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城春秋乐园导游词(2)

时间:2021-08-31

  春秋时代属青铜文化时代,现在大家看到前方祭台中心摆放的是青铜文化的代表——鼎。鼎原本是古代的一种烹饪器具,后来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祭祀礼器,成了权利和地位的象征。传说大禹在建立夏朝以后,用各地官员所贡的金铸成九鼎,象征九州。在我国还有九鼎之尊、问鼎中原的说法。在祭台周围每天定时会有盛大的春秋祈福表演。

  请各位跟随我的脚步继续参观。从春秋开始,中国大部分的哲学流派就此形成,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也从此产生。如木匠的祖师爷鲁班,商人的祖师爷范蠡、教师的祖师爷孔子、厨师的祖师爷庖丁等。另外各家各派的思想还以寓意深刻的成语形式流传至今。这里大家看到的雕塑群便是成语典故区,它栩栩如生的再现了诸如掩耳盗铃、高山流水、滥竽充数等故事。话说春秋时期有一个笨贼,他想要偷走富人家的一口钟,可是就在他用锤子想去把钟敲碎的时候,那口钟发出了很大的声音。于是,笨贼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说到这里各位肯定已经猜到,门下这个人演绎的就是“掩耳盗铃”的故事。这也算是一个典型的自欺欺人的代表。

  “高山流水”讲述的是“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这个典故发生在常州武进一个叫奔牛的地方。据常州志书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俞伯牙乘船返乡。八月十五那天,船行到奔牛便靠岸停泊,美丽的中秋夜色激起了俞伯牙的琴兴,他迎窗而坐弹奏起来,出神之时竟然将琴弦拨断。忽然,听到岸上有人拍手叫好,不觉惊奇。岸上的人说,自己是个樵夫,名叫钟子期,是被这动人的琴声吸引而来。钟子期能深刻领会琴声中高山流水的意境,令伯牙欣喜若狂,如遇知音,两人相约来年中秋再会。后来伯牙再来寻访钟子期时,子期已死,伯牙痛失知音,于是摔琴绝弦,从此不再弹琴。“高山流水”也因此成了中国十大古曲之一。这背靠假山,正在弹琴的是俞伯牙,而在一旁仔细聆听的是樵夫钟子期。

  成语用短短几个字涵盖一个寓意深刻的典故,这不禁让人感叹中华文化的魅力!汉字起源于图画,最早的文字是象形文字。相传汉字的创始人是上古黄帝时代的史官仓颉,上天为表彰他的功绩,以下谷雨的形式作为奖励,这便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的由来。从距今3000多年前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开始,汉字经历了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形态。春秋时期的文字是大篆体,所以园内的文字大多为篆体书写。

  滥竽充数的故事,出自《韩非子。内储说》。话说战国时,齐国的国君齐宣王非常喜欢听吹竽合奏,他手下有300个吹竽的乐师。有个不会吹竽的音盲南郭先生,看准时机混进了这三百人的乐队之中,装模作样地捧着不出声的竽,摇头晃脑起来。这懵吃懵喝的好日子一晃就是三年多,齐宣王死后,齐湣王即位,而他喜欢听独奏。这下南郭先生再也混不下去了,他连夜逃出了皇宫。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没有真才实学,早晚会露馅。

  游客朋友,现在您已经进入了诸子百家园的核心景区。展现在您面前的这十二根各具特色的图腾柱,以庄严、古老和厚重,表现出华夏子孙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崇拜与敬仰。它们分别代表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十二大家。山东曲阜(当时的邹鲁)是儒家和墨家的发祥地;位于南方的超级大国——楚国是道家的摇篮;位于山西等地的三晋是法家的温床;位于北方的燕、齐则是阴阳家的诞生地。版图中心这棵苍劲的古木则显示了整个景观繁荣昌盛的气势。下面请大家一起跟随我的脚步,一一领略春秋十二大家的文化特色和思想精髓。

  大家首先看到的是阴阳家。说到阴阳家,大家可能会把它跟算命先生、占卜师或是风水先生之流联系起来。其实,通俗地讲古代的阴阳家相当于今天的自然哲学家,提出了阴阳一体、有无相生、此消彼长的朴素辩证思想。阴阳家也是先秦诸子中唯一精于天文历算的一家。

  眼前大家看到的是有“中华第一图”之称的阴阳八卦太极图。八卦相传为伏羲所创,是上古时代人们记事的一种符号,同时人们也把它作为一种除凶避灾的吉祥图案。中心一黑一白两条相互交错的阴阳鱼,则象征着世间万事万物的变化循环生生不息。不难看出,这幅图看似简单,实际上蕴藏着高深的哲学理论,伏羲、周文王和孔子丰富和完整了《周易》的内容。那什么是阴阳呢?“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易经》,它被用来解释天地万物。比如说天为阳,地位阴;火为阳,水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站在这的各位男为阳,女为阴。可以说阴阳学说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五行”的概念最早见于《尚书》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金、木、水、火、土”。这两者到战国时才渐渐合流,成为了“阴阳五行学派”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阴阳家。

  阴阳家景区以一块巨大的黑色陨石山体为背景,以北斗七星、八卦符号等体现阴阳之学。山体前方这一位仰首向天的,是阴阳家的代表人物——齐国人邹衍,他学识渊博,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宇宙演变和历史兴衰,因此被人们称为“谈天衍”。相传邹衍为了推行自己的学说,曾到各国游历,并且受到了各国国君尊崇。据说他到北方的燕国时,燕王亲自抱着扫帚为他扫地开路并拜他为师,这是圣人孔子、孟子都没有享受过的礼遇。由此可见,他的学说在当时备受欢迎。

