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研究的论文

时间:2021-08-31

  篇一、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研究的论文

  一、校园体育文化概述

  所谓校园体育文化,就是指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统称。其中,物质文化包括体育建筑、场地、环境、器材校园的绿化环境、雕塑、报栏、橱窗和师资队伍等;对于精神文化方面,主要是师生体育意识、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以及体育风尚的体现,再者制度文化指的是校园体育文化的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发展。在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这三者相辅相成,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他们三者相互促进,相互联系,共同发展。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是基于物质文化为基础,是以制度文化建设为特征,以体育精神文明建设为核心,这三者相互结合,共同体现着高校师生整体的精神风貌。在大部分高校里,很多都只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没有加以重视,尤其是对于体育文化建设对于学生素质教育提升作用的重视。

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策略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培养终身体育意识,鼓励参与体育活动、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比赛,筹集资金以及依托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加强体育文化建设这三个角度出发,就如何在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几点策略,以期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1培养终身体育意识,鼓励参与体育活动

  高校可以建立大学生体育社团,例如篮球队、排球队以及羽毛球队等等,这些社团正是学生强身健体的舞台,也是校内外课程的连接纽带,建设有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必然趋势。所以,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开展各种体育文化活动,多样化的体育社团发展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文化活动的主流,对高校体育社团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无法开展大型体育文化活动的弥补。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体育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作为一名高校体育工作者,我们要立足学生实际情况,紧扣教材,围绕新课改的核心要求,积极开展各项有意义的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锻炼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2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比赛,筹集资金

  我们都知道,一切事物的发展都要基于物质基础,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也不例外,也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也需要宣传和活动经费,没有经济基础,体育文化的建设寸步难行。但是由于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学生人均的体育费用也越来越少了,捉襟见肘。因此,我们要将市场机制引入体育文化建设,才能求得生存发展。比如排球、足球之类的比赛,就可以与企业或者个体户合作,给他们做广告,拉赞助、搞新产品推销,以筹集活动资金,也可以由学生自筹经费或各系自筹经费举办体育活动,由体育教师进行指导。

  2.3依托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加强体育文化建设

  我们都知道,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基于校园环境和物质文化建设以及设备加强,目前由于体育场馆的不足导致体育课程项目的无法如期进行,进而无法满足学生上课的需求,给校园体育俱乐部和学校运动队的建设造成了相当的困难。因此,建设上级部门和主管领导应该加大对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大投资力度,加强体育硬件设施的建设,改善学校的体育文化环境,再者可以在校园里建设一些假山、湖水等等这类的,为学生的体育文化建设增添不少力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要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加强体育硬件设施的建设,对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进行强化,积极开展多种课外体育活动和比赛,进而使高校体育文化得到更好的建设,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身心健康的环境。再者,我们应该根据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健全人才发展观,重视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篇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研究的论文

  一、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途径

  1.1加强组织与管理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学校领导层对校园体育文化是否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此项工程的建设,所以,高校上级主管部门及各高校应重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把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纳入高校的整体规划中,建立一套适合本学校特点的学校体育规章制度,有章必依、依章必严,建立透明、公正的管理制度,以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

  1.2加强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体育场地、设施是师生进行体育锻炼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在校园体育文化的建构中,物质是前提,是基础,是保障.不论组织形式如何,要想开展丰富多彩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就离不开物质条件支持.因此,重视校园体育物质条件的建设,优化使用已有的场地设施,对促进学生体育活动具有保证和导向作用,有利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1.3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气氛

  要构建高校体育教学与管理的全新模式,加强体育文化对学生的熏陶与影响.高校应将健康知识与体育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在体育课程目标之中.抓住体育课堂主阵地,以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营造积极活泼的教学气氛.在课程的评价上,将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既要注重教师的教,更要注重学生的学和练,既看结果,更要看重学生学和练的过程.要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构建多元化的体育文化活动氛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运动竞赛、体育俱乐部等课外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技能逐步提高,让更多的大学生自觉地参加到丰富多彩的校内课外体育活动中.

  1.4发挥高校体育人才优势

  高校体育教师是开展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体育知识、能力爱好、兴趣和专业特长等对学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学生是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主体,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体育文化的传播、创造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因此,发挥高校体育人才优势,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良性互动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根本.

  1.5借鉴成功经验,发挥比较优势

  高校应积极开展中外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比较研究,吸取国外失败的教训,借鉴国外知名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使我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少走弯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高效校园体育文化跨越式发展.

二、结束语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在校园的环境内,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学校综合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建构的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从更广阔的视角和全面整体的`视野去研究、分析和思考,根据建设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不同方式,通过多种途径,共同营造一个气氛浓厚、富有本校特色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使校园体育文化沿着科学轨道健康发展.