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表演专业形体教学探索的论文(2)

时间:2021-08-31

  一、肢体解放阶段

  重点解决——由原始形体的自然状态向形体的柔韧和协调状态提升。我们知道一个从事艺术学习的学生最初都要经过一个形体基本功的训练过程,也就是说要磨练他的创作工具和材料——形体,对他原有未经训练的自然状态的形体进行改变,使其肢体端正,舒展大方,灵活自如,得心应手。那么本阶段的训练内容,主要以学生身体各部位的柔韧度训练和协调能力及基本技巧训练为主,以逐步适应艺术创作对身体条件的要求,这部分的训练内容主要包括:头、颈、胸、腰、胯、腿、膝、脚等身体各个关节部位(韧带)的拉伸训练。主要通过压、搬、耗、踢、悠、控、甩这些训练过程来达到韧带拉伸的目的,同时以身体各部位的能力训练如:俯卧撑、仰卧起坐、倒挂撑、倒立等项目训练,包括毯子功的前滚翻、后滚翻、侧滚翻等技巧性项目训练,使学生在柔韧度训练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肢体动作的协调和身体素质与能力的提升,以适应下一阶段的训练,应该说初级训练阶段是一个比较艰辛和痛苦的过程,需要学生有吃苦耐劳的思想和顽强拼搏的专业精神才能很好地完成。

  二、形体的塑造阶段

  重点解决——由形体的柔韧和协调状态向形体的审美状态发展。完成了初级阶段的柔韧度与协调性训练之后,就应该进入第二阶段的形体美化训练阶段,此阶段是学生树立形体审美意识的主要训练阶段。通过此阶段训练使学生的形体状态更加漂亮有形,特别是通过把上和地面训练,培养学生的高雅气质和肌体的'控制能力。本阶段的训练内容主要以把上训练和地面训练两部分内容组成。把上训练包括:擦地、踢腿、控腿、控腰、舞姿等项目的训练;地面训练包括膀位、手位、脚位、各种跳转(小跳、中跳、大跳)平转、翻身,上肢体态训练(提、沉、冲、靠)组合等。通过这一阶段的肢体形态的美化训练,使学生从内心里逐步感受肢体美的表现与自身审美意识的相互融合,为下一阶段的形体塑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形体的审美阶段

  重点解决——由形体的美化阶段向形体的塑造阶段提升。通过第二阶段的形体美化训练为第三阶段的形体塑造能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证,此阶段形体塑造能力训练,主要以各种风格化的舞蹈组合训练为主要内容。内容包括:汉族舞、藏族舞、蒙族舞、维族舞、现代舞、街舞的训练,尤其要加强戏曲身段的基本手式、步伐的训练。通过本阶段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各民族舞蹈、现代舞蹈和中国戏曲艺术的基本形体表现特点和风格特征,使之在今后艺术创作中能够为塑造各种不同时代,不同民族风格的人物形象打下一定的基础。

  四、形体创作阶段

  重点解决——由形体塑造能力向形体的创作能力方向发展。通过第三阶段的形体塑造训练,学生们形体的表现力应该得到很大的提升。本阶段的形体创作能力训练,应该是高职艺术类学生形体最高级别的训练,不但训练学生们形体表现力,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们的形体想象力和形体表现的创造力。本阶段训练内容主要要求学生以现实生活为素材来通过想象创作形体动作,或根据剧情需要进行情节性训练。基本内容如:体育项目(踢足球、打篮球、打羽毛球等)、骑马、打架、摔跤、游泳、战斗场面、器械格斗、双人或多人对打、舞台搬运训练等等。主要是把表现现实生活的形体动作,组织成有情节的训练片段进行想象创造性训练,通过想象形体训练让学生们掌握如何艺术地再现生活,如何通过组织舞台形体动作来体现剧本的规定情景,人物性格,最终达到创作舞台人物形象的目的,这个阶段的训练难度非常大,主要靠学生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来完成,同时也是对前面几个环节训练成果的检验,是学生形体训练的最高阶段。

  以上四个阶段的教学阶段,涵盖了形体训练的全部内容,基本展示了戏剧演员形体训练的全面性,同时,也说明作为一个优秀的戏剧演员是多么的不容易,必须具备多方面的专业技能才能适应现代大众的审美需求,以及现代戏剧影视艺术的发展对演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只要具备了以上的技能,才有可能塑造出各种不同个性的、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舞台人物形象。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演员的才能愈大,他的创作愈精细,他就愈需要探讨,愈需要掌握技术”。所以,演员提高自身的形体表现力对塑造人物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前面所谈到的演员形体训练的四个阶段和基本训练内容,是为了提高演员的形体表现力而做的最基本的技能储备。那么,演员的形体表現力主要指哪几个方面呢?我们大体归纳总结如下几点:

  第一,演员的形体动作必须能表现出剧作家所提供的特定情景中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二,演员的形体动作要能够表达出人物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包括:民族特征、时代感、年龄感、身份感、职业感以及性格、形象、体质诸方面在人物的形体行为中所表现出的特征。第三,演员的形体动作要有舞台真实感和个性化的形式美,并具有一定的造型美。第四,演员的形体动作要与整个舞台的空间造型相协调,也就是说,在形体塑造的过程中必须按照舞台艺术美的规律进行动作。第五,演员在形体动作的表现上应巧妙地体现出节奏与幅度、形态与造型,要与舞台空间布局、画面均衡等艺术表现形式结合起来,融入到演员自身表达的内容当中。

  以上是自己多年通过对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了解和认识而逐步形成的教学上的一些观点,能否有效地运用于教学实际,并对高职艺术院校戏剧表演专业形体课的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仍需要在实践当中验证。同时,要感谢中央戏剧学院形体教师张大英、田正坤、宋丽芬、余欣教授,正是拜读了他们在形体教学上的一些感受和观点,才促使我从理念上认真地梳理了一下这些年在形体教学上的一些探索和感悟,也才有了今天纸上的有感而发。真诚地希望各位专家、同仁能对文中浅陋的观点提出宝贵意见,从而推动高职艺术院校戏剧表演专业形体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徐翔,廖向红,麻国钧主编.中央戏剧学院教师文库《论声乐、台词、形体》[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

  [2]余欣.形体教材丛书《演员形体教学研究》[M].

  [3]郜大琨,张勇,韩国跃.中国古典舞教程《中国古典舞基训》[M].

  [4]唐满城,李正一,黄嘉敏.中国古典舞教程《中国古典舞身韵》[M].

  [5]肖灵.舞蹈知识丛书《舞蹈基础训练》[M].

  [6]于雪剑.戏曲身段教学丛书《京剧身段技法》[M].

  [7]梁伯龙,李月.中央戏剧学院教材《戏剧表演基础》[M].

  [8]林洪桐.实用影视艺术丛书《表演艺术教程》[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