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金庸剧的缺陷及其改善建议论文(2)

时间:2021-08-31

二、原因分析

  “中国的电视产业陷入了这样的怪圈:一边是观众抗议翻拍泛滥却又争相收看,另一边是业界宣称翻拍扼杀原创力却又不断拍摄新的翻拍剧。”⑤如此矛盾的情形让人不由得好奇,翻拍剧到底有何魅力,它因何产生,又有何影响?

  1.文化消费的产业化驱动

  早期电视剧坚持为艺术而创作的理念,制片过程也秉承尊重原着的原则,较少受到商业化的影响。因此,情节上不会掺杂过度的商业包装和模式化表现手法,文化品位上也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着风采。金庸武侠剧系列中的经典版本便产生于那个时代。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转型,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和思想浸淫各个领域。电视剧生产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资金的涌入使制作成本水涨船高。“有些投资方只关注主演是谁,导演是否有名气。投资的随意性说明在这个资本逐利的过程中,电视剧创作本身并不是重点,而只是资本运作的一种外在形式。在这种背景下,翻拍剧因其低风险、高关注度、相对较低的真实成本和制作难度等特点自然受到资本的追捧,成为近年来电视剧创作的主流。”

  ⑥可以说,当下翻拍电视剧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观众的注意力,并利用售卖广告档期进行盈利。于是,翻拍剧为博得大众眼球往往增加人物间的复杂恋爱关系、炫目的特技打斗场景等“烂俗”剧情,淹没了原着中的情节主线。任何艺术创作中一旦注入过多的商业动机,必然会影响其艺术质量。对此有学者评价:“翻拍经典虽然是文化传承,但对有些人来说却更像是一种赚钱的幌子。这并非是一个人、一个环节的错,而是应该整个行业一同来反思。”⑦

  2.电视台采购模式的影响

  电视剧最主要的买方和播出平台是电视台,而电视台的商业运营模式则会直接影响电视剧的生产与营销。

  在旧版金庸剧拍摄的年代,电视台的资金运作较为独立,购买电视剧的主要衡量标准就是质量。故旧版金庸剧在制作过程中一般都会保留原着的“原汁原味”,仅对文字无法描绘的场景细节进行补充。

  目前,广告赞助是电视台运营的主要资金来源,收视率成为电视台衡量一切的标准。电视剧的成本与收益问题则是采购方--电视台--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这就直接影响到作为生产方的电视剧制片人的行为。“导演李少红曾明确透露:目前国内的电视剧市场以题材论价,在开拍前就定好了价格。”⑧电视台买不买某部电视剧,多是取决于剧中明星的分量以及观众的期待度,这种取舍标准使那些原本为艺术内涵而拍摄的电视剧缺少生存空间。此外,电视台购买电视剧主要以剧集数为价格计算标准,集数越多往往售出价格越高,这就使得翻拍剧极力拉长剧集,从而导致剧情拖沓的问题。

  3.编导、演员等拍制成员因素

  编剧是电视剧的灵魂,导演是电视剧的掌控者,演员则是电视剧的表现终端,聚集了好导演、好编剧和优秀演员的电视剧就已经成功了大半。早期经典金庸剧大都由着名导演和编剧操刀,他们对于剧情的把握度较高,演员对剧中人物性格的理解也较透彻。因此,旧版金庸剧中的演员装扮和形象虽然不像当下包装的那样“炫目”,但演绎的角色却都能入木三分,荧屏形象至今仍有大批忠实拥趸。

  当下的电视剧制片经费基本是各种商业投资和赞助。受赞助商影响,导演看中的演员角色往往从其票房号召力的商业层面进行考量,极易出现选角失败的情况;而选中的多为明星,他们对剧本及饰演人物的熟悉程度受紧张的拍摄档期所限,无法做到足够细致到位。因此,翻拍剧中往往出现演员与所饰演的人物在气质、性格、演绎上相差较大的情况。即便外形装扮华丽,也无法掩盖人物性格刻画失败的事实。此外,在编剧的重要性认识上,国内的认知与投入还不够匹配:编剧的地位较低、待遇较差,许多颁奖典礼甚至都未设置最佳编剧奖项。长期的忽视使国内编剧们无心钻研剧本,侧面助长了翻拍、模仿之风。

  拉长剧集进行翻拍几乎已成为经典电视剧不可避免的命运。翻拍并无不妥,之所以遭人反感,只是某些客观或主观因素导致翻拍剧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当前亟须明确该如何正确地翻拍经典电视剧。

