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心理学的运用探讨论文

时间:2021-08-31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了情感培养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因此,创设和谐、愉悦、充满求知激情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情感教学情感心理情感体验数学兴趣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

  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应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认识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数学学科特点出发,巧妙利用好情感的独特功能,使学生在学中求乐、学中求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并能引起师生间的思维共鸣,其教学效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情动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教育工作是一种极富有情感色彩的工作,教师的丰富感情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巨大动力和源泉。平日,教师本身的感情状态,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数学教师,首先必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数学,以高度的责任感、义务感、使命感、自豪感对待数学教学,以满腔的热情,富有情感地讲授每一堂课、每一章节。因为富有情感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课堂上出现相应的心理气氛,形成协调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内容。我们常常看到一名优秀并有威望的数学教师的思想品质、教学形象、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内容给他的学生往往留下非常深刻的痕迹,不仅能熏陶学生优良思想作风和道德品质,而且还会促成学生学业上的造就。这种言传身教的“遗传因素”会在他的学生的身上得到延续和回报。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非常注意自我的思想品质修养,并身体力行,为学生作出良好的表率;次之,数学教师还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性格,不能满足现有的知识,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广泛阅读各类书籍,扩大知识面。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胸有成竹地处理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教学中善与人处,与人为善,学生为教师的和蔼而严肃的态度所感染,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二)运用情感的感染和迁移功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所谓情感的感染功能就是指一个人的情感具有对他人情感施予影响的效能,情感的迁移功能就是指一个人对其它对象的情感会影响他与之有关的其它对象的情感。简单地说,当学生对教师有感情时,那么对他所交的朋友、对他经常使用过的东西都会产生好感,教师所教的这门学科就更不用说了。首先要求教师要有一个最重要、最主要的品质就是:“深深热爱孩子。”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师用爱心和真诚感人、育情,“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教师应该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调查表明,积极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满足交往、沟通、探索的欲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时,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动情、晓理、端行。教师要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上课时以精练、幽默、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师要思路清晰,深入浅出,学生易学易记,针对性强。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如经常用“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谁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请你来试试,好吗”之类的言语,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

  (三)运用情感的动力功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要渗透德育教育。初中数学教材中反映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内容很多,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不时引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另外,勾股定理、赵州桥等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祖冲之、华罗庚等数学家的故事能够唤起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之情,从而产生一种内驱力。通过数学史教育,著名数学家介绍提高学生爱国热情,激发学生责任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献身精神。通过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胸怀眼界,使他们感到学数学是无穷尽的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学到做人的道理窥视世界乃至宇宙的奥秘。

  (四)运用情感的调节功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适当的情感对人的认知过程具有积极的组织效能,而不适当的情感会产生消极的瓦解作用。这里所讲的“适当”与“不适当”,首先反应在情绪的极性上。一般说,诸如快乐、兴趣、喜悦之类的正情绪有助于促进认知过程,而诸如恐惧、愤怒、厌烦之类的'负情绪会抑制或干扰认知过程。根据这一规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以知育情,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端正和加强其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和稳定性,让理智支配情感。其次,教师要善于以情促知,针对学生苦学、厌学现象,要发挥情感的调节功能,增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苦学、厌学转化为“乐学”、“好学”。在教学中,对许多知识难点的分化,教师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易记。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非但不感到艰涩、困苦,而且还能够饱尝成功学习的欢乐。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教师必须善于探索,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寓学法训练于教学之中。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激增的今天,“一支粉笔,一张嘴巴”的课堂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信息量大接触面广的当代学生的要求,教师必须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之相适应。多媒体是一种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录像,实物投影于一体,提供文字、音响、图形、动画等多种信息的现代化设备,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充分调动人体的各种器官,扩大信息接收量,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增大教学容量,增强学生的新鲜感,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形象化、具体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思维,培养兴趣,从中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学科间的综合能力,开创课堂教学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