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育的本质看体育教学的价值追求学科论文(2)

时间:2021-08-31

二、体育教学的价值追求

  体育的价值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和时代性,也就是说,随看时代的发展和体育本身的发展,人们对体育价值的认识也是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因此,为了能更清楚、更准确的把握体育教学的价值追求,我们有必要从体育价值出发,逐步地考察体育教学的本质价值追求应该是什么。

  1、体育价值的多样性和时代性

  这里我想先举个“煤”的例子,来说明人们对事物价值的认识过程。在原始人类最初不了解它的燃烧性能之前,看它只是一种质地很软没有什么价值的石头,森林大火的发生使人们发现这种黑色石头可以燃烧,但是由于当时干枯的树林较多、而煤不易被点燃,因此,在很长时间煤的燃料功能并没有显现出来,工业革命以后,蒸汽机的出现使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以后,煤作为一种主要能源被人们所开发和利用,这时煤的燃料价值被人们所认识。但随着历史的发展,煤所提供的能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同时煤作为燃料对环境造成污染,人们又把目光投向了石油、太阳能等资源。在现代社会,煤的化学成分被人们充分认识和挖掘,它又成为化工原料的重要来源,也就是说煤在现代社会又凸显了其新的价值。

  可见,事物的价值体现着现实的人与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就这个意义而言,事物的价值是人赋予的,是以“以人的内在尺度”为根据的,体现了人的实践活动的方向性和目的性的实现。人们通过社会实践逐步认识客体的属性,并据此利用这些属性满足自己的需要,使客体有益于人的方面以满足人的需要的形式被人们所占有。体育运动也同样如此,体育价值并不是静态地存在于主体与客体的联系中,而是产生于主体积极的体育实践活动中,人们只有通过体育实践才能发现体育活动对自己的实际意义,认识体育活动的价值属性,并利用这些属性满足自己的体育需要,使体育活动能够以有益于人和满足人的需要的形式被人们所占有,当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实际投身于体育实践中,这些可能性便转化为满足人的需要的现实性,转化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体育活动的发展程度、主体的体育需要程度和主体对体育活动效用与规律有认识程度。例如,体育运动的健身、娱乐、竞技、社交、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价值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挖掘,可见,体育的价值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多样性。

  2、体育教学的本质价值追求

  (1)强身健体——体育价值的初级认识和取向

  有的学者认为,体育的价值就在于强身健体。诚然,体育的重要功效之一就在于能够增强人的体质、促进健康,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我们认为,强身健体还只是对体育价值的初级认识。在体育形成的初期,由于人们主要是围绕着生存问题来进行活动,因此也主要是利用体育所具有的强身健体的属性来满足自己生存的需要。这时体育的强身健体属性也就表现得特别明显,许多体育活动形式和项目也都是围绕着强身健体的目的而形成的,就这个意义上说,体育运动的强身健体的价值取向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但是,随着人类需要的发展和体育本身的发展,当人类已经从生存的需要发展到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发展到对自身多种能力的追求时,人们的眼光就不再仅仅局限于体育强身健体的价值,而扩展到了蕴含在体育中的其他一些功效上,如通过体育活动来娱悦身心、健美体形、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培养意志、发掘身体潜力、追求冒险和自我实现等等。人们还不断通过创立更为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或项目来强化这些效用,使之能更为全面地满足人们对体育的多方面的追求和需要,这时再把体育的价值仅仅归结为强身健体则已经不够全面了,势必会以偏概全。事实上,当代许多体育项目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或并不主要在于强身健体,尤其是竞技运动的许多项目更是如此。如果把体育的本质仅仅概括为强身健体,则恐怕有相当一部分运动形式难以称为“体育”,例如赛车、悬崖跳伞或跳水、拳击等等,因为体育的本质属性必然亦是各具体运动的根本属性,必然存在于各具体的运动形式之中,并且通过具体运动形式来体现。

