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孝文化的传承探讨论文(2)

时间:2021-08-31

三、传承优秀孝文化,促进现代社会和谐发展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础,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孝文化具有很强的道德教育功能,对于调整家庭伦理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极其重要。因此,应该以传统优秀孝文化为切入点,提高整个社会对孝文化的认识,并践行孝文化,促进我们整个民族整体道德修养水平的提升。

  (一)发挥家庭的基础性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是孝道教育的第一场所,家庭教育对传播优秀孝文化起着基础性的作用。首先,父母应该努力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孩子对父母的感情源于血浓于水的亲情以及亲密的接触,是对创造和哺育自己生命的人的爱戴。父母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孩子,既不能溺爱,更不能虐待,只有形成平等、和谐、友爱的亲子关系,才能激发孩子内心深处对父母的爱与尊重。其次,父母要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深化对孝的理解。父母有意识地让孩子知道母亲怀孕的艰辛与生产的痛苦,使子女明白生命的可贵,进而使他们敬畏生命,爱护自己的身体;有意识地使子女了解父母工作的艰苦和挣钱的不易,明白父母为家庭、为子女所付出的所有努力,体会父母对他们无私的爱与奉献,从而从内心深处产生对父母的感激与敬重。再次,从具体小事入手,培养孩子行孝的行为习惯。父母有意识地指导和训练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能表达对父母爱与尊敬的事。比如打扫卫生、洗衣服等简单的家务事,给父母、爷爷奶奶等长辈制作生日小礼物,节省零花钱等等。通过这些方式培养孩子孝的行为习惯。最后,父母要言传身教,发挥表率作用。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他们的言行举止将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充分阐释了父母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所以,家长们应该从日常生活开始,关心父母的衣食住行和身体状况,常回家看看,多陪父母聊聊天,多给予父母精神上的慰藉。久而久之,子女就会潜移默化地形成尊敬父母、孝顺父母的言行。

  (二)发挥学校的主导性作用

  学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弘扬优秀的孝文化要以学校为主要阵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孝道教育。首先,完善孝文化教育的内容。现代人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很少正面接触传统文化,对《论语》《孝经》等经典知之甚少,甚至对《二十四孝》中以前那些耳熟能详的孝德故事也一无所知,缺乏最基本的孝道观念,因此要对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孝”,什么是“不孝”,进而激发学生孝的情感。其次,开辟多种孝道教育途径。学校除了利用课堂、专题讲座等形式将孝意识传递给学生,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孝道教育实践活动,使人们践行孝道,培养孝的行为习惯。学校应抓住各种机会,结合时政教育、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以孝敬父母为主题的各种教育活动,如“孝敬父母月”活动,为父母洗一次脚、帮助父母做家务等。使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表达对父母的爱与尊敬,进而培养他们的孝道意识,养成尽孝的行为习惯。学校也可以利用话剧表演、电影观赏等形式,让学生形象地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使他们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也能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父母。最后,开展网络教育,搭建现代化平台。现代学生利用网络的频率非常高,几乎每天都会接触网络,由于现代的网络平台非常多,所以学校应该利用网络优势来为孝道教育提供新的平台。如开通微博,传递学生尽孝的感动瞬间;组织大家进行有关孝的微电影和话剧的制作,捕捉并感受尽孝的温暖瞬间;建立BBS论坛,让人们说出在与父母沟通时候遇到的困扰,并给予帮助;建立人人公共主页,分享世界各地孝文化的异同,深化人们对孝的认识等等。

  (三)发挥大众传媒的引导性作用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密,成为文化传播、信息沟通的主要方式。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运用大众传媒技术,宣传和倡导有利于孝行的舆论,营造有利于孝行传播的媒介环境,强化人们的孝意识,使其自觉践行孝道。一方面,大众传媒要加强孝文化的正面宣传,弘扬正能量,从而感染人们,使其受到鼓舞,学习先进人物,践行优秀孝文化。通过播放《常回家看看》和《感恩的心》歌曲和“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宣传片等方式,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必须把孝贯穿到日常生活中去,培养孝的行为习惯。通过《感动中国》《孝行天下》等栏目,宣传孝顺父母的感人事迹,给人们以启示和鼓舞。另一方面,大众传媒要加强对孝的监督。大众传媒要对各种孝行异化现象进行分析、批判、鞭笞,逐步地在全社会营造孝教育的良好氛围。在现实社会中,一些虐待父母、抛弃父母的恶行时有发生,通过大众传媒的监督与批判,对他们这种恶劣的行为进行批判与鞭答,引起人们的警醒与反思,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以孝顺父母为荣,虐待父母为耻,激发人们自觉形成履行孝道的内心信念,选择孝敬父母的道德行为。

  (四)发挥法律的规范性作用

  孝文化的传承,不仅需要依靠道德的约束,还需要法律的规范。我国的法律,比如《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等,有关于养老敬老的相关规定,但是这些规定大部分侧重于物质或经济方面的赡养。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父母精神上的奉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与时俱进地纳入法律的范畴。在2013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我们应该按照法律规定,严格地贯彻和实施这些法律,让父母的权利得以实现,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当然,对不孝的行为应该给予惩罚,引起人们的重视,鞭策人们自觉地履行尽孝的基本义务,用制度和法规来保证孝道的实行。

  在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孝文化中养老、敬老、尊老和爱护自己的伦理观念对于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促进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重视传统孝文化的传承,深化对“孝”的领悟,自觉践行孝道,孝敬父母,从而为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现代社会孝文化的传承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1.试论文化的传承与流变

2.孝道的传承作文

3.传承孝文化800字作文

4.传承孝文化作文

5.文山水傣文化的传承与变迁探究论文

6.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论文

7.传统武术文化在武术教学的传承与创新论文

8.传统文化的传承精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