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教学的效果策略的论文

时间:2021-08-31

  [摘要]通过注重词汇及素材的积累、重视口头作文及片断作文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发挥作文教学中的示范指导作用等四个方面深入分析现阶段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改革的方向,以期开拓作文教学的新局面,改善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提高中学作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中学作文教学;训练;思维

  文章,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中学生的作文是处于这一年龄的青少年对客观世界特有的认识和反映。他们正处于对知识的认识、摄取与储存阶段,以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在思维上往往呈现出开阔性、跳跃性的特点。怎样因势利导,依据中学生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来指导作文教学,是摆在每一位中学教师面前的严峻课题。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在传统上就有“重文”的历史,进入新时期后,科技文明高速发展,社会对个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也就是说,你不仅要具有全面的知识素养,而且还要掌握各种技能。这其中,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就是重要的一环。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倾注了极大的精力,付出极大的努力,并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近十年,我国的作文教学空前繁荣,不论是写作理论研究还是作文教学实践都硕果累累,成绩斐然。但在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学生的写作状况仍然不容乐观。由于各种文化思潮的相互撞击与融合,通俗读物在一段时期以来在校园中广为流行,一些严肃的传统文学和世界名著之类的纯文学在相当多青少年中的威信远不如前。而伴随着各种传媒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已经全面覆盖我们的生活,学生们每天拿着智能手机畅游网络、消耗宝贵时间。网络一方面在给人们的资讯带来极大丰富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在影响着中学生的思维模式。其次,伴随着祖国内地与港、澳、台联系的加深,又使一些诸如“酷”“爽”“帅呆了”等不伦不类、痞子气十足的词在中学作文中大行其道。以上的种种,使得现阶段中学生的作文呈现出知识支离破碎、语句不通顺、想象力降低、表达越来越模糊的状况,而这都是以往作文教学中很少出现过的新问题。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们要正视上述现象,趋利弊害,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以期开创作文教学的新局面。那么,写作教学应该追求怎样的理想境界呢?从内容上讲,中学生作文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中学生的心理需要,使他们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有话必说,诱发写作兴趣、产生写作冲动。从目标上来讲,我们要提高学生识别真伪、分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我们并不是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大作家,所以,不必把精力都放在求新、求巧、求奇上,中学生作文课的目标应是培养学生能正确、简明地运用母语进行表情达意,使之适应以后学习、工作的需要。从语言上讲,叙事的语言要通达、流畅,议论的语言要准确简明,入理缜密,记人的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要鲜明、生动。此外,还要关注修辞的发展与简化,修辞运用贴切,会给人以鲜明的影响和深刻的感染力。作文是各种因素综合发挥作用的结晶,它既要求作文者具备一定的知识文化修养;同时又要求写作者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其次,还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不出”,文章也不可能写好。最后,还要求要有相当的生活阅历与生活常识,缺少了这些,文章也无法去反映生活,反映生活中的客观事物。在中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中,究竟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提高和改善学生的作文实践能力呢?

一、注重词汇及素材的积累

  这个积累又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词汇,有些作文较差的学生,肚子里没货,想的意思表达不出来,语言干涩僵硬,严重影响了文章的成色。对于词汇的学习应主要通过阅读来感性地掌握,不仅仅是要学习词汇的意义、词性,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以致用,怎样把那些优美的词汇变成可以信手拈来的写作原料。其二,是一些语言素材的积累,这一范围很广,既包括一些名言名句、诗词曲赋,同时也应包括一些生活经验、民词俗语。有时在一篇文章中,恰当地使用或引用一个新词、一句古诗、一句民谚,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成为文章的闪光点。作为指导教师,我们要带领学生勤做札记,勤写日记,积累生活的点点滴滴,把握生活中最鲜活的事例,紧扣时代的脉搏。此外,还要指导学生有选择性地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名篇以及各种优良的杂志,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可能的话,最好选择一些优秀的篇目做具体的讲解,使学生在读中学习,在读中积累。

二、重视口头作文及片断作文的训练

  作文实际上就是把想要说的话书面化,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加入口头作文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口头作文往往在内容、表达方式、题目的选择上没有什么严格的限制,也不必成文,只是要把构思、立意大体说出来即可,同学们容易选择观察的角度,讲述自己感兴趣的事。在此过程中,指导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讲故事、提问题、作评析等方式来帮助学生丰富内容,把握主题,由粗略到细致,由物到人,由人到物,由简单到复杂,由纷繁到凝练,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力。一篇作文的优劣,选材是重要方面,而选材则主要取决于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通过频繁的口头作文训练,来督促学生积极的思考、观察,无疑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会起到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此外,由于口头训练占时短,学生们参与的机率大,也就避免了一些同学因为持有“反正不会叫到我”的侥幸心理,而不去持续观察、思考的弊病。而且这种训练对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很有益处。作文教学的过程,就是教会学生由观察到思考分析、再到正确表达的过程。通过口头训练,形成文章的大体轮廓,然后对其进行思考、筛选、提炼、丰富等系列加工,使千头万绪的内容变得思路明确、条理清晰,一篇合乎要求的文章就成形了。除了口头训练外,还要重视片断作文的训练。作文课堂教学有时会受时间的限制,全文训练无法进行,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片断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的切入点,确定文章的角度、打开文章的思路。尤其是开头和结尾的片断训练,有利于写作者在有限的时间内,打开思路确定主旨。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发散和拓展能力,打破某种格式化的模式。在开头开门见山,避免“绕”的现象,在结尾处,呼应全文而不是离题万里或是空喊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