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高校经管类专业金融课程体系的建议论文(2)

时间:2021-08-31

三、优化高校经管类专业金融课程体系的建议

  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地方经济发展所需的应用型经济管理类人才,开设金融类课程的目的也是让学生熟悉和理解金融业务的运作机制,掌握一定金融分析和投资的知识与技巧具备一定理财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金融类课程体系的优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金融实务课程的比率。为经管类专业开设较多的金融理论课程虽然有利于学生掌握扎实金融理论,为其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但是这不仅与其培养目标不相符,而且学生对高深或宏观的金融理论不仅没有学习兴趣,甚至感到茫然。因此,优化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金融类课程体系,首先应降低金融理论类课程的比率,提高金融实务课程的比率。具体建议是在确保学生理解货币、汇率和保险等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压缩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和保险概论等基础理论课程的课时,尤其是要压缩宏观金融理论部分的课时增加证券投资分析、金融理财、外汇交易和保险实务等实务类课程。当然金融实务课程如何开设,还要视具体专业而定。如国际贸易与经济专业应增加外汇交易和保险实务等课程的课时;财务管理专业应增加证券投资和金融理财等课程的课时;工商管理专业如开设金融类课程,建议增加资本运作与投资等课程的课时。此外,开设金融实务课程还需要走出管理类专业应开设金融管理类课程的认识误区,应明确企业管理类专业开设金融类课程也为了让学生熟悉和掌握一定金融实务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应开设与本专业相关的金融实务课程。

  (二)增加实践课程和实验课程的比率。随着金融创新的曰益推进金融发展正呈现两个突出的特点:其一是金融对经济生活的渗透程度曰趋增强,金融交易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其二是金融交易形式曰趋多样化,交易流程曰趋复杂,特别是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推陈出新。经管类专业的学生仅通过传统金融课程学习,不仅难以理解和掌握各种新兴的金融业务,甚至理解传统金融实务都有困难。当前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虽然基本都开设金融类课程,但是鲜有学校设置了实验课程或实践课程。因此,地方本科院校优化经管类专业金融类课程体系,还需要增加实验课程或实践课程的比率。当然对一般经管类专业而言,实验课程或实

  践课程都无法按照金融专业的模式运作,需要灵活处理。对于设有金融专业且有专门金融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的学校,通过相关部门领导沟通和协调,充分利用金融专业的实验室和实践基地让经管类专业学生进行体验和学习。对于没有金融专业和金融实验室的学校而言,可考虑依扦相关专业的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充分利用免费网络资源,让学生亲身体验常见金融交易过程,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虛拟交易,并撰写相应实验报告。

  (三)加强金融专业教师的引进力度。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金融类课程设置不科学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缺乏经过系统金融学训练且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优化经管类专业金融类课程体系,提高教学效果,需要进一步增强金融学专业教师的引进力度。近年来地方本科院校虽然也注重金融专业教师的引进但是由于引进条件与其他专业教师基本一致,难以吸引高层次金融专业人才,金融学专业教师依然非常缺乏。鉴于此地方本科院校应正视金融学专业教师引进难的问题,对金融教师引进采取灵活政策,如适当增加引进待遇,放宽年龄限制,或采用弹性引进制度。

  (四)加强对金融类课程教师的培训力度。据笔者掌握的资料显示対方本科院校金融类课程的教师基本都是青年教师,不仅教学经验缺乏,而且经过系统金融学专业训练的比例较低。在外部引进困难的条件下,加强金融类课程骨干教师的培训鼓励其参加校际交流,向外校经验丰富教师学习是提高他们教学能力的捷径。为了迎接本科评估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地方本科院校虽然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外出学习考察活动,但是鲜有普通教师特别是非核心课程的金融类课程教师参加。因此地方本科院校要优化经管类专业金融类课程体系,还应加强对金融类教师的培养,鼓励其参加教学研讨会和进行校际交流。此外,经管类专业负责人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对金融类课程选择也应主动听取金融类专业教师的意见进—步完善教学计划。

【关于优化高校经管类专业金融课程体系的建议论文】相关文章:

1.新时期优化高校资产管理的建议探究论文

2.经管类专业商务礼仪实践教学改革论文

3.高职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培养“适销对路”论文

4.ERP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论文

5.关于优化教法的论文

6.高校篮球教学方法的优化论文

7.高校经管类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保障机制探析论文

8.高校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以经管类课程为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