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毕业论文(2)

时间:2021-08-31

  三、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编写原则与方法讨论

  文学史知识是文化知识的一部分,它是明晰的、易于为学生所接受的;文学史中的作家、作品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是作家自身和作品本身却不是清晰单纯的文化知识,而是体现着传统中微妙的文化信息。这些微妙的文化信息可以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读者了解、体会到一种生活方式,包括情感思想的语言表达方式,并慢慢欣赏一种文化的价值体系。⑥ 正因为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多年来文学教学一直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让留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知识,同时有助于汉语水平的提高和微妙文化信息的获得,本文提出以下几点编写原则供各位同行讨论。

  第一,点面结合,以点为主。这里的“面”指的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概貌,“点”指的是具体的著名作家或作品。点面结合,以点为主,就是要给学生提供史的线索,但重在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考察几部文学史教材,大都充分注意到了史和重要作家作品这种点面的结合,但比较而言,对作家的重视还远远不够,文学史的文化意义绝不仅仅在几部代表作品,还在于充满人格魅力的历代作家。对作家的重视,可以让思想呈现为鲜活的精神、让心理呈现为丰富的情感。因此,文学史中的“点”是作品和作家结合,而且作家应该是那些个人修养深厚、文化含量丰富的作家,能引导学生从他们身上体会到丰富且细微的中国文化的气息;作品也应该是那些优美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特色的作品,使文学、语言、文化的教学完整地融为一体。

  第二,中外结合,注重比较交流。结合中国古代文学的对外传播,建立学生的比较意识。对学生来说,孤立地学习中国古代文学远不如和自己国家历史上的文学比照着学有兴趣,这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过证明,因此,借鉴目前的汉学研究成果和方法,培养留学生的“汉学意识”,既能帮助他们提高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同时又能开阔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的比较研究能力。而无论是面向中国学生的古代文学教材还是留学生用的教材中往往对这项内容重视不够,为了引导、培养留学生比较交流的意识,补充这方面的内容是必要的,另外,在练习中也应该设计好相关题目,发挥学生对本国文学比较了解的优势和交流的主动性,将学习与研究意识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得以延展。

  第三,古今结合,古为今用。古代文学作家作品作为一个整体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其实就是中国的传统精神,其对当代中国人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现代人笔下、口中典雅的语句以及行为、志趣中的古典情怀,既是古典对现代的悠悠影响,也是现代对古典的生动诠释。在这门课上做到古今结合,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理解古代的作家作品,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当代社会种种现象背后的传统的根源,更好地了解、理解当代中国。这就需要我们在编写教材时时刻抱有现实观照意识,或由古及今,或由今及古,赋予古代文学以现代意义。当然,像《中国文学选读》那样将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合起来编写也是一种基于实践的尝试,甚或可以借鉴《中国文学概要》的体例,将古代与现当代文学按体裁统合编写,使其更有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对外古代文学教学的特色。第四,讲练结合,语言文学并重。高级汉语的教学一直是汉语教学界的一个难题,让汉语水平更上一层楼的方法之一就是结合专业学习来实现汉语水平的提高,这一观点为大多数教师所接受,因此,打破课堂上教师的一言堂,将介绍文学史知识和提高学生语言水平这双重目的融合在一起就成为了文学史课堂要完成的特别任务。如果我们再结合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就会发现这种结合尤其必要。因为大部分学校汉语言专业本科留学生毕业时虽然都有 HSK等级的要求,但汉语水平提高的空间还很大。有位汉学家曾说过:“如果不具备较高的古典诗文的素养,是很难驾驭高级优雅的现代汉语的”。①以上观点只是个人将多年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想法整理而成的,也受到了前人研究成果的启发,有理想化的成分在,但也有一些是经过实践证明有效的。这些观点更多是从课堂教学中得到的思考和总结,如何将这些原则落实在教材的编写中,恐怕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尤其是需要更多的来自课堂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细致研究。

  四、余论

  本文所谈到的只是中国古代文学课教材存在的问题,而本人在与一些学校的现当代文学、历史等课程的任课教师交流中发现,不少任课教师也认为他们使用的教材存在同一性质的问题,这说明不仅仅是古代文学教材的编写水平与成就和汉语教材的编写水平与成就相脱节,这种状况和文化教材的编写在总体上有一致性。近些年来,汉语教学的教材建设已有长足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学习推广。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的编写,也包括其他中国文化类教材的编写一方面要借鉴这些成熟的经验,另一方面也应该认真研究文化课教学的目的、内容、形式、方法等一系列自身面临的问题,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走出文化类教材编写的一条新路。

【文学院毕业论文范本】相关文章:

1.文学院运动会标语

2.毕业论文总结范本

3.毕业论文的范本

4.文学院青志协的工作总结

5.会计毕业论文实用范本

6.毕业论文后记范本

7.人文学院优秀毕业生申请书范本

8.平面设计毕业论文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