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兴趣教学论文参考(2)

时间:2021-08-31

二、制造悬念,激发学习欲望

  制造悬念能够使人们产生心理变化,形成强烈的好奇心,造成一种挂念的心境。对于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悬念,通过悬念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更加渴望,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学生想要急于知道答案,他们就会一起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并进行自主探究,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月光曲》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首美妙的钢琴曲,这时候学生都沉浸在了优美的音乐中。听完之后,教师问学生:“孩子们,这首钢琴曲怎么样,好不好听?”这时候孩子们一定会异口同声地说“:好听!”然后教师接着问“:那你们知道这首曲子名字是什么,作者当时是在怎么样的情境之下创作的作品吗?”通过教师这样连续的提问,学生会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这时候教师就已经巧妙地为学生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问题悬念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并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就会被语文知识深深地吸引,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占据着课堂的主体位置,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口干舌燥地讲课,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讲。在这样的语文教学课堂上,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并没有机会去思考,长此以往,学生会对教师产生强烈的依赖性,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受到限制。而产生这样的原因是教师受到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过于看重学生的成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自己当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只需要跟着教师的脚步,按照教师的安排去执行,从而达到预期的成绩。但是事实上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预期目标,这样的教学模式过于枯燥无味,学生并没有兴趣去学习,在课堂上的学习注意力也不会集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新的教学思想观念,将课堂主体的位置交给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去施展自己的才华。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中,同时也为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语文内容呈现出来,教师可以采用文字、图片或者是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课堂,这样新颖的教学辅助工具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学习。然后,教师应该趁热打铁,将语文知识穿插其中,并在保证课堂基础教学的基础上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从而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时代的发展潮流,在教学中应该开展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利用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构建一个活跃和谐的语文课堂,为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陶金平 单位:甘肃省灵台县龙门学区

第三篇:小学语文儿歌兴趣教学的思考

1、儿歌兴趣教学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必要性和影响

  儿歌是对低龄儿童语言启蒙的一个重要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很多方面,儿歌的针对性很强,比起用图片、动画来教学,儿歌在课堂上运用起来,会显得更加便利,是一个使小学语文教学变得更加重视小朋友的一个体现。虽然很多的学校还是在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也能够学得下去,但是从长远的方面来考虑,开发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比让小学生死记硬背来得更加重要。儿歌兴趣教学从它的品种多元化和教学多方法来看,是小学语文教学值得重视的一个方式。现在已经有学校在尝试这样的教学方法并且也取得来一些成就,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兴趣教学都会对小学语文教学产生重要影响,儿歌是一个开端,也使小学语文教学迈出了新的一步。

2、儿歌兴趣教学的随文教学

  2.1巧用儿歌,帮助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小学低年级的教学要求的是重在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大多数的学校都还是更注重学生对于认字写字的能力,往往就进行了消磨小学生耐力的枯燥语文字词教学,这会使学生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的位置,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儿歌虽然篇幅短小,字词用语都很简单,但是对于字词意的解释都不会让学生觉得生涩。一般来说,儿歌里都会有大量的韵文,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读起来琅琅上口,对于小学生记忆来说也有很大的帮助,甚至很多时候能够在课堂上直接记住,在路上在家里都能随口背出来,达到了时时刻刻都在练习语文的目的。

  2.2在儿歌中体验语言之美

  充满韵文的儿歌往往也充满了韵味,可以读出来,也可以唱出来,不只依靠老师讲述,学生们还能够跟着富有音乐性的儿歌一起欢歌跳舞,感受儿歌里带来的美好体验。儿歌可以摇头晃脑读,可以手舞足蹈读,还可以自编自演地展示出来。在儿歌教学中,调动音乐视频的辅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对儿歌的朗读背诵就不会像课文一样一板一眼,而是有升调有降调,充分调动学生对语言的积极性,很多儿歌小学生唱一唱就会了。

3、儿歌兴趣教学方法

  3.1模仿表演学儿歌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对于低龄的儿童来说,对一个所见所闻进行模仿有时候就是一种乐趣,在教学中,儿歌往往配有相应的动画,这些动画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模仿的目标。鼓励和引导小学生去学习动画里的人物的读音和表情,甚至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表演,既能够增加他们对儿歌的理解还能够提高分组合作的能力,在模仿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在模仿中创新,在快乐的表演中得到能力的提高。

  3.2结合故事,图文并茂

  大多数的小学生都很喜欢家长给他们读一些童话故事,或者是看一些图文书,语文教学正是要抓住小学生的兴趣特点,来进行教学。儿歌中有时会穿插一些故事但是更多的时候,儿歌主要是说明一个道理。这就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结合某个儿歌去编写或者去寻找一些与之配合的故事,在上课的时候进行儿歌之外的扩展。比如《插秧》这样的儿歌就要找一个与劳动相关的故事,结合故事,让学生产生更大的兴趣,在故事和儿歌的双重引导下,更全面理解劳动的魅力。

  3.3编写儿歌

  就像小学语文考试经常会有“看图写话”这样一类的试题,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儿歌兴趣教学的目的还是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语文,提高自身的能力。所以在儿歌教学中,对于儿歌学生也会有自己的思考,模仿儿歌跳舞唱歌,也能够模仿儿歌的形式去创编一些儿歌。在创编儿歌的过程中,学生会注重去感受、去发现世界,也会对儿歌进行一些简单思考。老师再对学生进行一些引导,比如:我们学习了农耕劳动的辛苦,那么哪位小朋友能告诉老师盖房子辛不辛苦、扫地辛不辛苦呢,让我们一起来编写一些这样的儿歌吧。小朋友们肯定会发散思维想出好多好多不同的职业、不同的“辛苦”,在创编儿歌里更深刻体会这一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