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科技文化意识的培育教育论文(2)

时间:2021-08-31

三、高职院校加强学生科技文化意识教育的途径

  1.建设高职特色的校本科技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宗旨和办学优势的文化标示与体现,必须立足于校本化设计,在人文景点、校风、校训、语言文字、图书资料、实验设备等方面全面设计策划,要建立相应的标示系统,形成一种良好的科学文化和学术气氛,并体现校本特色。高职院校办学历史不长,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尤其欠账很多,千校一面,缺乏特色,影响了高职院校的社会口碑和办学特色。高职教育以理工科为主体,应当将科技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而不能跟着综合性大学的成熟校园文化亦步亦趋。在高职科技文化系统的几个重要标示方面,高职院校的校训选择“真懂真会”“功夫到家”就比“至善”“明德”等更适应高职生的实际,高职院校的校风应当倡导知行统一,而不是片面强调学习分数和升学率。高职校园环境布置上应当结合高职院校的主导专业特色,合理布置人文景点,配备科学史上著名科学家以及工业史上著名实业家的挂图、雕塑,使学生随时受到熏陶和激励,鼓励学生们在学习和实验中培养勤观察、勤思考的习惯,并能够在今后的就业和创业实践中得到深刻的启迪和精神力量。

  2.进行科技文化的专业课程渗透教育。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科技文化反思和教育是一条简单易行的便捷途径。从可能性上说,虽然高职院校面临着学习时间短、学习任务重的问题,但是在现有的学制和学习管理制度下,也不可能做到每节课都满堂灌,相反,在学科教育中把有关科学技术的当代发展状况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作为引入或者课堂讨论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关注现实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科技道德素质。从现实性上看,我国德育工作者已经在学科德育渗透工作中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值得借鉴。从教育实践来看,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与学科毫不相干的道德知识显然是行不通的,为高职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认识能力均达到了较为成熟和稳定水平,它们对教育内容有着自己的选择和看法,因此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相关内容的科技文化反思比空洞的道德说教更有意义。高职教师作为双师型教育工作者,与社会实践关系密切,也最容易联系实际,提出科学技术引发的现实思考。在具体方法上可以通过具有时代性、生动性、本土化的案例等方式,使专业教育与社会问题联系起来。

  3.开展专家学者及能工巧匠校园讲座。现代科学发展与技术创新离不开专家、学者及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应定期聘请校外学有所成的科技工作者到校开展讲座、辅导等。高职院校内部教师的优势在于教学能力和知识系统方面,而校外那些既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又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家、学者、致富能人、技术人员、能工巧匠、金牌工人等来学校现身说法,可以有效弥补高职教师队伍在一线经验缺乏之不足。高职院校要以制度化、协议化的管理方法对校外教育工作者队伍实行有效管理,保障讲座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对每次讲座的主题、内容、时间、互动、辅导要有明确的规定,促进校外兼职教育队伍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讲座主题的选择相当关键,高职院校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邀请相应人员作特定主题的讲座,特别提倡对前沿性的、影响重大的科技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和有效辅导,激发高职学生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提高他们关心科技应用后果的社会责任感。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科技文化意识的培育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高职院校科技文化教育研究论文

2.女性科技人才的培育论文

3.高职大学生安全文化意识教育的措施论文

4.小学足球定量训练中足球意识的培育论文

5.中亚留学生俄汉翻译中文化意识的培育策略论文

6.关于培养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论文

7.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论文

8.英语教育中文化意识培养建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