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体育行为论文
【摘要】在大学这个关键时期,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态度和良好的体育行为不仅对他们成功地度过大学生活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具有十分重要和现实的意义。因此,文章通过对我校体育课现状的调查分析,结合体育行为的功能及终身体育的长远目标,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行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体育;体育行为;情感引导
【Abstract】In this crucial period in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cultivate the right attitude and good sports of sports not only for their success in life through the University of great importance, but also to train students for life of sports consciousness and sports is very important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 Therefore, this paper to my school survey of the status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mbining the functions of sports and sports life of the long-term goals, how to train students for the good conduct of sports.
【Key words】Vocational College;Sports act;Lead of feeling
一、前言
体育行为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利用体育的方法和手段,为满足某种体育需要,实现体育目的而进行的一切实践活动。它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即凡是与体育发生联系的行为活动,都可称之为体育行为。这些活动既包括体育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运动行为,也包括体育的组织、管理、宣传、科研、教学、消费、观赏等方面的行为活动。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作为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高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而学院体育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最终交结点。实践证明,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态度和良好的体育行为对其今后一生的体育实践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学生体育行为的探讨对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改革,从而进一步促进终身体育思想的普及和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具有十分重要和现实的意义。
二、现状分析
近年来,高职学院在体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仍然没有根本性的突破。
1. 长期以来,高职体育教学未得到重视,形成学校不愿投资,教师得过且过,学生自由“放羊”的恶性循环状态。同时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和观念的影响,体育教育的观念仍然比较陈旧、落后,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体育教学的教材、教法、组织形式基本上是命令式、模仿式、检查式等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对体育意识、兴趣爱好以及独立自主锻炼能力与习惯的培养,忽视了教会学生体育锻炼的方法及学生个性发展和终身体育思想的传授。
2.随着招生数量的不断扩大,教学场馆资源严重不足。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情绪低落,他们一般都不喜欢或不敢去参与需要一定的毅力、勇气和冒险精神、竞争性强的体育活动。一般情况下他们更乐于当观众,经教师督促才肯练习几次。部分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对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反而减弱,这种现象女生尤其明显。由于对体育活动不感兴趣,导致参加体育锻炼和练习的次数太少,身体素质与体育能力自然就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在高职教育体育课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在体育课上缺课、逃课现象,这种现状对实施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劳动者的教育理念是一种严峻的挑战。
三、体育行为的功能
(一)生理功能
1.对身体系统的作用:体育运动不仅能刺激呼吸中枢,增强呼吸肌,使肺活量增加,胸围增大,还能提高心肌利用氧的能力,加强心脏的功能,对预防和改善高血压、冠心病有良好作用。同时,运动器官的每一个动作、身体各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都是通过神经传导到中枢,使全身动作协调,使兴奋与抑制过程增强,大大提高了神经活动的平衡性和灵活性。
2.对肌肉、关节及骨骼的作用:通过运动增加了肌红蛋白含量和肌肉内毛细血管的数量,可使肌肉和骨骼得到更多的营养,使肌肉变得粗壮有力。而且还能减少肌体脂肪,有利于体型塑造。
3.对新陈代谢的作用:根据人体“超量恢复”的原理,在正常范围内,体育锻炼时能量消耗要在锻炼后加以恢复,并且超过原来消耗的水平。所以体育锻炼因能量消耗增加,从而促进了体内消化与吸收过程。对消化不良、便秘、胃下垂等有积极辅助治疗的作用。
(二)心理功能
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以下几方面:人格完整、智力正常、情绪健康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心理学实验表明,从事各种体育活动,可矫正沮丧、忧郁、自私、散漫等不良或不健全的心理;能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乐观自信;能培养坚强意志和团结互助精神;能使身心张驰适度,始终保持在一种较稳定、积极的状态之中。
1.体育教学是进行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传授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和身体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情、意志等外在表现是其心理状态的真实反映。通过运动锻炼可以减缓和治疗某些心理障碍、疾病,使紧张、忧愁、焦虑、压抑、沮丧等不良情绪得以宣泄,使人轻松愉快,心情舒畅。
2.体育竞赛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内心世界对事物认识后所作出的客观表现。它影响着生理潜能的发展、发挥,同时它又是社会文化素质形成的基础,决定着社会文化素质的发展水平。首先,学校体育通过体育竞赛这一特殊的身体活动形式,使学生自觉按照真、善、美的尺度,变外在必然为内在必然,变他律为自律,从而在满足精神需要的过程中,体验生命存在的价值、生命延续的价值和超越生命的价值,并不断满足学生强身、交往、竞争和发展需要。其次,体育竞赛永远伴随着成功与失败,可以使学生承受挫折与失败的能力得到锻炼,克服困难、不屈不挠等良好意志品质得到增强。再次,体育竞赛有着严格的纪律与规则要求,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纪律性与自制力、公平竞争与创新意识以及团结协作与开拓进取的精神;对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吃苦耐劳精神无疑是最好的实践与锻炼。
3.体育群体活动是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方法。我国著名的医学心理学家丁肇教授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体育教学以班集体形式进行,人际交往呈群体多向性。这种师生、学生之间群体多向的人际交往与互动,培养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体育教学本身就是一个“课堂社会”,许多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实质上就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模拟。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将获得顺利与挫折、成功与失败、优势与劣势、群体与个体、合理与不合理等种种体验。学生通过这种体验去认识体育,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并使这种认识升华到信念、世界观的层面上,对学生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塑造、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