三、改进建议

  “电视剧制作的最终目的是要为广大电视观众所接受,这个接受的过程依赖于传播过程中的编码与解码。一部电视剧是否被认可,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解码。”⑨而目前,编码、解码的双方--电视剧制作方和观众--在翻拍剧上产生了矛盾,我们应正视这一问题,至少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努力将其引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1.改变短视的商业思维

  从效益上讲,翻拍剧能借助观众的熟悉与怀旧心理吸引更多的关注,从而节省宣传成本,有效降低投资方、制作方的风险。“翻拍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它利用原有的故事题材来进行再次改编和制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原创剧本稀缺的问题,为我国影视产业的兴盛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⑩但从前文的问题分析可见,要改变翻拍剧口碑下降的命运,根本上是要改变当前电视剧制作过程中浮躁、短视的商业思维。过度强调商业化目标必然带来唯利是图的短视行为。制片方为了追求收视率,把原着剧情拉长,增加世俗化情节,颠覆原着经典的人物形象,难免降低剧作的文化内涵。长期如此,将引起观众反感与失望,导致收视率下降,陷入低成本粗制滥造的恶性循环。因此,确保金庸武侠剧等经典在翻拍中的相对艺术独立性是其品质保障的根本。这就需要电视剧行业管理者提高对此类经典电视剧的重视度,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扶持,以促使制片方改变唯利是图的短期商业思维,增强在翻拍时把控艺术品质的原则性。

  2.尊重原着的文化内涵

  翻拍好一部电视剧,其难度丝毫不亚于原创。“翻拍受到已有影视文本的限制,受到观众业已形成的思维定式和观赏习惯的限制,从事翻拍的电视剧艺术家需要有对生活的深刻领悟,对人物的独特理解,对影视语言及其表现手段的熟练掌握,以及与历史对话、与文本沟通的能力,如此才能在翻拍中展现一片艺术新天地。”

  当前,翻拍金庸剧中被观众诟病最多的就是篡改原着情节现象。强行加入一些俗套甚至“狗血”的情节,其实并不能如愿吸引观众的眼球。新版金庸剧收视率几乎全线下降的事实说明,因文化内涵下降、情节线索混乱反而会失去原本忠实的观众群,尤其是高端的受众群。“严格来说,只是在利用短暂的话题来吸引观众眼球,它只是对市场的一次透支消费。”因此,尊重原着、保持文化底蕴是翻拍剧还应坚持的“底线”.

  3.合理追求画面感

  电视剧的画面感包括演员造型和拍摄镜头两个方面,目前翻拍金庸剧在这两个方面都存在一些误区。对选择演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拍摄镜头上,过于追求美感而忽视了内涵。演员的气质是后期人物造型所不能弥补的,选择的演员不仅要得到观众认可,而且要与角色气质相符;拍摄镜头不仅要为电视剧的画面增色,更要将情节内涵表达得合理且新颖。现在很多金庸剧在翻拍时会选择人气较高的偶像明星,试图以此吸引年轻受众的眼球,但这些偶像演员的气质大多与武侠人物需要的古装风格不附,再加上过于注重对镜头画面美感的追求,导致翻拍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翻拍剧对演员和拍摄镜头的要求更加严苛,必须加强演员选择的合理性,避免让电视剧投资方独揽选角的大权,要选择适合于剧中人物特征的演员类型,塑造更贴合原着人物的荧屏形象。同时,要增强情节与画面感的融合度,做到内涵与美感并重,否则“高清的拍摄技术和时尚的形式包装也丝毫掩饰不了整个电视剧实质内容的苍白与空洞,翻拍不是完完全全的拷贝,观众不会对只换了演员、场景的故事感兴趣的”.

  综上所述,金庸武侠小说是经历时间洗礼留下的文化财富,经典金庸武侠剧是电视剧发展路途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其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不容小觑。当下翻拍的金庸武侠剧存在的问题,是事关经典武侠剧乃至整个国产电视剧健康发展的问题。因此,需要认识到“翻拍的真正意义在于,重温经典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在细处加以超越,观众在习惯于经典所带来的温暖的同时,要有不破坏整体风格的惊喜与创新”.为了有效利用和有序开发电视剧创作的珍贵文化资源,保护经典武侠电视剧种的艺术价值,翻拍此类电视剧应多措并举,营造健康的文化产业生态,将以金庸武侠小说为代表、蕴含中华传统文化财富的大量翻拍剧做精、做强,从而推动国产武侠电视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翻拍金庸剧的缺陷及其改善建议论文】相关文章:

1.公司管理改善建议

2.改善校园建议书

3.有关改善罗田的环保建议书

4.对改善环境的建议书

5.改善班级的建议书

6.小河改善建议书作文

7.5S管理改善建议

8.改善城市环境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