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推动”教学的作用浅析论文

时间:2021-08-31

  摘要:置教师于课堂主演之地位, 便会让学生沦为接纳知识的容器和附庸, 这是以教定学传统教育模式的最大弊端。而以学定教的新教育理念追求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知识链接, 在探寻知识的海洋中, 教师不再是主导者而是导航者, 通过教师的投石激波、抛砖引玉, 引领学生向知识的深海漫溯。教师“推动”教学, 符合教师要成为教育艺术家、教育工程师、学习促进者的角色期待, 能推动学生发散思维、迎难而上、认错改错, 提高学生知识习得效率。

  关键词:导航者; 推动; 艺术家; 促进者; 效率;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不仅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还要有一种敢于放手的“隐退”情怀, 永远冲在第一线的教师并非“明师”“慧师”, 那些敢于退居二线, 将舞台交由学生“发挥”的教师, 才是新时期学生需要、社会需要的教师。让教师“推动”教学, 是对教师角色的重塑, 能发展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立人格,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形成教师架梯铺路、学生自主攀登知识高峰的教学生态。

一、“推动”符合教师角色期待

  新时期, 教师角色期待承载着家庭、学生、社会、学校等诸多内容。人们对教师的期望殷殷, 给教师角色转变提出了新要求, “推动”的角色定位符合社会各阶层、个体、团体对教师的角色期待[1]。

  1. 符合教师要成为教育艺术家的角色期待

  教育是一种灵魂感召艺术, 教师教学的过程不仅包含了艺术的内容和手段, 还会产生与艺术一样的功能。通过教师的语言艺术、表演艺术和对音像艺术等的运用, 触碰并深入学生内心, 帮助学生建立认知, 逐步积累知识, 接受知识美的熏陶, 促使学生实现德智体方面的艺术化发展。

  教师“推动”教学意味着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 教师讲授知识的过程变成了创造教学的过程。它要求教师坚持教学规律的指引, 以自己的胆识、魄力和创新操作, 给学生营造思索知识的时间和空间, 引领学生慢慢体验品味, 诱发学生创造。在教学材料艺术化加工、教学情境艺术化处理的过程中, 科学的共性、和教学的艺术个性得以融合, 教师也在这个艺术化的过程中走上了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艺术家之路。

  2. 符合教师要成为教育工程师的角色期待

  传统教学理念下的教师只是教材的执行者, 他们按照教材内容和相关的教辅资料, 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工作, 这种程序化的操作使他们看起来更像“驾驶员”, 游离于课程编写之外。新课程理念提出了三级课程构建设想, 在国家课程之外, 增加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给地方和学校提供了编制课时的空间[2]。课程编制的改革将颠覆教师惯于当执行者的局面, 它要求教师成为研发课程的“工程师”。

  “推动”角色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变成能为课堂推波助澜的“工程师”。要推动课堂, 让沉闷的课程活跃化, 低效的课堂高效化, 不但要求教师有灵活驾驭教材的能力, 还要求教师能根据学生的需要开发出符合其需求的教学内容, 这样才能在课堂陷入僵局时, 大胆舍弃既有思路和教材大纲, 引进能掀起课堂波澜的活水, 让课堂重新焕发出活力。

  3. 符合教师要成为学习促进者的角色期待

  传统教育理念下,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学生只是被灌输的对象。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转变这种粗放型的角色定位, 从传授知识的固有狭隘思想中解脱出来, 成为帮助学生成长、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的促进者。教师“推动”教学说明教师只是教学的推进者, 而不是教学的主宰者,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将自己当作学生学习的一种助力, 并以自己的生命体验和知识技能给学生提供恰到好处的帮助, 唤醒并激发学生潜能, 促进学生解决问题、学有所得。

二、“推动”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教学“推动”实际上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教师起着向导作用, 师生之间需要相互配合, 要达到推动目标, 需要教师当好教练、当好专家、当好知己。

  1.“推动”要求教师当好教练, 授学生以渔

  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 也不能代替学生完成学习过程, 那么教师就应该像教练一样, 教会学生各项技能技巧, 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 亲手打开知识宝库。要有效“推动”教学, 需从四个方面切入:第一, 从培养方法切入。教师需悉心观察每个学生, 了解不同个体的优缺点, 采用差异化的培养办法。第二, 从制定目标切入。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 明确自己的能力层次, 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 并帮助学生确定达成目标的最优途径。第三, 从学习习惯切入。教师要点明学生学习中的不良习惯, 引导其掌握正确的学习习惯, 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第三, 从学习动机切入。引导学生探索学习的乐趣, 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诱发其学习自觉。

  2.“推动”要求教师当好专家, 为学生指路

  教师要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地推动教学, 需要高水平的专业素质支撑。第一, 教师要具备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教师要在掌握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 尽可能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生理学等多学科知识;要能从纵深层面把握跨学科知识点的联系, 不断充电, 避免被学生问倒, 导致推动流产。教师的专业素养能为其有效推动教学提供开放性思路和正确决策。第二, 教师要具备信息素养和能力。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 教育信息技术已经取得前所未有的突破, 教师必须积极学习并掌握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 具备制作慕课、微课, 利用视频和网络平台教学的能力, 从而运用信息技术推动教学, 突破课堂困境。第三, 教师要掌握多样化的推动方法。试图一种方法反复用来推动教学是不现实的, 教师面对的是拥有奇思妙想、个性迥异的学生, 因此, 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反馈情况, 及时调整推动策略, 确保有效推动。第四, 教师要能准确掌握推动时机。教师的推动或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效、或有让课堂高潮迭起之功, 但能否达到理想效果往往受推动时机的影响, 在恰到好处的时间或节点推动, 方能事半功倍, 帮学生排忧解难, 让课堂熠熠生辉。

  3.“推动”要求教师当好知己, 与学生交流

  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推动需要学生配合, 学生不配合, 教师就是在做无用功, 会造成“干推不动”的现象。避免这一现象的最佳途径就是搭建师生友好沟通的桥梁, 让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这就需要教师放下“师威”、弯下身体、放低姿态, 与学生交朋友[3]。第一, 教师要有爱心, 以爱浇灌学生, 赢得学生信赖;第二, 教师要细心, 走进学生内心世界, 充分了解学生需求, 并正确引导学生, 赢得学生拥护;第三, 要善于攻心, 了解不同学生的想法, 做到知己知彼、对症下药。教师只有和学生成为朋友, 才能与学生进行真诚无障碍的交流, 从而充分把握学情, 在恰当的时机、用恰当的方法推动教学进程, 掀起课堂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