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教育中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思考的论文(2)

时间:2021-08-31

  现代文明进展中对于服饰符号、口号标语符号越来越淡化,数字化时代对于权利义务的文字表述,缺少了形象的符号表达。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往往对现实世界中的文化符号不敏感,也不感兴趣。高校仪式教育活动中,除了缺乏标志性的校徽、校训、校旗等文化符号外,还缺乏能吸引学生、调动学生情感的符号设计、包括仪式程序设计、校园文化的具象化拓展等。

  (三)仪式形式固化问题

  由于仪式教育活动的程序性、规范性和重复性,非常容易将活动定义为“千篇一律”“年年如此”样的层次,在组织上为活动而活动,完成既定程序即可。在教育活动的策划组织上人为地将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割裂开来,没有在每一次的活动程序中渗透入新的文化内涵,忽略了仪式主题的严肃性,忽略了仪式流程的科学设计。

  (四)仪式教育方法的单一问题

  高校仪式教育活动基本都属于灌输式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忽视了教育环境和氛围的营造,舍不得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只在会场选址、会场布置上下功夫,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程式化的设计中除了“学生代表发言”一项外,再没有学生参与的内容。以上问题是从观察仪式活动本身出发的,也就是更多是从组织方的角度来看的,都集中于仪式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上,因此,关于原因的分析也就更多集中在主观方面。当然,并不是没有客观因素影响到仪式活动本身,如商业文化的入侵、新媒体传播等,但这些因素无助于我们改善仪式教育活动的效果。主观上看,一是校园文化的吸引力不足。校园文化应该是一所大学的精神,而大学精神最集中的体现就是校训。如果没有紧紧围绕校园文化精神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那么不管是活动的策划方,还是活动的组织方,都将使得校园文化活动枯竭或者泛滥。仪式教育活动主要的道路就是“内涵化”,将校园文化形象化、符号化,提高校园文化的吸引力,从而拴住学生的心,因为只有具象、可观可感的校园文化符号才能让学生“感觉到”,才能传达出一所大学的内在精神。这都需要高校做深入的挖掘和开发。二是对仪式教育程序设计还不够重视。如何因地制宜,从学生实际出发,既符合新媒体时代短平快的特点,又将教育内容充分囊括进去,将校园文化因子植入进去,这是设计流程时需要深入思考的地方。三是对仪式教育本身的不重视。什么样的活动算得上是仪式教育活动,对于仪式教育应该秉持什么样的态度,这里面包括领导的出席、氛围的营造、讲话的语气、着装等,因此,应该全方位地重视仪式教育,置顶仪式教育的权威性,塑造学生对校园文化的敬畏和尊重。三、创新高校校园文化仪式教育活动的思考

  (一)树立仪式教育权威

  仪式教育,从主题上应该是正统并严肃的,从形式上应该是庄重的,参与人数上应该不是少数人或者特定人群的。一是活动的主题会标上,应该冠以“仪式”字样,以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活动。二是保证仪式活动的定期性、持续性、重复性,并且不因定期而简化、不因持续而懈怠、不因重复而枯燥,用文化符号赋予教育活动更深、更新的价值和意义。三是保证仪式过程的严肃性,杜绝娱乐性的配乐、程式设计,包括冗长的、八股文式的讲话等等,让整个教育活动在庄重流畅中进行并顺利结束。

  (二)打造仪式教育符号

  校园文化的生成有其特殊的机制,它在校史的自然延续中得到积累,在校史的转折性事件中得到新生或断裂。这些大事件,诸如成立日、更名日等等,每一个时间节点都形象生动地凝聚了校园文化的精华。因此,校园文化的传承必须有仪式这一工具或场景,即在固定的时间,甚至地点,以标志性的文化符号准确表达甚至重新建构一所大学的精神。这就需要创新仪式教育符号,精心设计仪式的标语、口号、服饰、旗帜等,以实现校园文化的习得、认同、传承和建构。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建构绝不是推倒重来,对于仪式时间、地点、程序,甚至主持词、动作的微小变动设计都是一种建构,一种创新。

  (三)主题与形式相统一

  仪式教育主题如何融入教育程序中,教育形式如何凸显教育主题,这是组织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既不能因循守旧,在规定的程式中消解了教育主题,使得仪式教育只剩下空架子,也不能简单为了突出教育主题,不注重形式,将主题生硬地放置在讲话稿、主持词当中,这样反而在冗长繁杂的文字中消减了主题内涵。因此,要精心设计仪式流程,深入挖掘教育主题内涵,特别是与新的时代背景结合起来思考,让教育形式体现出时代感、现代感。

  (四)体验式仪式教育

  以唤醒共同情感、形成共同记忆为重点的体验式仪式教育,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这种教育方法,将仪式不仅看作一种活动,更是一个过程,是生理和心理、感性和理性、情感和思想、社会和历史等方面的复合交织的整体矛盾运动,是人的生存方式,也是人追求生命意义的方式。因此,诸如学生代表发言,集体佩戴校徽、诵唱校歌、优秀校友回校等等,都能让学生在回味校史的过程中体会家国情怀、社会责任与担当。综上,我们认为,一味追求内容上的创新而忽视了高校校园文化的特质是不明智的,同样,一味追求形式的新颖多样而忽视了对于传统型、品牌型活动的精心打造也是不对路子的。因此,基于仪式教育的校园文化活动应该回归到对于高校校园文化特质的研究上来,凝练具有各自特色的大学精神;回归到对重大活动的传承性、精品性打造上来,抛弃校园文化活动中的“细枝末节”,以典礼、仪式的形式使校园文化符号化,持续影响和教育学生。

【仪式教育中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思考的论文】相关文章:

1.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现状与发展论文

2.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德育功能的论文

3.理性思考教育科技论文

4.校园文化活动育人功能发挥思考论文5.职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新思考论文

6.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论文

7.卫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策划书

8.中职心理教育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