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变动中的投资约束学术论文

时间:2021-08-31

  一、引言

  现有的关于产业结构失衡问题解决的分析,大多集中在对产业政策的制定上,并没有深入分析造成产业结构失衡的原因,以及产业政策如何调整产业结构。本文着重分析产业结构变化中的投资约束,并从投资对产业结构变化的约束和既定的产业结构对投资的反作用两方面来加以分析。 

  由于一国在某一时期的产业结构变动是由产业结构调整和结构升级共同决定的,因此,我们在分析产业结构变动中的投资约束时,是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两方面展开的。首先有必要对产业结构的这两方面下一个定义。结构升级指产业政策向属于朝阳行业且占社会 经济 比例较小甚至尚处空白的新兴产业和产品倾斜,以促动和 发展 与之相关的产业群。产业结构调整指产业政策对那些在性质上虽属于夕阳产业但占社会经济比例不是很大,产品供给不足需要适当发展的短线产业进行扶持。

二、投资对产业结构变化的约束

  (一)投资规模对产业结构变化的约束

  投资规模直接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规模和幅度,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水平。目前,我国 企业 的投资较为分散,规模过小,造成技术起点低和产业结构升级困难。从对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划分可以看出,相对于产业结构升级来说,产业结构调整所需的投资规模较小,因此,投资规模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约束强于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对于这些投资规模较小,社会所占比例较小,供给不足的产业来说,更容易吸引企业投资,相伴随的是易造成重复投资,生产能力过剩现象,所以,产业结构调整的投资应更倾向于盘活固定资产存量,进行存量调整,而对于产业结构升级来说,应增加促使产业结构升级所需达到的投资规模。

  (二)投资流向和投资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化的约束

  如果说投资规模直接影响着产业结构的变化,那么,投资流向和投资流向结构则是通过塑造的投资结构来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

  生产能力形成的约束和既定的产业结构在短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易造成投资效用的发挥滞后。对不同的产业来说,滞后期的长短是不一样的,第一年用于产业结构变化的投资可能在第二年产生效用,也有可能到第十年才产生生产能力。用于结构调整的投资应流向那些在性质上属于夕阳产业,占社会经济比例不是很大,产品供给不足,需要适当发展的短线产业,像纺织、机械等产业。短期内,投资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效果较好,第一年将投资流向产品供给不足的纺织产业,第二年该投资产生的生产能力可能可以发挥出来,满足市场需求。而对于产业升级来说,其投资是流向那些属于朝阳产业,且占社会经济比例较小甚至尚处空白的新兴产业,这些产业最明显的特征是从研发到投入生产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短期内,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约束力强。相对于短期,从长期来看,投资流向结构调整的产业使产业结构从不平衡走向平衡,亦或从平衡走向更加合理,亦或从不平衡向更趋于平衡发展,都使得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优化,从而达到产业结构升级。而那些流向产业结构升级的投资发挥出效用后,使得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不论是流向产业结构调整的投资,还是流向产业结构升级的投资,都有两种——存量资产调整和增量资产投资。存量资产调整指转让和重组企业中那些尚在其寿命期内的固定投资。增量资产投资则指投资的是新增资产。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这使得部分产业的生产能力过剩,这些产业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固定资产存量调整。固定资产增量投资和存量调整是相互影响的,存量调整需要一定的增量投资加以推动,合理的增量流向会通过其最终效应反馈于存量调整,而不合理的增量流向不仅使得存量资产不能及时而有效的转让和重组,而且可能会带来资产存量僵化占用和调整秩序的混乱,使得已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更加不合理。

  以上我们已经看到,投资有存量调整和增量投资两种,这两种投资可流向需要产业结构调整的产业,也可流向产业结构升级的产业,那么,我们可能会问在既定投资量的前提下,究竟该有多少投入结构调整的产业,又有多少流入结构升级的产业呢?即投资结构该如何安排?对于固定资产存量调整来说,不存在上述问题。因为不论是结构调整还是结构升级的产业出现固定资产僵化占用,都可使用行政或市场的办法来促进其转让、重组。而增量投资则不同,增量投资的主体有两个,一是政府投资,二是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自主投资。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受其财政收入的约束,增量投资是一定的,这部分投资有多少投入结构调整的产业,有多少投入结构升级的产业,直接关系着今后一段时期内产业结构的水平。企业自主投资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投资多少到那些国家产业政策允许的夕阳产业,多少到朝阳产业受到企业自身实力的约束。这里,我们认为,企业作为短期利润追逐者,会更倾向于投资那些结构调整的产业,而政府作为长期利益追求者,倾向于投资结构升级的产业。将政府与企业投资的相互促进,称之为产业结构调整与结构升级的共向,将政府与企业投资的相互制约,称之为结构调整与结构升级的异向。近几年来,国家一直把投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这是必要的,是结构调整的要求,但是,对企业技术进步的投入却明显不足,造成产业结构调整和结构升级的异向。要想有利于一国的产业结构优化,需要将异向转变为共向。因此,我国提出的结构调整,即在继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应加大对能拉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领域的投资,要通过对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要的原材料生产和设备工艺改造,积极采用新材料提高 现代 化水平,使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拉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近年来, 电子 通信、住宅、汽车等产业对产业升级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产业结构调整拉动产业结构升级,就是变异向为共向。

  因此,投资流向和投资流向结构共同约束着产业结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