  (2)培养学生身体性认知能力——体育教学的本质价值追求

  体育运动作为教学内容被人们引入学校课程,既是社会发展的选择,同时也是学校教育的必须,这既与体育的本质和体育的功能有关,同时也与我们对体育运动认知和价值取向相联系。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体育功能的认识层次不同,因此,对体育价值的取向也不尽相同,因此,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课程也必然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时代特征。我国体育课程的100多年的发展历史,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国家教育制度的发展,体育教育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不同的使命和价值(体育某些方面的功能被当时的时代所强调和突出)。如癸卯学制和民国时期的“兵式体操”课程、解放初期的“劳卫制”体育课程、改革开放初期的强调“三基”体育课程以及近年来的“健康第一”体育课程。这些体育课程形态将自身的教育目标与社会的要求紧密相联,在内容上和教学方法上也有明显的不同,这既说明了体育学科多功能的特征,也说明了社会对体育功能的多价值取向的特征。

  近年来,学生体质健康的部分指标呈不断下降的趋势,此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体育文件或措施,更是令一些体育专家、学者急躁不安,认为体育课是责无旁贷、难辞其咎,甚至疾呼“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但是大家也清楚学生体质的下降的原因多方面的,如国家考试制度、家长的成才观、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社会急功近利观念的影响等,如果仅因为学生的体质的下降,就简单的认定体育教学的本质追求是增强体质,这种非此即彼或盲人摸象式的思维是肤浅的、僵化的。那么体育教学的本质追求应该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们还是应该从体育的本质和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出发。

  日本学者中内敏夫认为,学校设置的各类课程按照认识的性质,可以理解为“概念性认知”、“形象性认知”和“身体性认知”。“概念性认识”主要指诸如语文、历史、数学、物理等借助概念进行认识的课程,“形象性认识”主要指诸如音乐、图画等借助形象进行认识的课程,“身体性认识”主要指借助身体进行认识的课程。体育的本质是人类自身对象化的实践活动,因此,体育课程应该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发展学生的身体认知能力,这就是体育教学的本质追求,身体运动不仅是世界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认知世界的方法,这里身体运动性认知不能简单理解为运动能力或体能,这种能力的具体表现是:个体能够较好地控制和操作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由于体育的身体活动性和体验性的特点,必然会衍生出增强体质、娱乐身心、促进交流等功能和价值,例如,体操、武术等项目的意义主要在于发展人操作和控制身体的能力;田径等项目的意义主要在于发展挑战人极限的能力;球类等项目的意义不仅要增强个人的运动或动作技能,同时还要根据对手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变化,可见,体育的价值取决于体育的本质人们对体育的认识程度及个人的需要。

  现象是遮在本质表面的那层面纱,但是对事物本质的把握绝不能以现象替代本质,或以偏概全、或舍本逐末,无论体育运动的形式如何变化,体育的人类自身对象化的本质不会改变,从体育的本质和教育的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基本功能出发,我们认为体育教学的本质追求就是发展学生身体运动性认知能力。参考文献

  [1]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 谭华。体育本质论[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6.

  [3] 杨文轩,杨霆。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

  [4] 惠蜀,体育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8.

  [5] 张晓义,巩凌。 体育本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8(3)。

  [6] 朱宝信。实践: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活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6)。

  [7] 贾齐。运动学习: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身与心如何走向统一[J],体育与科学,2003(4)。

  [8] 贾齐,杜晓红等,体育课程性质辨析——兼评体质(健康)说的非课程化倾向[J],体育与科学,2007(3)。

  [9]毛振明,体育的功能、价值和体育学科的目标,体育学刊,2001(6)。

  [10] 张洪潭。从体育本质看体育教学[J],体育与科学,2008(2)。

【从体育的本质看体育教学的价值追求学科论文】相关文章:

1.如何开展体育教学学科论文

2.试议大学体育教学的价值论文

3.体育教学中的反思学科论文

4.中学体育课快乐体育教学探讨学科论文

5.跆拳道运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价值论文

6.追求的价值作文600字

7.中学体育教学浅见论文

8.中专体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