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探析论文(2)

时间:2021-08-31

  (2)职业道德要素理论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如果仅仅局限于技术传授与注意事项的讲解,则人为降低了职业道德教育的高度与规格,基于国家社会长远需要,职业道德要素应该包括诚信、责任、协作与创新四个方面,做好这些,职业人才能真正实现组织发展与个人提升的完美结合,从而在为组织、企业、公司做贡献的前提下,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上述要素体现了职业存在发展的必需,体现了职业人安身立命的普遍素质,既是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对象的永恒追求,也是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精华所在,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必须且只能围绕并服务于这些内容,使它们得到充分实现。

  (3)职业角色理论在职业中,由于岗位、任务的分工,每个从业者都长久或临时扮演着特定的职业角色,当前诸多的职业冲突甚至对抗,均来源于职业角色的不适应、职业角色的混乱、职业角色扮演与角色期待的差距。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基于更高的高度对学生分析各种职业角色的特性、要求,权利义务内容,通过真实模拟和角色扮演,使学生身临其境,热情参与,“在场”体验感悟,职业角色理论对职业道德教育的环境载体塑造、职业道德教育的平等民主方法探索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4)职业对象分层理论除了一般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的宣讲外,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应该依据不同的学生个体、群体而因材施教,分层推进。大学新生、大学实习生、大学毕业生等不同群体对职业的认知存在差异,均有不同的“最近发展区”,职业道德教育宜选择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而实施个性化教育。职业对象分层坚持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整体推进的原则,要求对新生注重职业规划社会性、合理性引导,实习生注重职业岗位的责任养成和职业知识习得,而对毕业生则着重对择业、创业关系,职业协作、职业诚信等教育,这也要求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必须是系统配套、持续不断的工程,不能毕其功于役,必须根据对象实际,分阶段,有步骤、有规划地实施,各种阶段、不同时空的职业道德教育应该相互促进,相互作用。

  (5)心理学、管理学、政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吸纳利用当前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广泛吸纳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如心理学的职业倾向测试、职业问题诊断测试,管理学的组织行为与领导管理,政治环境变动对职业人选择决策和职业行为的制约,职业道德教育也需要深厚的伦理学支撑,提高自身的可操作性与现实回应力。这样,职业道德教育不是盛气凌人、闭门造车和浅表应声,才能实现自身的融通自足,赢得认可与信服。

  2.实现“学生”具象化,明确与落实“学生”职业道德要求,为学生后续职业人生打下基础

  学生群体和职业岗位人群似乎界限森严的不同,导致高校职业道德教育没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寻求学生与职业人之间的契合通约点,把学生作为“职业人”的组成部分,着重明确与阐述学生阶段应该遵循践行的职业道德如知足感恩、诚信友爱、热心公益、立志高远、豪迈大气、务实创新等各种品质,通过考试诚信、交友诚信、贷款诚信、消费节俭、志愿服务等各方面,通过学生职业协会团体,把志同道合、情趣相投与职业本质规律探索、职业共同话语凝练、潜在职业人脉资源整合、专业核心技能培育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能脚踏实地又能仰望星空,为学生走向未来职业岗位架起桥梁,顺利实现走向社会的过渡与跨越,从而自如从容地进入并适应以后的职业生涯。

  3.勇于直面和辩证剖析各种职业问题现象

  高校职业道德教育教学中可广泛引入介绍各种职业现象和职业问题如求职应聘、下岗跳槽、团队合作、职业晋升、职业倦怠、食品安全、职业诈骗、劳资纠纷、职业与专业的不对口等,帮助学生摒弃浮躁心态和雇佣意识,养成善于分析利弊得失,分析目前与长远,权衡公私、义利、进退、仁富等两难的辩证思维素质,指导学生锤炼感恩、谦让、奉献、坚持的优秀职业品质,勇于化解矛盾冲突,澄清疑惑,缓解压力,厚积薄发,最终获取成功。

  4.实施专题研究和主题活动,强化参与体验,锤炼职业素质

  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专题研究,能整合各种信息资源与知识观点,能以逻辑再造的方式实现对教学内容的优化,具有广泛深刻的多视角思考,丰富的信息撷取量,尽显教学个性风格等优势。高校职业道德教育教学中可以精选如企业家眼中的“职业教育”、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企业兴衰与企业家沉浮、职业伦理、事业与职业、专业与职业等专题,融趣味性、学术性、焦点性为一体,让学生组建团队,广泛调研,平等交流讨论,教师则详细介绍评述各家乃至前沿观点,帮助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提高职业知识储备与职业问题应对技巧能力。持续不断,有反馈、富创新的主题活动能确保营造职业道德教育的良好环境氛围,促进职业道德教育效果评判的改革与完善。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应该树立学生主体、真实模拟、主动参与、真实体验、寓教于乐的理念。因此应该精心设计部署如劳模典型宣讲、专家讲座、社区公益志愿服务、拓展培训、校企座谈、实地观摩等主题活动,组织参与地方主题庆典活动,让学生在全过程、全身心地投入和体验感悟中,比较分析鉴别,及时吸取丰富健康的职业道德养料。从而指导学生在逼真熟悉的职业场景中,未雨绸缪,正确利用可能的职业机遇,从容应对并化解未来的职业困境。

【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探析论文】相关文章:

1.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有效性探究论文

2.健康心理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机制探析论文

3.当代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分析论文

4.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论文

5.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策略研究论文

6.中职语文课堂的职业道德教育论文7.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论文

8.高职食品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