。因此,生理多导仪和近红外热像仪可以通过检测这种异常情绪引起的某些生理参数的微弱变化来判断受测者是否说谎。外周生理反应可以由情绪的变化而引起,相反的,个体接受外部刺激所产生的生理反应同样可以影响个体的情绪状态。Bechara等人提出的情绪环路模型将情绪加工的神经环路分为身体环路和似身体环路,在前一类情绪环路中,内脏和腺体等躯体状态的信号可以映射到岛叶、躯体感受皮层等脑区,由此产生个体的情绪感受。  以上模型中的各成分都能在生理多导仪、脑成像等测谎研究中找到相应的体现,其中,外周生理反应、情景记忆再现、冲突检测等成分已被作为关键的测谎指标应用于实验室研究乃至实际案例中。这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将有助于为测谎实验研究和测谎技术的完善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说谎行为是由多种心理和生理过程组合而成的复合体,仅仅使用模型中某个单一的成分作为指标来测谎,无法达到理想的鉴别率,因此,需要结合多种成分进行检测和评估,以提高测试的可靠性。

  而如何从脑成像数据中有效地识别和分离各种成分也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难题。问题与展望几千年来,测谎手段经历了从依赖封建迷信、到观察言行举止、再到记录外周生理反应、直到如今检测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历程。传统测谎仪的缺陷日益凸显,脑成像技术在测谎领域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尽管目前脑成像研究结果定位了一系列说谎行为相关的脑区,其中,腹外侧前额叶、眶额皮层、杏仁核等脑区对于说谎行为的作用也已经得到脑损伤和病理研究的支持,但还有不少区域有待进一步证实。测谎技术的目标是在个体水平上正确地鉴别说谎行为的发生,但目前任何测谎手段都无法确保100%的个体鉴别率。另一方面,由于实验室研究采用的测试范式、刺激材料、被试群体等因素也存在差异,测试结果难以统一。当然,测谎技术的使用离不开测试问题范式的有效配合,未来的测谎范式需要在现有范式中取长补短,找到实验外部效度和控制程度的平衡点,以获得最佳的测试效果。此外,研究发现,目前的所有测谎手段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物理、心理两类反测谎手段的影响,有效的测谎可能需要寻求多种技术手段的结合,以区分反测谎操作引起的中枢神经及外周生理反应。最后,测谎实施过程中涉及众多人为因素,施测者在评定时往往会依据行为观察等检测结果以外的信息,使结果带有主观色彩。而受测者对测谎技术的相信程度也与测谎结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最终的测谎技术必须建立一套标准化的评判细则,确保结果解释的客观与恒定。

  近一个世纪以来,科学的测谎技术取得了蓬勃的发展,而适合于当前脑成像测谎技术的理论体系还很不完善。我们基于相关研究,提出了社交情境下说谎行为的心理生理学模型,将有助于测谎学的发展和测谎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另外,对各种测谎指标的孤立研究制约了测谎领域的发展,未来的研究需要融合多种技术对多种成分进行检测和评估,以提高测试的可靠性。结合生理多导仪与fMRI技术的测谎研究已见诸报端,但目前尚未能达到理想的检测水平。ERP技术的加入或许能够在此基础上为我们提供时间尺度上更加可靠的信息。然而,不同技术依据的测谎指标不一,因此,为多模态测谎手段提供全面、有效的指标也是我们构建这一相对完善的心理生理学模型的主要目的。最后,目前的测谎研究多关注于揭示说谎模型中各成分对应的神经基础,未来的测谎研究可以在此基础上使用功能连接及有效连接的方法,探究支持说谎行为的脑功能网络及内部结点之间的作用关系,反过来验证或修善模型,找出其中的关键结点,采用经颅电刺激等手段改变该结点所在局部脑区的活动,从而对说谎行为进行有效控制。同时,这也将有助于实现对病理型说谎者的治疗。

【脑成像技术的测谎实践及其心理生理学基础论文】相关文章:

1.教研实践是写好论文的基础

2.镜头跟踪技术的运用及其作用探讨论文

3.技校技术的基础课教学论文

4.论文:浅谈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

5.教育技术的论文

6.园林技术的毕业论文

7.论文:微灌技术的应用

8.信息技术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