  阴阳家在我国历史上虽然不是主流,但是,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如天文学、气象学、数学、化学、医学、算学等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科学的风水说、中医和占卜也是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的。

  现在您来到了农家文化展示区。眼前这位一身短打,肩扛锄头,手牵耕牛的可不是一般的老农,他是农家的代表人物许行。他以神农氏的后人自居,在研究农业生产技术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那就是“君民并耕”。为此,还引出了春秋时期著名的一场“口水仗”。由于农家自力更生,丰衣足食,许多经常饿着肚

  皮读书的儒家弟子,纷纷改投到农家门下,这让儒家的掌门孟子脸上有点挂不住了,于是,孟老夫子亲自上门找农家理论,辩论的焦点就是“国君该不该和老百姓一起种地”。当然,最后孟子在这场辩论中占尽了上风,出尽了风头,但农家的地位并没有为此动摇。农家集中反映了劳动者自食其力的思想。虽然,这在当时只是一种美好的、虚幻的憧憬,但有其积极的社会意义。(儒家的门徒陈相、陈辛也弃儒学农,拜入许行门下。)  许行带领他的弟子辛勤劳作,换来的是“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相传圣人孔子精于学问但不善劳动,所以五谷不分,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五谷是指什么?古代的五谷一般是指稻、黍、稷、麦、菽,俗称水稻、黄米、小米、小麦、黄豆。(上古时代老百姓靠打猎过日子,但天上的飞禽和地下的走兽越打越少,而可以食用的五谷和杂草生长在一起无法辨认,是神农氏通过尝百草找到了五谷,并且教会了人民农业生产,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前方果蔬盘里摆放的蔬菜,是我们今天餐桌上经常看到的蔬菜,那么古人吃哪些蔬菜呢?事实上蔬菜在上古时代便已成为人类的食物。《诗经》里曾提到132种植物,其中作为蔬菜的就有20余种,随着时代变迁,其中部分品种已退出了我们的餐桌。(战国及秦汉时期,我国人民食用的主要蔬菜有葵、霍、韭、葱、蒜这五种。从魏晋至唐朝起蔬菜的品种才逐步变的多样化。)

  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那么人吃五谷杂粮又哪能不生病呢?这时候悬壶济世的医家就成了人们的救星。在古代,医家就是指医生。中国历代曾出现过许多名医,如东汉张仲景、神医华佗、药王孙思邈等。春秋时期的名医是神医扁鹊,扁鹊原名叫秦越人,由于他医术高超,人们便以上古时代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传说扁鹊年轻的时候曾经开过旅店。后来遇到了神仙长桑君,传授了他许多治病的秘方,还让他喝了一种神水,使扁鹊的眼睛如同透视一样直接看到病人的内脏,从而对症下药。篇三:

  春秋淹城孔子史笔写春秋,列国争雄聚淹城。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春秋淹城。

  淹城遗址位于我们常州市武进区,这里保存着目前我国最古老最完整的地面城池遗址,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淹城的神秘,在于它独特的三城三河相套而成的建筑形制,这不仅在我国乃至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三道城墙依地势迤逦起伏,如巨龙盘踞;三道城河,碧波荡漾,曲水流觞;风雨三千年,淹城以它独特的风貌,让我们感叹古人的智慧,引发我们的思古之情。

  古老的淹城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千百年来被淹没在悠悠岁月中。斑驳的城墙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这里曾经是雄伟的城堡,也有过金戈铁马的喧嚣。如今的淹城是幸运的,聪慧的奄君后人没有让“淹城”继续沉睡,创建了一个春秋文化园,让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遥远又近在咫尺的春秋。来到春秋乐园,首先看到的是的青铜饕餮艺术大门,长88米、高23米,总耗600余吨青铜,无论是造型的艺术美感,还是体量的恢宏气势,都堪称国内旅游景区第一门。威严的塑像,精美的工艺,无声的传递着前人的智慧。下面大家就随我走进这扇大门,去感受浓郁的春秋气息。

  这是一个是金戈铁马、诸侯纷争的年代,又是百家争鸣、思想碰撞的年代。儒家、道家、墨家、农家和阴阳家仿佛从春秋时期远道而来,在淹城风云际会,(用现代时尚讲述历史风云),……听,耳畔响起莘莘学子的琅琅书声;看,那是孔子在杏坛授徒。眼前的孔子塑像,依托山势雕刻而成,他双手作揖,身体微微前倾,如同一个循循善诱的温厚长者。山体上的石雕文字,讲述了孔子颠沛流离,周游列国的一生。广场上手拿书卷端坐的都是孔子的弟子。相传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其中有德行出众的颜回,擅于政事的冉有,能言善辩的端木赐,文采风流的卜商,看着这些雕像您能猜出谁是颜回,谁是卜商吗?

  孔子的成就及影响

  作为儒家思想创立者,孔子备受后人推崇,司马迁曾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历代大儒,皆奉孔子为至圣先师。他的思想贯穿了中国20xx多年的历史,自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为华夏文明的传承点亮了最后的灯光。

  各位游客朋友,体验春秋文化,沐浴儒家思想,欢迎来到春秋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