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影响的论文

时间:2021-08-31

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影响的论文

  摘要:掌握知识技能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体育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学生从事体育教学活动时,智力以外的全部因素的总合。非智力因素对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巩固教学效果,促进智力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应明确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价值,应采取最佳的激励方法,使非智力因素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体育教学、兴趣与动机

  一、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必要性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非智力因素则是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目标、信念、世界观等方面。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著名生物学家、《物种起源》作者达尔文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的搜索,加上对事业的勤奋。”智力发展不好的孩子,只要非智力因素得到发展,可以弥补其智力的不足,俗话“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就是这个道理。科学家爱因斯坦、大发明家爱迪生,从小被人斥之为笨蛋,没出息的人,然而偏偏是他们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可见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当前,我们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家长们对待孩子智力的发展十分重视,进行了大量的智力投资,但却往往忽视了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智力的发展与学习效果的提高。不少孩子由于家长的溺爱、娇惯等不良教育方式的影响,造成了他们的创造性差、懒惰、意志薄弱等。

  《新体育课程标准》非常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它要求“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体育精神等都是非智力因素。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它的关键在于为孩子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基。这个基础不仅是智力的基础,还是非智力的基础。对于智力水平高的孩子,非智力因素有助于他们智能的发展和发挥;对于智力水平一般和偏低的孩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能弥补他们智力上的'某些弱点,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与提高。所以说小学教育不仅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更要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几种作用

  1、动机的动力作用。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应以培养体育学习动机为先导、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动机在非智力因素结构中处核心地位,是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基础和前提。体育教学中,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心理学动因,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明确学习目的,是激励其奋发学习的前提;加强对学习目的的深化,可从中获得成功的感情体验。学生只要有了明确的学习动机及学习目的,就会产生巨大的动力,就能坚定信心、勇于攀登、克服困难。排除干扰,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内容之中,自觉地完成任务,力求达到学习的最高目标。例如学生观看了NBA篮球赛,球星们的艺术表演;会使学生产生了练练篮球的冲动。因此,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强烈的参与欲望就成为个体学习的动力和催化剂。

  2、情感的感化作用。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能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感化作用则主要是非智力因素情感活动的结果。学生对教学的全过程及其内容,有各自不同的体验,因而产生不同的情感,表现出喜、乐、烦、厌等不同情绪,积极而增力的情感能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并主动投进学习过程中;消极而减力的情感可降低学生的活动能力,影响其拼搏与进取。只有积极的情感,才能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学生在练习中遇到某些技术较复杂,难度较大不易掌握的动作时,会产生紧张、畏难和激动的情绪,而积极又稳定的情绪,能够起到消除过分的紧张或激动,把行为引向合理的轨迹上来。例如在篮球赛中教师给比赛的学生表表扬,学生将产生更积极的情感,更加拼搏。为此,以丰富健康的情感来感化学生,在提高学习效果中,就显得更有意义。

  3、意志的强化作用。意志是指在行动之中的,为了达到目的而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例如耐力训练中强化学生的意志是以非智力因素来实现的,一方面表现为意志努力,一方面表现在意志行动。意志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依赖于认识,是认识的结果,只有充分认识所从事的活动后,才能进行有意识的记忆和思维、克服干扰,做意识的努力。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好有意识、有目的地克服困难的心理准备,当遇到因技术复杂不易掌握的动作时,要进行意志的努力和实施意志行动,促使动作完成得协调、省力,进而达到掌握技术动作的目的。意志薄弱者,虽有意志努力的意愿,但不具备克服困难的意志行动,不可能全面掌握运动技能,完成各项活动任务。这就显示意志的强化在体育教学中的价值。

  三、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和发展非智力因素

  1、细心关爱法,使学生产生幸福的温暖感

  教师对待学生应该以爱心为最基本的出发点。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对学生的爱,是教师对教育对象情感的体现,是开启学生心灵世界的钥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体育教师爱学生,不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合理调节运动负荷,而且要做到:风天,让学生背风而立;热天,置学生于树荫之下;冷天,考虑学生衣着是否单薄。一个对学生没有爱心的教师,就不能获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无法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也就不可能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责任是培养兴趣,启发心智,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为此,要求教师摆脱“师道尊严”的影响,放下教师的架子,和小学生做“童心未泯”,以一个活泼、乐观、有趣甚至于天真的形象出现在小学生当中,既当游戏的组织者,又是游戏的参与者,和小学生们一起跳、一起唱、一起玩、一起乐,共同营造一个温馨、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小学生们都能在自己感兴趣的游戏教学中,不断养成礼仪、文明、宽容、团结、协作的心态和习惯。这样才能与学生建立起“双爱”的感情通道,有效地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教学获得了成功。因此,教师要以爱心去贴近童心,以爱心去培养童心,用爱开启他们的心扉。使他们在充满爱的课堂气氛中学习、锻炼,让他们在学习和锻炼中感到安全、幸福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